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口语教学模式初探

2016-03-03 13:57陈肖伊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口语笔者考核

◎陈肖伊



中职口语教学模式初探

◎陈肖伊

中职口语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语言训练。本文从故事分享、模仿学习、组团互助和演讲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剖析,以探求更加合理的中职口语教学模式。

语文是由语言和文字构成的一门综合型学科,其中语言的教育和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中职生是我国教育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正处在少年与成人的边界上,生理变化使他们对外界极其敏感,导致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意识强烈、缺乏耐心、自卑、急躁等特点;另一方面,中职生毕业后直面社会,各行各业都涉及表达沟通的环节,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无疑能为他们的未来增加筹码。在口语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总结学生学习现状,并坚持自我分析教学内容,旨在为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表达水平而不断努力。几年来,有针对的语言训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的口语基础。

一、故事分享,激发兴趣

职校教师上课时通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场景:一个问题抛出,学生可能会东张西望,或等待、或睡觉、或置之不理……种种表现充分说明了他们心中的潜台词:“老师,我不感兴趣啊!”没有反应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沉闷无光。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课堂,恰恰需要有人气,需要生机勃勃的活力。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经过实践探究与不断碰壁之后,笔者发现,通过分享故事,可以打开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喜的是,每个班都会“藏匿”着善于讲故事的高手,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故事。讲台上分享故事的人越多,师生目光的聚合力越强,教室的掌声呼声越频繁。课堂上,从笔者开始示范,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整理成小故事分享给学生,扮演好启发和引导的角色。每学期开课之初只有个别外向活跃的学生跟着实施,慢慢地,故事使我们大家产生了共鸣,其他的学生也相继进入放开自己的状态,尝试上台表达,由此开启提升自我表达力的挑战之路。

在故事表达环节,学生分享了听说的和亲身经历的各种故事,精彩万分!比如酒店服务班的尹谨同学讲述了自己“离家出走”的故事,谈到在家庭生活中理不清的自己的叛逆与父母管教的关系;生物制药班的陈海娃,介绍了自己经历的《打工之旅》,感悟赚钱的艰辛,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植物保护班的董国帅同学,分享了《第一次打农药》的不知所措,他发现理论和实际确实是有差距的,必须不断练习;经济营销班的吴青员同学通过《来读职校的原因》告诉大家,她从长辈姐姐的身上看到,读职校一样有出息……在口语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个故事,甚至更多。这样故事的分享,是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更关键的是,也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告诉每一个学生:我的身边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同学,他们具有真挚的情感,我们之间可以愉快地分享交流。

二、模仿学习,开拓视野

《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表达”。要问学习语言最全面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必然是模仿。当学生的表达存在空缺的时候,只有脑海中有模仿对象和内容可以参照填补,表达才能持续延伸。处在这个时代的中职生,生活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他们从娱乐节目、口水电影、浮夸广告中过多地接触了不正规的表达,造成了理想和志趣的扭曲。因此,寻找经典、播放经典,将经典作为学生模仿的范例是笔者的工作内容。这个环节能够快捷地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内涵品质,从而达到正确有效表达的教学目标。

一方面,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环境,播放名家朗读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带动学生跟读、模仿标准语音、纠正乡音;模仿名家对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的运用。另一方面,笔者播放当下具有正能量的语言节目,如《开讲啦》、《汉语桥》、《海峡两岸诗会》、《cctv大学生辩论赛》、《我是演说家》、《电视散文》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参赛选手和艺术家的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站姿走态等无声语言的模仿。

当然,模仿教学环节渗入学生心中的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口语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使作品中蕴含的生活正能量激发起学生沉睡的志向,提升他们参与公众表达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酒店服务专业一位叫做许少菊的学生,她从偏远山区来到省会求学,从小就害怕与人沟通交流,更别提上台讲话了。通过模仿《我是演说家》中一位具有相似经历的参赛者,少菊逐渐建立了自我肯定的信念,登台讲话的勇气和惟妙惟肖的模仿,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三、组团互助,开放学习

学校教学的特点之一是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必然会产生团队的力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分组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依据“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学生重组再建、合作交流和激励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多元化分组的形式,如双人组、三人组、六人组和十人组,不同的形式配合不同的训练任务,展开多样的让学生适应与不同人进行沟通合作的活动。首先是双人合作的“成语说话考核”,要求两人合作聊天,但聊天的内容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成语,丰富其表达内容;三人组的任务是结合一张意义丰富的时事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锁;六人合作必须完成“小品演绎”任务,这一环节呈现出不少积极向上的集体自创作品,如《合理饮食》、《为双创助力》、《刺杀秦始皇》等;十人的大团队是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通过辩论锻炼学生的反应力与快速表达能力。组员之间的合作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友好的互评互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还能取百家之长,完善与超越自己。

四、自编自导,演讲考核

以上三点的训练针对角度不一样,因此要有序安排训练环节,一点一点突破疑难杂症,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尾声,是对综合力的考核,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有的学习心得,自创一份积极向上的主持作品或者演讲作品,这也是口语教学循序渐进训练的至高点。具体的考核形式是按照省级演讲比赛的要求,举行班级演讲比赛。每个班提前分配考核任务:4人考核主持,剩余的学生考核演讲。每一位学生必须在拟定的主题范围内,选取自身经历的案例,深入思考演讲思路、精心组织演讲内容、巧妙运用演讲道具参加考核。演讲主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别于机械式背诵;它也是一个单打独斗的项目,能全面地提升综合素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内涵与表达技巧,还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通常在主持与演讲过程中,学生会呈现出恐惧、害怕、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他们今后在不同场合进行表达沟通时会遇到的,也正是口语课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经历正规考核模式,能够及时给予每一位学生具体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接受不完美并超越自我,唤醒内在的潜能,由此达到每一位学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教学目的。创设中职口语教学高效课堂与教师的不断反思具有密切联系,笔者深知实践教学完善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为了让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岗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导力的教学平台,推动更多的学生在愉悦中收获沟通的灵活应变能力,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罗赋强.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4,(05).

[2]曲晓东.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

[3]朱晓赋.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陈肖伊海南省农业学校571100)

猜你喜欢
口语笔者考核
老师,别走……
内部考核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口语对对碰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