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为治堵“开方”

2016-03-03 03:18
运输经理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开方公共交通都市

公交都市为治堵“开方”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和傍晚,如果能从空中俯瞰,拥有近22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都在进行一场壮观的、全城范围内的人群大流动。这种流动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拥挤”。这既是这个城市的活力,也是这个城市的烦恼。

在中国,目前大约有超过50个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拥堵,且城市越大,拥堵越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虽然各地采用的招数不尽相同,但实施公交先行的发展战略,是众多城市为治堵开出的终极“药方”。

2011年,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启动公交都市创建工程,在全国分批次开展“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试点项目。五年来,共有37个试点城市积极践行“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全国首个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深圳走在了公交改革的前沿。“十二五”期间,深圳已基本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其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达到56.1%。

而在短短两三年间,拥堵排名从全国第6位下降到第30位的南京,也是较早实施公交优先的城市之一。南京从制度创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等方面入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元公共交通体系,主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比例达到61.3%。

尽管如此,但从整体看,公交都市创建的推进与理想状态尚有很大距离,如何让推进更有力?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

互联网时代,怎样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公交发展服务成为焦点。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陆续开展着与交通大数据相关的项目建设,公交都市、智慧交通、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等,发展前景虽然一路看好,但仍需解决一系列基础型问题,如数据的获取、挖掘和共享的技术难题,大数据引发的诸如隐私、安全和版权等问题。

相对大城市,我国中小城市的公交事业也亟待破局,如何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公交发展之路?专家认为,应适应城市化新特点,统一认识、把握机遇、警惕急功近利、防止目光短浅,避免低层次复制大城市的公交方式。要吸取大城市发展的教训,要在源头上来治理。

同时,一大批示范城市抓住新能源车推广的发展机遇,在公交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发达的、一体化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众全过程公交体验;改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形态的协调关系,形成有利于以来绿色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城市空间形态,成为这些城市提升公交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中,“公交都市”建设再次被划为“重点”,而在今年的全国中心城市交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也特别强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终还得要靠发展公共交通。

政策红利不断,建设路径已清晰。不过,对比国际发达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公交分担率均达70%以上,东京、香港更分别高达87%、93%。欲根本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发展真正的公交都市,政策方面的扶持或许仅仅只是开始。

编辑 祁娟

猜你喜欢
开方公共交通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生来孤独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穿越水上都市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