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

2016-03-03 19:00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实验小学阚艳春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乙数甲数蜡烛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阚艳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阚艳春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析不但是要理清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合理的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分析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分析 习惯 培养

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孩子们要想跟上快速发展的节奏,就必须有敏锐的思维,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课标要求的今天,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更成了我们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只要就题讲题,不要能力培养;只要练习,不要说法;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弊病,我们要积极改进教法。我们可运用“渗透法”,实现知识的迁移;用强化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在解答应用题能力方面,我们应从早抓、抓对比,抓思路训练。在低年级,首先通过简单应用题教学的早期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加强简单应用题的异同对比、分块组合,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再通过拆题、并题、编题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为学生顺利学习复合应用题作好铺垫。到了高年级,通过看线段图编题,说解题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尤其是解应用题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说,说出每一步的算法、每一步的依据,说出自己对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这样虽然多用了时间,但学习的效果却有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还养成了分析的好习惯。

学生学习中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分析习惯,才能真正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数学教学中,要着重使学生养成以下几种分析的习惯: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只有读懂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管是什么题目,到手后首先要认真阅读,细心体察题目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数据,全面理清题意。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再着手进行解答。为此,我们可以作审题的专门训练,也可以在讲评错例时着意强化。

二、充分利用已知条件的习惯。分析要从整体着眼,从部分入手。要把握全部已知条件,努力沟通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顺藤摸瓜,达到解题目的。特别是从一些已知条件中分析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从“甲数是40,乙数是30”的显性条件中可以分析找出:①甲数比乙数多多少;②乙数比甲数少多少;③甲数是乙数的几倍;④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⑤甲数与乙数的比;⑥甲与甲乙和的比;⑦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⑧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然后再像写作文选材一样,选择出和问题(中心)有关的引伸条件,就能使解题变得简单,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三、估算和检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着手计算之前,对答案先作出估算。如:除数是真分数,商要大于被除数(0除外);平均值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等等,有了这样的一个“大方向”,结果也不会偏离多少。解完题目之后,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是否符合题意。好多学生正是由于缺乏检验的耐心和习惯,使一些题目功亏一篑的。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除了在题目教学中需要重视,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教师细心地培养。

一、在教学上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积极锻炼学生的分析、交流、探索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自主预习,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而后通过小组内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做对的学生要给本小组的同学分析、讲解,纠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这种模式做到书让学生读,话由学生说,问题学生提,疑难学生析,错误学生纠,规律学生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当看着孩子们一页页密密麻麻的预习案、听着小组中一句句头头是道的分析时,我们会欣慰: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知识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一些知识不赞成老师“讲”,而是提倡学生“问”。例如:“两只蜡烛,细蜡烛长是粗蜡烛的2倍,粗蜡烛的燃烧时间2小时,细蜡烛能点1小时,两只蜡烛同时点燃,多长时间后,两只蜡烛剩下的长度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孩子们自言自语道:“要是知道蜡烛的高度就好了”,我顺势说:“是啊,可是这里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哦,那可不可以假设呢?”于是,问题就解决了。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给自己理顺了思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质疑中提高。

三、一些益智的小游戏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分析能力。记得以前,我看到过一个综艺性的活动:主持人读出一段话让选手分析、判断出题目中的主人公是谁。比如:“他早上起床之后,到街上买了一份《大公报》,然后去街边要了一份某小吃……”这里就要根据大公报发行的年代、某小吃是哪个地方的特色等去分析、判断这个人物的年龄和所在地点,很有意思,颇有福尔摩斯探案的味道。这个小游戏给了我很大启示,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时不时地增加一些这样的内容,还冠以得胜者“福尔摩斯”的称号。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分析、思考的习惯。

总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但也绝非一件难事。希望分析和习惯能够引领孩子们的成长。

猜你喜欢
乙数甲数蜡烛
浇不灭的蜡烛
分数除法的算理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换个说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推导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