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撬动西部地市媒体后发赶超

2016-03-01 01:37尤立宪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贵州兴义5624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

尤立宪(黔西南州人民政府 电子政务办公室,贵州 兴义 562400)



“四个字”撬动西部地市媒体后发赶超

尤立宪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贵州兴义562400)

摘 要:处在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级媒体,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还在沿着老路艰难地往前走,难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有效的融合发展。笔者认为,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媒体要想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掌握舆论主动权,应围绕“四个字”下功夫,撬动地市媒体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西部地市级;机制体制;融合发展

第一,要在“跳”字上下功夫。面对信息社会的巨大冲击,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正在迅速抛弃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读者群的流失导致了广告主的放弃,传统媒体“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犹如落山的太阳。而我们不少地方的传统媒体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的地市级传统媒体,其“一把手”大多是从行政部门过来任职或过渡的官员,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只是纸上谈兵,实践操作起来总是怕这怕那,怕丢了自己的乌纱帽,“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在这些媒体领头人看来,工资来源于地方财政的全额拨款。他们抱着只要把领导的政务活动的新闻做好了就行的思想,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传统媒体的打造上,在那自娱自乐。最终编辑记者们忙活下来的成果,要么被扔在了垃圾桶,要么迎得的是读者的一片骂声,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大大削弱了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不仅读者不满意,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也不满意。因为这样的媒体名存实亡,已经失去了舆论掌控权,发挥不了喉舌作用。在一些市(州),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一些特别重大的活动时,一些私人开设的网络媒体被官方邀请参加,而党媒的新媒体却不见踪影。也就是说,党媒的新媒体已被遗忘了。因此,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的地市级媒体领头人,必须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跳出传统媒体,抓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把我们的读者群重新“找”回来。这样,才不会在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第二,要在“合”字上下功夫。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是新闻媒体的毒瘤,是新闻传播中的瘟疫,同质化的快速蔓延和扩散是当前西部地区地市级媒体难以走出的“怪圈”。从2014年西部地区市(州)的财政收入数据上看,大多数的市(州)财政收入都在100亿至400亿之间浮动,个别贫困的市(州)财政收入还不足100亿元。而这些市(州)往往都设立了日报社和广播电视台,以及党委、政府的互联网信息中心和政府门户网站等机构,编制人员一般不低于300人,多的甚至超过400人。按每人每年平均5万元工资待遇计算,地方财政仅此项支出最低就要1500万元左右。花这么多钱“请”这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按理说媒体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创意不断,成效应该明显,那为何还停滞不前呢?原因主要在于人浮于事,没有激情。一些市(州)的媒体,虽然也在主张打造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但仍然遵循着传统媒体的思路,新媒体的刊播内容和传统媒体存在同质化的现象。有的媒体至今还存在管理漏洞,没有激励机制,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例如,某某市长下基层调研,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记者来了一大帮,围绕市长的指出与强调在那挖空心思采写,回到单位后,编辑们草草看一遍,改下标点符号后送到值班老总处,值班老总一看是领导的报道,看下标题交卷走人。有的地方甚至由报纸记者写通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统一刊播,连图片也是一模一样的角度,内容雷同,可读性不强,枯燥无味,空洞教条。因此,要想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媒体特别是贫困市(州)的媒体,要有效地利用主流媒体的品牌、人脉、人才资源,整合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的财力、人力,该合并的合并,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紧紧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深挖问题成因,研究措施逐一击破,科学合理地延伸产业链,尤其要围绕文化产业这一主线,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生”的业态,系统地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第三,要在“杂”字上下功夫。贵州都市报原总编辑彭晓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位记者只有掌握好经济、法律、外语和多媒体技术等知识,才是一位合格的记者,否则不能算合格。”然而,从西部地区地市级媒体的从业人员来看,好些地方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来源于财政拨款,属于“铁饭碗”,工作上完成任务了事,依赖性强,没有危机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有的地方,不少编辑记者甚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模糊不清,对当前国家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采访对象说什么,他们就写什么、编什么,掌握不住方向。这样的编辑记者怎么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呢?因此,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媒体要创新体制机制,从零抓起,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激发编辑记者的学习热情,不折不扣地拓展其知识面,让媒体“一把手”早日成为“杂家”,编辑记者早日成为“杂家”。只有人人都是行家里手,都是“杂家”,才能快速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第四,要在“创”字上功夫。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媒体更应顺应时代大潮,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中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一要在内容上创新。媒体形态的变化是渠道的变化,核心还在于内容,内容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看家本领,也是媒体的立足之本。当前,西部地区也有不少地市级媒体的新媒体办得有声有色。例如,贵州省黔西南日报社旗下的《中国黔西南》网站、中国黔西南微信等新媒体,充分考虑到传播环境、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习惯的改变,变革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把经营传统报纸的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模式融合,确立了读者至上、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使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与互联网时代免费推送、共享体验等聚合模式融为一体,找到了更多的读者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二要在策划上创新。要提升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力和对受众需求的迅速响应度,进一步强化新闻策划能力,强化议题设置能力,增加本土新闻和原创新闻的占比,打造新栏目、新品牌,通过“专业权威的报道、

客观理性的解读、深入独到的分析”掌握舆论主导权。在这一点上,一些贫困的地市级媒体也在努力地探索。例如,贵州省《黔西南日报》在今年以来就策划了许多新栏目、新选题,特别是在黔西南州“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做了有力策划,被读者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新华社。三要在经营路径上创新。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媒体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媒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在经营的方法上老是无从着手,好些媒体特别是自收自支的媒体已经难以维持下去,正在鼓励职工创业,被动放弃了生存的机会。因此,一些还没到达“生死关头”的媒体,就要抓紧改变把广告卖给广告客户的传统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有创意的新型广告。要借助新媒体,将传播形态扩展融通到多种介质形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利用新媒体作为点对点精准营销的手段,提供具有行业板块特征和符合特定人群需求的广告和资讯,精准对接广告主和客户,并且及时提供信息反馈,让客户直截了当地看到广告的效果,赢得生存的机会。

作者简介:尤立宪,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副科长,主任编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142-01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