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探索
——以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2016-03-02 09:03王忠辉王江东
现代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素养

■王忠辉 王江东

小学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探索
——以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王忠辉 王江东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莱西市教体局直属小学。2010年,王忠辉校长担任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基于小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全面调研、学习、思考之后,把“培养良好习惯,为一生幸福奠基”确立为办学理念,提出培养学生“做好人、会学习、好读书、写好字、健好体”五个好习惯,也即五大关键素养。2015年初,依据核心素养的论述,基于学校发展历程、现状及学生、学校未来发展的维度,学校认为之前提出的五个好习惯与核心素养的内涵相辅相成。现在,学校聚焦学生发展五大校本化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健康、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一、缘起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看到很多家庭在家庭教育上缺乏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比如,他们只认同、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成长,更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学校里这部分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这些学生各方面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以上两方面原因,带来了学生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生缺乏规则、礼仪、为别人着想等最基本的做人规范,随处可见其在校园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二是缺乏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传授、机械作业;

三是缺乏文化底蕴,没有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和习惯,课余时间热衷于看电视、打游戏;

四是缺乏认真书写的态度和美观书写的能力,在做练习、写作业、做试卷时随心所欲、潦草应付;

五是缺乏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上体育课怕苦怕累,更谈不上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细审这五方面问题,恰恰是小学生应该重视和加强的。如果回避这些问题,一味抓学习成绩,短期内可能会有收获。但长期下来,学生就会缺乏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阻碍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问题就是课题,压力就是动力。2011年始,学校毅然选择进行深度改革,破解这些难题,引领家长、学生走出困境,实现全新的改变与提升。

历经无数次的学习交流、思维碰撞、静心思考,学校找到了突破和发展的密码,那就是学校要发展、实现突破,必须确立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的根本方向,建构起有章可循的行动体系。

二、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读核心素养的内涵,学校认为,国家发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基层学校发展提供了支柱性的理念和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种子期、养根期。他们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好新好胜、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教师、家长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要贴地行走,着眼于他们适应更高一级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全体学生可感、可做,跳一跳能够得着。综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学校各方面的基础以及小学教育的特点,学校确立了“做好人、会学习、好读书、写好字、健好体” 五个好习惯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做好人,重点指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做人习惯,培养纯洁高尚正直的品质;会学习,重点指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乐学、会学;好读书,重点指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涵养人文底蕴,做心灵充盈的人;写好字,重点指学生能端正、美观地书写,感悟中华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健好体,重点指学生热爱运动,养成天天运动的好习惯,具有开朗活泼、身心健康的素养。这五个素养超越知识、超越学科、超越分数,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学校的教育诉求。他们既相互独立,有各自的培养重点,又有其相通之处,都把学生的态度、能力和习惯作为共同的关注点。所以他们协调共生、相互促进,可以发挥“1+1>2”的整体效应。

三、实践探索

(一)善习养正,为人生积蓄正能量——做好人

“蒙以养正,圣功也。”善习养正,就是从小对学生施以正确的习惯教育,引领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纯洁高尚正直的品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突破口,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选择。

针对教师和家长中“分数至上、急功近利”的问题,学校注重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先后组织校长大讲堂、教子经验交流、“书香家庭”评选、教育经典阅读、外出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广泛兴趣、奠定文化基础。

2011年,学校提出习惯培养的两方面内容:做人习惯与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八个学会:学会礼仪、学会感恩、学会承担、学会诚信、学会珍爱、学会学习、学会励志、学会读书。2013年,习惯培养工程进入序列化、精细化阶段。着重培养五大“做人”习惯:爱整洁、有礼貌、能节俭、守秩序、讲诚信。五大“学习”习惯:会预习、用心听、多思考、善交流、认真写。目标确立后,学校在师生中组织专题解读会,对习惯的内涵逐一解读,对培养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并以“习惯培养”为主题,全面打造校园文化,博学楼展示学习习惯,博雅楼展示做人习惯。

