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e客厅》看人民日报全媒体融合实践

2016-03-01 01:37代振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媒介融合党报

代振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从《两会e客厅》看人民日报全媒体融合实践

代振莹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摘 要:2014、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为两会报道专门开辟了全媒体栏目——《两会e客厅》。本文以这两年的《两会e客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析人民日报在融合报道中的优势,即多元传播的渠道优势、权威可靠的信源优势、独家优质的内容优势、全面发展的人才优势。对其不足提出了建议,即紧扣微博、微信的传播特点,培养融合型人才,注重用户互动,将党报的融合报道常态化。

关键词:人民日报; 《两会e客厅》;党报;媒介融合

一、前言: 《两会e客厅》的全媒体实践

《两会e客厅》每期录制都会邀请部委领导、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直接对话,围绕两会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主持人几乎全部由人民日报记者担任。每期节目根据不同的媒体性质编辑成不同的产品,多平台同时落地推广,最终呈现出多样立体的节目样式。人民网呈现出的是视频、flash动画、图片及访谈文字实录等多媒体形式。同时,视频内容还在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两家省级卫视播放;图表及文字采写后刊登在人民日报的两会特刊版,报纸中还登载二维码,扫描之后可以链接到人民网相应的访谈网页查看更多内容。人民日报的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在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上也可线下阅读。正如这个栏目的统筹张炜所言:“‘两会e客厅’是一次‘一鱼N吃’的全新尝试,独家内容‘活鱼’是立身之本,抓‘鱼’时的同心协力,做‘鱼’时的各取所需、各展所长,缺一不可。”[1]

二、《两会e客厅》优势分析

(一)多元传播的渠道优势

《两会e客厅》全媒体栏目的传播渠道,在报社内部有报、网、微博、电子阅报栏等媒体平台。订阅量超300万份的人民日报,每日页面浏览量超2亿的人民网,拥有3000多万粉丝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遍布全国的2万多台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等构成了多层次分众化的传播体系。

《两会e客厅》对外还建立起了与其他新闻机构的合作。2014年,与两家省级卫视合作,在广东卫视《权威访谈》栏目播出6期访谈,浙江卫视也落地部分访谈。从报纸到网络再到省级卫视,渠道的逐步拓展进一步拉动了栏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引起了各大网站的转载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报道。[2]2015年,人民网更是联合全国37家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报纸、4家地方卫视、5家门户网站及3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共同组建两会报道全媒体平台。[3]利用多元的传播渠道优势,人民日报、人民网展现出了相当强的平台搭建能力和资源聚合能力,而平台和资源又反过来促进了渠道的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权威可靠的信源优势

信源是新闻生产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体现媒体专业水准和职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新闻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信源的竞争。信源的及时与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信源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4]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掌握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此时在重大专业性的新闻议题中,信源来源的权威性、可靠性对新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两会e客厅》邀请到访谈现场的嘉宾部委领导、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等都是所在领域具有话语权的代表,嘉宾的“重量级”和权威性是人民日报在实力上的突出优势。两会报道中,记者对各位部长“围追堵截”,只言片语都有可能是新闻,而《两会e客厅》一个栏目就邀请到了这么多在职部长、副部长,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确定这一重磅新闻,就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做客《两会e客厅》时披露的,在2014年3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刊发,《两会特刊》跟进解读,第一时间就有超过550家网站转载。

(三)独家优质的内容优势

与传播渠道相比,内容才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的特点能够决定媒介地位。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网站总量达364.7万余个。而网站内容却呈现出信息海量、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特点。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作为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提供优质、独家的内容是始终要坚持的,也是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两会e客厅》紧紧抓住当年社会经济生活中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和两会热点议题,向嘉宾抛出问题,由专家进行解读。例如,“单独两孩不会带来婴儿潮”“高压执法盼蓝天白云”等问题。设置热心网友话题点赞榜,通过网友的选择点赞,来预热和影响访谈议题,请部长、代表、专家回应网友关切。同时,部长、代表、专家这些权威的信源也为《两会e客厅》优质的内容提供了保障。例如,2014年第十期“统计制度改革”的访谈中,主持人就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直接抛出问题,马局长一一接招,作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以下是对他回答的部分摘引:

主持人:大数据时代统计如何应对?

