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让写作展翅飞翔!
——记一次有效的“读写联姻”

2016-03-03 13:57王秀花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背诵课文紫藤萝工具性

◎王秀花



背诵,让写作展翅飞翔!
——记一次有效的“读写联姻”

◎王秀花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如果没有内容,作文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积累,文章的“高楼”从何而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有些诗文应要求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可见新课标是很重视通过背诵丰富积累、发展语感的。其实,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来分析,初中阶段都应该强调背诵积累。初中时期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这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是背诵课文的最佳时期。理由有二:其一,同小学相比,初中生的理解力有所提高,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效果比以前的机械背诵要好得多。其二,同高中时期相比,初中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心态是宽松的。持宽松心态背诵课文的效果自然好过高考重压下的背诵。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笔者很喜欢的主题单元。《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等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写作的经典范文。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一单元的教材呢?笔者先布置学生整体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抓住“咏物抒怀”这一单元主题词向学生阐明本单元的教学设想和要求,尤其强调穿插师生背诵课文比赛。这一环节主要出于对学习主体的平等尊重的考虑,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有计划”。而师生背书比赛这一做法则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前,笔者要求自己先熟读背诵课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背诵时续诵,才能在教学时做到披情以入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背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好词好句,读出文中画、文中情,读出文章的结构特点等,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精彩语段。如学《白杨礼赞》时,笔者就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扫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再重点熟读5—8自然段,赏其形美,品其神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紫藤萝瀑布》是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从盛开的紫藤萝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要读懂景中情,悟出文中理,必先“赏景”。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浓墨酣畅地描绘了盛开的紫藤萝的胜景。于是笔者就先带着学生“赏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赏读后,大部分学生也像作者一样被这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感染,甚至产生了一睹为快的冲动,也知道了“我”为何“伫立凝望”,又为何“不觉加快了脚步”。文章不长,无论是绘景还是说理,笔者认为都值得学生学习。所以笔者要求全文背诵,但可以分两次背好。这一单元几乎每篇课文笔者都布置了背诵作业,有时课后完不成任务,就用语文课背。而限时背诵、边读边背、背诵比赛则是笔者常用的方式。

单元作文训练课(一课时)后,在翻阅学生作文草稿时,笔者惊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已能学以致用了!如杨同学、高同学就学《白杨礼赞》以“ⅹⅹ的不平凡”作为结构全文的线索;姜同学仿《爱藕说》作《泥土颂》,文中说:“古往今来,爱茫茫草原者有之,赞巍巍群山者有之,歌浩浩江水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什么厚此而薄彼?为什么不肯为那养育着千千万人民的土地多唱几支短歌?”顾同学是个见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但这次他却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佳作《梅》:“……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蜂围蝶阵,也少赏花的人群。唯有几棵梅树偎依在那里,那粉红的梅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那小小的花蕊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笔者忍不住凑过去,想摘一朵看个究竟,但笔者没有摘花的习惯,只是入神地看着……”施同学就学习茅盾用反问、排比句式来揭示草的象征意义:“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草?难道你就不想到它们的团结友爱不正象征了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同学?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联想到它们的默默无闻、坚强不屈宛然象征了那些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病人?”韩静霆说藕“一旦出淤泥,却洁似玉,白如雪,一尘不染”,黄同学却说蜡烛也“洁似玉,白如雪,一尘不染”,何其相似!类似的活用之作文还有很多。当场写作,时间紧迫,借用还需借得巧,这“巧”是以理解基础上的背诵为基石的。理解了,背诵了,自然“下笔如有神”!在评讲作文时,笔者特意表扬了这些能学以致用的同学。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背诵,让写作展翅飞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套用哲学概念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中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了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所在,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上文所强调的背诵积累则更多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背诵、积累、运用语言,就有了感悟人文性的基础,也就等于抓住了人文性。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强调背诵积累,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求。

(王秀花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226015)

猜你喜欢
背诵课文紫藤萝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
背诵课文有窍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高效背诵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