为落实习惯培养,学校多措并举。在学生层面,坚持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学校制定“校园之星”评价标准,编印《习惯养成评价手册》,在班级“群星闪耀”栏目展示各类校园之星。班级层面,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将学生习惯养成情况纳入考核,每个月末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予以表彰。在学校层面,每年9月,开展“学规范、守秩序”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十大习惯,重温学校各项常规要求,进行队列队形暨广播操比赛。每年的开学季和毕业季,都综合日常照片和视频积累,精心制作《善习养正》专题片,分主题大容量展示学生习惯表现,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教育”中得到滋养和提升。编印《校园文化读本》作为校本课程,运用谜语、儿歌、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习惯养成的主动性。2016年,学校创新运用代币制动力评价系统,把习惯培养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主动课堂,让教师和学生有自信尚求知——会学习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会学习,才能终身学习、主动发展。2012年,学校启动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教育:理论建构与行动研究”子课题“学科教学中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探索性研究”课题研究,着力打造主动课堂。主动课堂,就是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专注、潜心的求知精神,让学生有自信、会学习、乐学习。

学生发展,教师先行。学校坚持组织“请进来、走出去”、读书滋养、网络研修等多元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素养。先后邀请北师大赵希斌教授、台湾儿童教育家邱昭瑜教授、全国作文名师管建刚老师等专家到校示教讲学。秉持舍得投入、争取名额、全员培养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派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学习人数达800多人次,外出参训比例达到90%以上。另外,学校还利用博客、微信、远程研修等信息平台,引导教师汲取优质资源,不断丰厚自己。现在,很多教师养成了每天阅读至少1小时的习惯,以书为友、以书会友成为一种时尚追求。不断地学习与洗礼,教师对学生特点、学习规律及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目标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建构。

多元学习的同时,学校组建攻关团队,制定《学校“主动课堂”评价标准》,启动以培养主动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的“课堂转型”工程,提出课堂转型的基本思路。构建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组织各学科示范课,向教师展示操作策略。之后,组织教研组“研究课”活动、“同课异构”活动、领导干部听评课活动,深入贯彻各学科教学模式。宏观构建的同时,学校聚焦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2012年以来,先后聚焦“课前学习资源准备”、“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领悟”、“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组织”等专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语文、数学学科组已梳理出“课前小研究”的基本设计流程,提炼出“查、用、拓、改”的落实策略。

(三)书香悦读,为教师、学生奠定人生底蕴——好读书

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2011年起,学校提出“爱读书的孩子爱学习,会读书的孩子会学习,多读书的孩子学习好”的读书理念,扎实开展“书香悦读”活动。

教师、家长认同阅读,阅读习惯养成才能水到渠成。面对教师、家长过于看重成绩的现实,学校通过名家讲座、“校长大讲堂”、外出取经、读书沙龙、读书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家长重新认识阅读。为促进教师读书,学校为教师购进“十二五”读书工程所有推荐图书,其中重点研读篇目人手一册,又结合专家、名家的推荐自主选购3000多本优质图书,每年为各教研组订购优质刊物不少于5种。利用双周校会时间,坚持组织“书香致远”读书交流活动。连续六年,都隆重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每届启动仪式,都包括四堂“必修课”:(1)学生成果展示;(2)家长经验交流;(3)“书香家庭”表彰;(4)校长读书讲座。经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熏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读书让我们一生快乐。

为让学生在优质图书中得到启迪,学校先后购进优质图书4.3万多册,分期分批漂流到学生手中。甄选、购进34种优质图书,一次性漂流到各个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统一购进《出口成章》《有故事的汉字》《成语儿歌100首》,精心打造晨读微课程。许多家长也积极为孩子选购优质图书,学生家庭藏书超过300本的数量达到了60%。

针对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的问题,学校成立研究团队,研制“书香悦读”的关键内容与标准,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循序渐进的“悦读”课程:(1)课文朗读;(2)课外材料朗读;(3)图画书阅读;(4)整本书阅读;(5)古诗文诵读;(6)海量阅读。引领学生夯实基础,步步深入地开展阅读。在此基础上,坚持开展主题阅读、亲子晚读活动,先后组织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热爱科学、自然探秘等专题,每两个月配合组织一次主题手抄报展,每学期出刊《蓓蕾初开》作文报,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为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学校坚持“读书考级”活动、优秀影片观赏活动、“读书明星”和“书香家庭”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翰墨书法,让学生深悟中华文化——写好字

