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说课稿

2016-03-04 02:3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特质本课矛盾

王 颜

(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 辽宁大连 116000)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说课稿

王 颜

(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 辽宁大连 116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多领域都进行了时代性的变革。在教学领域中,一种教学、教研模式的改革——说课也应运而生。通过“说课”,阐述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也成为提高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说课 信息化 德育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而实践性说课是其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一课进行了实践性说课。

第一部分:展学情

我的任教对象是城市轨道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从专业素养来看,他们未来要担任地铁驾驶、乘客引导等工作,应变较灵活,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愿意对比他人、剖析自己,但有时会在对比中迷失自己,自我认知不够全面。

根据学情,我确定如下教学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推动自身发展。

第二部分:析教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霁老师主编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节。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因而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只有掌握了矛盾分析法,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人生发展矛盾,才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完善自己,指导生活实践。

结合学情和教材定位,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概括出矛盾的哲学内涵并举例说明矛盾的普遍存在。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正视矛盾、积极解决矛盾的人生态度。

3.运用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学大纲中对“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促进自身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要求。

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个人特质;需要突破的难点为:个人特质矛盾是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部分:定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为了激励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矛盾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者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者,我确定本课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分组协作法。与此相对应,本课教法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详细阐述教法的运用。

第四部分:述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本课教学共分为:创境激趣、探究明理、拓展延伸、评价总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境激趣

首先,我从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就业面前,都存在哪些矛盾?”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本课的核心词——矛盾。

环节二:探究明理

矛盾的内涵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为了顺利突破本课重难点,我根据情境确定任务,围绕任务开展教学。

任务一:掌握矛盾的哲学内涵及基本属性。学生首先登录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下载自主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掌握矛盾的哲学内涵及基本属性。微课自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实现差异性教学。

任务二:列举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生发展中的矛盾。学生借助平台举例说明矛盾的普遍存在。此任务既可以丰富学生对矛盾普遍存在的感知,也让教师全面把握学情,针对反馈中学生对“个人特质矛盾”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动态生成教学难点,以学定教,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任务三:分析典型案例,掌握矛盾分析法。教师引入大国工匠徐立平的视频案例,学生观看后回答:矛盾面前徐立平做出了怎样的职业选择?如何评价他的选择对其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徐立平这一职业技术人才的典型代表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启发学生解决就业矛盾,传承工匠精神。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矛盾分析法,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人生矛盾。

任务四:科学测评,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学生点击教师发送的链接,登录CE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在线测试,生成报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看测试结果剖面图,解读诊断报告,全面认识自我特质。测试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化手段,用权威测试代替教师说教,引导学生科学审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

任务五:开展虚拟岗位体验,一分为二对待自身特质矛盾。借助信息化软件,学生进行虚拟地铁驾驶员、站务员等岗位体验,感受自身特质在不同岗位中的优劣表现,学会一分为二看待自身特质矛盾,乐观面对矛盾。从而突破本课“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个人特质”的教学重点。

任务六:角色扮演,自我完善。教师给定主题,学生自主设计脚本,小组协作进行地铁岗位角色扮演。学生在活动中即在感知践行:个人特质矛盾是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至此,“个人特质矛盾是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环节三:拓展延伸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矛盾的相关概念,掌握了矛盾分析的方法。此时,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地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哪些矛盾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工作中要面临的矛盾进行整理并指出解决方法。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学会正视岗位矛盾,勇于担当,努力化解矛盾,学会将矛盾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在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中促进职业发展。

环节四:评价总结

本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从课前任务完成、课中活动参与、自我综合判断三个维度出发,系统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完成综合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全面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并上传至云班课平台。

环节五:布置作业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我布置作业如下:当前你正面临什么矛盾?你打算如何解决?教师以学生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及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为评价标准,完成评价。

第五部分:谈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

1.以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指导,教师搭建学习框架,学生自主建构矛盾的相关概念;

2.以就业选择矛盾为载体,学生在情境与活动中学会正视矛盾,解决矛盾,实现知行统一。

猜你喜欢
特质本课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对矛盾说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