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2016-03-03 13:57吴西峰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型少教多学语文

◎吴西峰



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吴西峰

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笔者就产生了一个梦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每个学生的梦想,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工作若干年后才发现,自己的梦想和现实间的距离太遥远,这个梦想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要想把它变为现实,还需要自己认真反思,不断提高。现在笔者结合自己17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粗浅认识。

一、“少教多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之路

推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状况,可以改变教师自作多情、学生毫不领情的情形。不至于让老师发出“上语文课如上吊”的感慨。什么是“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把“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提出来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少教多学”是一个新鲜的词,直到近年,随着新加坡教育改革评价的深入,“少教多学”这个概念才逐渐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就是早期的“少教多学”思想的体现。但是“少教多学”直到今天仍然只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少教多学”(Teach Less,Learn More)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师所教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比如,能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效能感、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等,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基础。“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课”,课堂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一个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满堂灌”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不论老师讲的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接受,毫无个性可言,效果可想而知。

二、“少教多学”的核心

“少教多学”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少教多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要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专家型教师”品质,就是说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通过这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师生双方都获得一个很好地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三、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大量事实表明,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在走着一条封闭式教学的老路子,很大一部分教师还在“穿着旧鞋走新路”,教师教得死板、教条、枯燥,学生学得头痛、乏味、无趣。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自己也一直觉得乏味、无聊,却又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操作。在几十平米的教室空间里,用若干个四十五分钟,教一学期规定的二、三十篇课文。学生听同一种分析,记同一个结论,做同一道练习,得出同一个答案。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教师把分析、肢解课文当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灌输了大量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东西,为应试而教的技术性训练泛滥,学生的记忆量、背诵量、阅读量、写作量存在许多问题。

四、我的思考

基于上述现状,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四少”和“四多”。

1.少一点教读课的课型,多一些其他课型

当下大量语文教师将语文学习等同于只学习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又将课本学习简化为“教课文”。一些老师没有把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带到语文课堂中,只是用课下或课外时间敷衍了事。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从课程时间分配入手,在课型上少一点教读课的课型,多一些其他课的课型。将以“教课文”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语文课堂转变为包括诵读、教读、阅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种课型在内的全新的语文课堂。

2.少一些课堂的环节,多一些让学生实践语言的时间

一些老师课堂设计的环节太多,学生在课堂上用来实践、应用的时间少之又少。为此,教师不要设计太多环节,只顾完成一套程序、套路,而在忙乱中虚化了落实。避免将所有课上成一个模式,节节如此,课课有序,打破上所谓结构完整课的意识。教师应到学生中去,时刻关注学情,以学生在当下某一点上的所得、理解、消化、吸收、巩固、内化、提升为最实在的学习目标。

3.少一点分析,多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感悟的时间

首先,教师应下大力气解决好识字和书写的问题。当前全民汉语素养大大下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喜好作文等问题。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耗费了那么多的课时,连最基本的识字问题都没解决,课堂上搞那些肢解剥离的分析有什么用?其次,教师要多给学生课堂上自读自悟的时间,不要在课堂上搞大量的讨论分析,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好比想让一个孩子知道一颗桃子的味道如何,却不让孩子吃桃,只是给他们描述桃子的色泽有多么诱人,形状有多么可爱,让他们讨论桃子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一样。劳力伤神,无半点功效。

4.少一点口头上的谈论与展示,多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和习惯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与活跃,偏好口头展示,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不动笔。所以,作为教师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读书时批注文本的基本方法,先从最基础的做起,即学会摘抄积累好的词、句、段,然后学会圈点批注、消化吸收文本。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如书写、朗诵、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比赛;同时,教师应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作为学生合作的平台,组内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选择有效的交流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交流机会,构建全体参与的交流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课程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语文,在社会实践中用语文,在人际交往中练语文,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中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应该寄希望于由语文学科的变革进而带动、引领其他学科教学的大变革,全力打造出高效的课堂,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梦想。

(吴西峰甘肃省正宁县三嘉九年制学校745309)

猜你喜欢
课型少教多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读写课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