“书者,心画也。”书法,从古至今,被世人称为中华之瑰宝。书法教育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和博学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郭沫若先生曾在《人民教育》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由此,练字的过程也是“练人”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修炼、精神陶冶。

2011年,学校开发《写字指导》硬笔书法校本课程,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开设“写字微课程”,全校师生观看“写字指导”视频,用《写字专用本》练字。语文教师把汉字的起源、顺口溜、辅助线、条形框、笔顺视频等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领悟写字规律,增强写字指导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写字会观察、会比较、会评价、会修改,俨然行家里手。2014年,学校开发优秀教师资源,在三、四、五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并引进宣毫书法教学软件,努力探索数字化书法课程教学方式,不断推动数字化书法课程教学改革。

为持续激发学生练字兴趣,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写字考级活动。各年级分别评选六个等级的写字明星,颁发写字等级证书,张贴写字明星作品,播放“写字明星”专题视频。许多学生回家后把等级证书端端正正地贴在墙上,写作业工工整整,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学校还打破作业、试卷评价只看正误、只看一张考卷的常规,把书写纳入学生和教师评价,引领学生书写由潦草、杂乱走向清爽、规范,以往浮躁的状态逐步被安静认真代替。

(五)阳光体育,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健好体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反过来又能促进生命运动。研究表明,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还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敏感性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小学生情绪、情感及身心矛盾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客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赵翠莲研究发现,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有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王永强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肥胖率接近1/4,视力不良率超过2/3。2012年,学校对学生体质和心理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发现学生的体质和心理情况也令人担忧。由此,学校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素养为目标,致力让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为促进师生养成健好体的习惯,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每天10分钟跳绳活动,常年坚持田径、乒乓球、小足球等兴趣小组的训练,经常组织拔河、踢毽、跳绳、小足球等群体比赛。2014年始,为引领学生张扬个性,绽放异彩,引进外援,在学生中先后开设了跆拳道、空手道、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学校坚持为学生搭建多元展示舞台。每年精心筹备,召开全员参与、隆重热烈的校运会,引领学生、教师、家长在运动中释放自我,享受快乐。2016年,学校成功举办“让生命如花绽放”30年校庆活动,先后组织“春季运动会、团体操表演、主持人海选、书法比赛、作文大赛、七巧板比赛、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让生命如花绽放。

四、取得的成效

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以来,全校师生、家长和整个学校呈现出新风貌、新气象。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有礼、节俭诚信、多思善问、认真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前、课堂、课后,学生逐步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接受者转为探究者、合作者、展示者,课堂上会合作、会探究、愿展示,养成了“会预习、用心听、多思考、善交流、认真写”等核心学习习惯,具备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学校80%的学生养成了主动读书的好习惯。许多学生养成了每天午饭后、晚睡前读书15分钟的良好习惯,每周读书一本成为常态。2016年,“书香家庭”的数量由2012年的217个增长到1832个。70%的学生硬笔书写整洁、规范、美观,令人赏心悦目。在莱西市小学质量调研中,学生书写连续几年独树一帜。2015年,四年级全体学生参加青岛市规范汉字正楷体书写测评工作,经教育部考试中心评阅,学生书写平均成绩远高于莱西市、青岛市平均水平。现在,学生人人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运动一小时,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的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青岛市、莱西市多次观摩会、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一致称赞学生“文明有礼、自信阳光、积淀丰厚、思维灵活、能读会写、能言善辩”。

五、思考与展望

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实施,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路径,是基层学校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落实核心素养校本化,须做好两项保障:

一是理念先行。要在多元学习、碰撞、反思中,引领干部教师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

二是顶层设计。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零打碎敲、单兵作战,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宏观规划到具体操作,都要有明确的表达、管理和评价;努力打造各学科联动、课内外一体、全学生参与、家校合作的教育新常态。

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探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超越了知识、学科和分数,打破以往建立的教育秩序,短期内可能带来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甚至引发教师、家长、社会的负面情绪。面对问题和困难,校长要头脑冷静、信心坚定、勇于担当,善于带领干部教师铺下身子,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切实落地!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青岛 266600)

(责任编辑:徐素花)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