马建堂:大数据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统计必须在大数据的利用上做弄潮儿和排头兵。

(四)全面发展的人才优势

不同的栏目形式,对人才的要求有很大差别,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评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媒体新闻制作的要求。融合新闻报道,就是要求每位记者、编辑掌握多种技能,从采访、写作到摄影、摄像,从文字编辑到视频编辑,从前期策划到现场统筹再到后期制作,整个流程都需要报纸新闻从业人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两会e客厅》统筹张炜这样介绍:栏目制作由以往“文字记者+报纸编辑”的几人小分队,变成由来自多部门的记者、统筹编辑、报纸编辑、网站编辑、微博编辑、电视编导、灯光、布景、化妆、后期等组成的60余人大团队。[2]

《两会e客厅》两年两会期间共制作了29期访谈,其中28期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主持的(另外一期是浙江卫视的主持人)。人民日报的专业记者做主持人提高了

访谈的专业性。

三、《两会e客厅》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一)微博、微信平台表现势弱,需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把握

相较于报纸、网站、电视台的各自制作符合媒介形式的栏目外,人民日报微博、微信表现势弱。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两会e客厅》的推送与报纸上内容几乎无异,没有体现出微信平台传播的特点,微信文章阅读量微乎其微。微博上关于《两会e客厅》的微博共32条,2014年发布微博的形式主要是事后报道,主要内容为“新闻标题+新闻概要+网页链接(人民网)”;2015年在此基础上还有“xxx部长/副部长要来啦!你想问他什么?”这种预告征集问题的形式,转发量几百不等,评论数多则几百少则几条。可以说对《两会e客厅》的报道,微信、微博平台并没有做出属于自己的“佳肴”。

党报要想完全利用好新媒体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需要抓住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利用规律并善用规律,把握好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呈现,才能真正全面地做到融合媒体,真正发挥融合媒体的影响力。

(二)培养融合型记者、编辑,增强采编力量

对党报而言,原来单一的文字记者和编辑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媒体对人才的需求。在《两会e客厅》中,相比浙江卫视的专业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主持人的语言稍显生硬、不够流畅,面对镜头表情略显僵硬。记者成为主持人还需要更多的锻炼,进一步熟悉、适应镜头前面对观众的工作。

相比单一媒介形式的呈现,在全媒体栏目中,栏目策划、统筹、协调等工作是新鲜而关键的,甚至直接关系到栏目的全媒体呈现成功与否。因此,新媒体形势下,党报专业的记者、编辑要向融合型的记者、编辑转换,提高融合意识和新媒体专业技能。同时,由于融合报道工作总量和种类的增加,党报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完成大量的工作,增强采编力量,保证内容质量,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树立和强化“用户”观念,满足用户需求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被动接收的局面,单纯只接收不能反馈和互动的传播模式一去不返。《两会e客厅》网站点赞榜获得700万的点赞,但具有受众反馈机制的微博、微信上的评论和转发比较少,效果欠佳。

党报在互联网时代要强调建立“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效果体验,主动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联系,倾听用户反馈,进而改进自己的融合报道操作实践,双向互动使融合新闻满足用户需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全媒体融合报道的形式更可不局限在两会期间,建立起融合报道常态化的机制,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时进一步尝试,不断打造媒体融合性的常态。

参考文献:

[1]詹新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博弈中融合——互联网20年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J].青年记者,2014(5):30-33.

[2]沈小根,纪雅林,张炜.全媒体时代,党报探路融合创新——以人民日报《两会e客厅》为例[J].新闻战线,2014(5):39-41.

[3]人民网.“2015年两会报道全媒体平台”今日启动[EB/OL] .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303/c120837-26627100. html . 2015-03-03.

[4]薛真.微博作为新闻源的开发与利用[J].青年记者,2012 (1):16.

作者简介:代振莹(1992—),女,河北保定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报刊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167-01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媒介融合党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