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2016-03-04 02:3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高中物理概念

张 淋

(四川省西充中学 四川南充 637200)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张 淋

(四川省西充中学 四川南充 637200)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物理规律、构建物理物理理论的基拙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表象,又要掌握概念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导言

物理概念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探索物理世界的开始,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大厦的支柱。搞好高中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工作,充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是决定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被视为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包括物理现象、事实概念、理论知识、物理规律等方面内容。其中物理事实概念即是对物理现象的总结,也是形成物理理念的依据,它充分地体现了物理规律的本质特点,是物理学习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物理概念大都较为抽象,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更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基础概念知识,以降低物理概念的难度,为进一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物理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地形成观察、实验的好习惯,并能够将物理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无论实际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个较大的障碍。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更要具备分析、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如多体问题、多个状态、多个过程等)和物理现象的解决,都要从问题的表象认识出发,再延伸到物理模型的构建,最后到数学方式的描述,这使得一些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的困难。

2.学生因素

物理概念的掌握有些可以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得到,有些则需要学生从已掌握的概念或已经建立的理论模型出发,通过比较、归纳和推理的方式建立起来。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比较有限,数学知识也有所缺乏,思维方式、方法略显稚嫩,还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困难的问题容易化,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3.教师因素

教师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新课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准备上,缺乏对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的了解,没能深人实际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估计过高,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深人,造成学生对有些概念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导致学生在后面学习新的概念时就很难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引入物理概念的方法

1.实验引入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演示、现象观察而引人的。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对物理概念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也能加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引入弹簧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弹簧的拉伸或压缩作用而运动,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弹簧发生了什么形变,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哪些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

2.类比引入法类比法

这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同样在物理教学中不少概念的引人也是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到的。通过类比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新的实验现象和物理概念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阶段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有助于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引人电势能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时我们就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与重力势能类比,引人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逻辑推理法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注重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理论经常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推导。物理学中新概念的建立都要依赖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人新的物理概念,并通过分析和归纳掌握其本质特征。例如:在高中物理功的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重点强调物体做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如果一个运动物体能够对其它物体做功,则该运动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之为动能。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用做功的多少来定义动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动能概念的含义。

四、深化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

学生往往对新的物理概念印象并不深刻,理解也不透彻。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区分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关系中可引人这样一个思考题:“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小,速度也越小。”在判断正确与否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

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仅考虑了速度大小的改变,而忽略了速度方向改变的情况。除此之外,对加速度和速度这两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也不清楚,没有结合实际的运动情况去掌握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如物体在做上抛和斜抛运动时虽有加速度但速度却不断减小;又如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仅表示了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而速度的数值不发生变化。因此在理解概念时,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形象、具体的事例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时,要应注意联系实际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解概念的意义以及彼此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物理实验理解物理概念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知物理实验现象,然后再去探索物理概念的内涵。物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物理现象,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反复观察物理现象,通过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有效的方法、规则、技巧等相关内容。学生在仔细观察过物理现象后,老师要鼓励学生对进行大胆的推测,并通过思维推理进行小心的求证,以对物理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更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和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尽量延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

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教学策略,把教材中的物理概念进行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别,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物理概念展开教学。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物理概念,教师不能够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要使其与前后概念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寻找概念间的联系来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再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达到熟练记忆的目的。

3.提取物理概念

这个环节不受空间约束,它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复习中完成。它可以被短时记忆所激活,激活的次数越来越多其记忆更深刻,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情境相似策略,有效地提取自身所需要的物理概念。相关理论提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经过两条途径进入反应生成器。一种是先使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在工作记忆状态,然后同去由工作记忆进入反应生成器。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另一种途径是直接让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反应生成器之中,这种情况不受人主观意识的控制,属于自动化策略。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在需要相关物理概念时,学生的大脑会自然地将其提取出来。

4.实施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物理概念是以物理事实和日常现象为基础,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去理解物理概念,初步建立物理概念。为了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连接工作,使学生能够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异,以更好的实现知识转化,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利用己经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以加强高中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内化。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现象去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容易被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要让学生明确一切物理概念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要尽量从具体的实例、演示或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对现象进行分析后能够抓住现象的本质,这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结论

物理中一门思维逻辑严谨的学科,其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而高中物理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学科之一,概念教学又是物理基础教学的重点,如何增强学科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除了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去总结物理概念,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和锻炼高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可靠的保障。

[1]吴琴琴.浅谈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年7期.

[2]丁香丽.浅谈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年第9期.

[3]裘怡云.浅谈物理概念教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高中物理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