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及兴趣培养状况分析

2016-03-03 13:57杨浩俊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阅览室名著课外

◎杨浩俊



中学生阅读及兴趣培养状况分析

◎杨浩俊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今书籍已经不是制约学生阅读的瓶颈,关键是广泛的阅读资源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阅读,而缺少阅读的语文教学会制约学生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情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虽然目前广大教育者和社会普遍给予了阅读以广泛的认同,中考命题也多方涉及课外阅读,但中学生阅读状况仍令人担忧。

一、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

《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9日刊登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的文章,指出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的现状,分析切中。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渠道当然是图书馆、阅览室。农村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无专人管理这是不争的事实,藏书量少,没有专门的固定资金投入增加图书也是事实。就目前状况,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图书馆,且都有一定量的图书,关键是教育行政都忽视这一有限的资源,图书馆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而摆设,许多书籍长期束之高阁,即使是一些时新的中学生阅读类杂志,也只是完成了从收发、装订、存储的简单过程,没有加以利用。将必要的阅读置以课外,学校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学生难以形成阅读兴趣。

二、媒体,尤其是网络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随着信息传媒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阅读受到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强烈冲击。我们忽视了学生在校阅读、课堂阅读的这一主体后,企图寄希望于课外阅读。就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学习压力大,将希望寄于课外,尤其将阅读这项很难量化、很难评价的活动置于课外,这是不合理的。其次,电视和网络大量的信息不断的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对于中学生而言,较读书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是电视的休闲和网络的有趣,因而很难想象学生从课外吸取养分,倒是有更多的学生迷上电视、迷恋网络,反而制约和影响了阅读。的确网络阅读已逐渐走向人们,走入生活,但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阅读是不可取的,因此有人说,对于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网络信息、网络阅读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三、阅读的功利性,考试考查对学生的误导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说,读书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二是嗜好的读书。纯粹职业的读书是一种被动的、功利的、抹煞兴趣的读书。目前中学生的读书正陷入这个泥潭。诚然,随着母语热的兴起,似乎正在唤醒人们的读书热情,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将名著的考查一再渗透到语文考试中,这本是好事,但没有制度保障,尤其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仅仅只是将读书与考试简单的联系起来,没有从培养兴趣、提高文化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读书,所以中学生的阅读,也仅限于名著的死啃,有关名著常识的死记硬背,聊以应付考试而已。试想,那些大部头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等文白夹杂,成人读起来尚且有些吃力,十几岁的没有多少阅读经验的孩子能有多少兴趣,能受益多少?其实真正深入名著,读完其中一部名著的孩子少之又少,能够读一点白话文、图画本的名著就已经不错了,因此阅读的功利性,考试的误导非但不能起到普及阅读、培养兴趣的作用,反而抹杀了他们本就不多的阅读兴趣。所以鲁迅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四、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说:“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已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是最要紧的,学习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人,将来该当饿死。”这种情况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尤其显得突出,老师都在强调自己所教的那一门功课是最重要的,对阅读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学生刚刚萌芽的些许阅读兴趣不加以引导,反而套上各种枷索。该学什么,该读什么,将阅读的自主权控制在教师手中,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其实该读什么、怎么读完全在于学生自已,因此有人说“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中学生处在阅读的最初阶段,这是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期,要真正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必须要尊重他们阅读的兴趣。老牌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发起的“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作家”调查数据显示,前五名都是80后的青春言情小说作者,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阅读倾向,而在这项调查中,鲁迅屈居第六的票还不及第一名的一半。不是说中学生不喜欢鲁迅,不是说鲁迅作品不经典、比不过言情小说,而是因他们的年龄特征、文化积累等方面的因素致他们只能读这些浅显的作品。我们也只能适时地引导,逐渐的培养,相信只要形成习惯,只要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他们自己会衡量其价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说:“教材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时的阅读中我们正是忽略了学生阅读的多样性,阅读的功利性造成了教师对阅读片面性的认识,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老师天然的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普及阅读、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使命。要对学生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朱自清先生曾在《经典常读-序》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不要囿于功利,不要囿于考试,而是从文化的高度,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至少是从兴趣培养开始,摒弃片面、狭隘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善于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从感兴趣的、浅显的、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内容出发,为他们以后研读经典、创造经典、发扬经典奠定基础,否则,我们将真正的离开阅读。

(杨浩俊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猜你喜欢
阅览室名著课外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小满课外班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