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3-03 13:57◎王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言文中职教材

◎王 健



浅谈中职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智慧的浓缩。经典国学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当前文言文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达到总学时的10%-13.6%,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在现实中,因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材中这些精心挑选、内涵丰富的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讲是晦涩的词语、难解的句子,学生有种天然的排斥感。在课堂上,教师对文言文的教法一般采用串讲法,即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对此难以产生兴趣,以致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感和厌烦感。

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呢?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利用工具,让预习成为文言文学习的重头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预习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预习先行解决一些学习任务。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对文言文有排斥感,但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教师要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和互联网资源作为自主学习的帮手,特别是在预习过程中,设置导学学案明确学生预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完成学习任务。设置任务时注意学生的层次,难度尽量简单点,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感兴趣的学习任务,由此逐渐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吸引过来。在教《鸿门宴》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预习,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借助字典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设置了司马迁、刘邦、项羽的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它在整个楚汉斗争中起着什么作用?课文节选部分以什么开始,以什么告终?为什么刘胜项败?等自学任务。学生对照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任务都熟悉了,他们自然体会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提升了学习兴趣,进而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文言之美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正面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查阅到学习中需要的资源。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经典,很多历史事件、名人故事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或者微电影,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观看影视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鸿门宴》、《孔雀东南飞》时,由于文章较长,人物关系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电影却能很好的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来,学生就会产生极大兴趣,并且会根据剧情发展对照原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对文言文的翻译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文言文的音韵美在抑扬顿挫、平仄压韵中得以体现,发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是在诵读过程中。“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成诵,这样既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积累,也可以培养语感,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挚情感,陶冶学生性情。笔者利用晨读和晚自习前十五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开展诵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诵读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遇到稍难的课文如《琵琶行》,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前听录音或者教师的范读,以便从句读的停顿和抑扬顿挫上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在遇到短而易的课文如《秋水》,可以让学生直接朗读,以培养语感,加深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处理好细节,在诵读中体会文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文字中的音韵、情感之美。

三、利用教法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以教师串讲为主,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文言文课堂就没有活力。要让文言文课堂焕发生机,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中职学生尽管基础较差,但多年的语文学习,对文言知识还是一些积累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焕发活力。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既能掌握知识,还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教《秋水》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通过河伯、海神等角色的扮演,使对话场景得以再现。有的小组还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由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表现很活跃,初步领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主性。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畅地将文章大意弄清楚,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就与日俱增。

四、利用国学经典,让学生体悟文言文的内涵

中职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学好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是重要,但通过文言文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重要。中职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大多是经典国学,这些经典蕴藏诸多思想美德,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见贤思齐,行有标杆,德技双修,促成“工匠精神”的养成,早日成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古人精神境界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

如学习《国殇》时,通过歌颂为国壮烈牺牲的将士,学会咏唱爱国精神的赞歌和对国家的责任心;学习《陈情表》,通过感受李密的“孝”,学会慈孝;学习《秋水》,知道山外有山,学会要有谦虚的心;学习《师说》,知道术业有专攻,一定要坚定理想学好技能;学习《侍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自己的志向。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掌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只有让学生不困惑,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才会更加富有生机,我们的学生才能走进文言的世界,与古人展开心灵的交流,用心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王健浙江慈溪市技工学校315327)

猜你喜欢
文言文中职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会背与会默写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