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03 13:57◎赵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语文

◎赵 曙



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曙

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随着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日趋增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的问题越发凸显。开展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强化训练的实效性,理清师范生的课程体系,多渠道开展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素养,并为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师范教育的社会背景不断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变化,给小学语文技能训练的内容、模式和策略带来相应的变革。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三是教师的训练工作。面对时代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技能培养路径有助于帮助师范生顺利走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并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体系。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构成

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中,教学技能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活动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拥有的教学熟练程度和水平,为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性和心理支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师范生所具备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需具备的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预设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等。教学实施及技能是指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堂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板书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作业设计与布置技能等。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是指师范生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后反思技能、评课技能、试卷设计与评价技能。

二、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师范生所学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的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训练内容上更多的是注重师范生的一般教学技能训练,导致师范生的教学训练结果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关联度很低,甚至存在与具体操作实际断裂的情况。一些已经上岗的“未来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习阶段或入职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指导他们教学行为的并不是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得到的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教育专业在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对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会提高学生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但事实上,教学技能的理论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视模仿、忽视个性化教学的培养,从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不否认教育理论对师范生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但是无限制地放大理论作用或者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也会造成课堂活力的缺失,因为小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

第三,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加强,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占教育类课程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教育专业专门提高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主要依靠《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教学技能》进行,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仅仅靠这两门课是不够的,师范生的规范字、口语表达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息息相关。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课程,也不能是简单地操作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综合师范课程学习中彰显语文教学技能的实践意义,并且通过批判性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课程。再一方面,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的时间偏短,一般是六周到八周。一些小学考虑到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对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普遍不热心,以至于师范生真正能够实际授课的时数太少,实习过程常常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实习生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对策

(一)开展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这是时间知识最主要的来源;三是教师专门的教师技能训练。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扩大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中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开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语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程;二是开设围绕教育实习和教师招聘面试进行的教学技能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法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教学训练和微格训练为主要方式,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使师范生初步形成备课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评课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等多种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师范学校还可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师范生的模拟训练活动进行点评,促使师范生的训练模式不脱离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只有实践加反思,师范生才能对教育技能形成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形成教学智慧。

(二)理清课程体系,为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这三个层次构成。在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应围绕语文技能训练目标,合理处置该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以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法类课程,以及侧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教材与教学案例分析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也十分必要。从师范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由此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学科教学的学理分析和多元评价,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和评价的理解,强调教学的方法取向,把教学经验视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来源以及学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学经验和行为。

(三)开辟多种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加强与教育实习资源的整合

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育语言技能、课堂节奏的掌控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都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历练,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场域。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将见习实习与教学法课程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协同起来。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可以将教育实习放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和最后一学年进行。第一学年的实习目的是让师范生初步熟悉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原理,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技能上的缺陷,例如普通话水平、三笔字、备课技能、教材解读技能等。在师范生明确自身相关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再返校后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在师范生的最后一年,再次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教育技能。因此,建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且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加强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的教学实践合作项目,成立教学技能训练会,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开设教学实践活动,为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另外,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带队老师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指导,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臻晓.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

[3]“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

(赵曙广东省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通讯地址514721)

猜你喜欢
师范生技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画唇技能轻松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