浅谈新闻线索的发现与运用

2016-03-01 01:37长治市广播电视台山西长治046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渠道

张 强(长治市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浅谈新闻线索的发现与运用

张 强
(长治市广播电视台,山西长治046000)

摘 要: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方向。如何及时获取、甄别、运用新闻线索,是衡量一个记者合格与否的标准,也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成败。

关键词:新闻线索;新闻敏感;渠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相较于新闻的采访写作,发现新闻线索是基础,是第一步。如何迈出第一步呢?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记者化难为易,新闻线索源源不断;有的记者囊中羞涩,新闻线索寥寥无几。本文就新闻线索的发现与运用进行探讨。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和特点

什么是新闻线索?所谓的新闻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简略、概括、片段是新闻线索的显著特点。这种线索,有时只是一句话,一件东西,一个数字,一种行动,一种现象。

二、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一)党和政府主管部门

内容包括新政的出台、重大的政治事件、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等。例如,《长治市从财力上扶持文艺团体》(见《光明日报》第一版1997年1月9日)、《敞开心扉纳建议现场办公解难题——代表建议长治市政府为环卫部门解决7个问题》(见《人民代表报》第一版1997年7 月12日)就是通过长治市委和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会议获取线索采写的两则消息。

(二)基层通讯员、受众以及自己熟悉或经常接近的人

这些人与记者相处更随便,接触机会更多,交谈起来不拘束,讲实话,亲切自然。因此,有时候是可以从中取得好的新闻素材的。

(三)记者发现寻找挖掘

(四)各类媒体和各种广告

三、怎样发现和运用新闻线索

(一)培养新闻敏感

弄清了新闻线索的渠道,如何去发现是关键。能否发现和新闻敏感有直接的关系。新闻敏感是记者辨别新闻的敏锐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培养训练的。培养训练首先要懂得新闻价值。其次,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第三,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接地气。第四,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

(二)在闲谈中捕捉新闻线索

通过与亲戚朋友、同学家人的接触,在同他们的交谈中获取新闻线索。《大炮仗又崩掉一小伙手指头》《钱没挣上挨了三刀》,在长治广播电视台播发的这两则民生新闻是记者跑社区,和群众闲聊获得的线索。

(三)在联想中发现新闻线索

要善于联想,善于发现新闻背后隐藏的更有价值的信息。英国记者露丝·史密斯看到“钢铁和羊毛的股票要上涨”的消息后,预测“马上要打仗了”。生产武器要用钢铁,做军服要用羊毛,如果不是要打仗,就不需要多生产武器,也不需要多生产军服,这些特定商品在特定时候涨价是爆发战争的前兆。这看似“踏破铁屑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得益于记者的发现力。

(四)在对比中发现新闻线索

事实上,蕴含信息量最大、新闻价值最高的事实可能是最细小、最不起眼的“次要事实”。要在细节中发现新闻线索。就元宵节灯展晚会准备情况这个题材,一位记者和其他同行一样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单位领导要求的常规报道。同时,处处留心的他还采写了一则《高科技融入元宵焰火晚会》的消息。这则消息比常规报道更详细、更具体,涉及燃放工人如何操纵电子开关、燃放礼花的数量及间隔时间等,文中的“高科技”是往年元宵节没有出现的。稿件播发后赢得同行的肯定。这就是在细节中发现线索的一个范例。

(五)在旧闻中找新意,发现新闻线索

中央电台系列报道《中国梦我的梦》选取的采访对象王行军是河南嵩县白河镇文化站站长,他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是当地的“老典型”,事迹被多次报道。采访记者李津蝉在对王行军连续几天的跟访中发现了新的线索,挖掘出“把在市里教舞蹈的三女儿召回家中排练节目”“妻子熬夜折叠小孩子表演用的葵花”“用每月2000出头的工资给80多个演员买戏服”等细节,使报道更加丰满,更加感人。

四、甄别新闻线索的价值

发现新闻线索的目的是使有价值的线索为记者所用,经过采编人员的一系列劳动变成新闻,向受众发布,那么哪些线索是有价值的呢?衡量的标准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兴趣

能否引起受众的普遍兴趣,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面对什么样的受众。

(二)影响

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其影响程度。

(三)接近

能否产生影响、引起兴趣同受众接近程度有直接关系,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接近性因素。

(四)及时

及时是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记者判断新闻事实时要考虑时间因素。

(五)显要

新闻人物的显要程度往往能引起普遍关注,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人物知名度。

(六)异常

不寻常的事、重要创举都具有异常性,记者判断事实时可以参照空前、绝后、唯一这三个因素。

(七)冲突

战争、罪犯、政治争端、竞争等都包含程度不同、意义不同的冲突,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社会冲突这一因素。这是判定新闻线索有无价值的传统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记者在分析时要考虑主次,有些新闻可能取其中某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之中必然有一个是主要的取向。沿着这样的方向去采访,对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产生,保证新闻客观公正也是有益处的。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除按新闻传播规律判别线索外,还要把它置身于法律法规中去选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综上所述,如果把发现、甄别新闻线索“端点”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了极致,那么接下来的新闻采访都不是事。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十二章《掌握新闻线索》)(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199-200.

[2]邱沛篁,张惠仁,徐怀钰,等.实用新文学基础(第二章《新闻敏感》)(第一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30.

作者简介:张强,中共党员,记者,1994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采编一线工作,先后在单位电台新闻部、电视台新闻部、文化频道民生栏目、新闻聚焦栏目从事摄像、撰稿、策划等工作,有200多条新闻在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播发,80多条新闻在省市新闻评选中获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126-01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探索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应用探讨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新闻线索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