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2016-03-04 02:39柳玉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品德课生活化情境

柳玉丹

(英德市黄花中学 广东英德 513000)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柳玉丹

(英德市黄花中学 广东英德 51300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注重运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探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现有的思想认知,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现代教学需要建立一种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起着组织,引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并适时的参与,鼓励,给予学生肯定,从而加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个性的自我完善,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目学生的情怀。一句平常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综合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1.引入情境

所谓入境,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所蕴涵的政治学科知识,并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及实践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入境。

(1)创设体验性情境、谱写教学前奏

创设体验性情境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课堂中。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度,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的生动性及趣味性。

(2)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生活兴趣设计教学内容。在组织学习材料时,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通过放映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再通过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方法模拟生活情境,让整个教学模式充满生动性和开放性。学生接受新知识便如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般轻松又深刻。这样不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激活教学内容使其生活化。

(3)展现生活原型情境、活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真实生活情景,通过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亲身体验及感受,开发和扩展学生的思维,使思想政治课减少了说教性,增加了真实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体验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书本所描绘的情境,并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用心感悟,用心体验

(1)再现生活、真情体验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真情体验。只有通过模拟情境,让生活事件重现,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气,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中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合理引导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同的情况用不同方法才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达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才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2)贴近生活、角色体验

在教学中让学生角色体验。通过身心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师生的交往也由之前的认知和理性范畴扩展到身心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角色体验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能产生对生活体验的真实感受,从而促使其成长需求。

3.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中注重文本形象与实际形象的转换,是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活跃”起来的关键。教师的作用在于将文本形象实际化,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达到理想与实际的交融,学生从而体己察人,感同身受。将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感受时代、与时俱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知识。这就对我们(教师、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

(1)关注校园生活中的资源、还原生活课堂

除了关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因为校园生活是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们校园的生活素材,并将其有效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去,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真实性及知识的趣味性。

(2)留心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营造生活意境

留心社会生活是促进政治学科学习的基础。教材本身即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而社会生活也是教材本身的真实写照。学生们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便能从中感悟更多政治学科知识,教师就需要把学生们最关注的话题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为构筑生活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从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看,生活化课堂教学,必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伴随着初中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而获得新生。探索的道路还相当漫长,笔者愿与各位同仁一起继续努力,使我们的教研、教改活动结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1]黄倩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Z].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Z].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

猜你喜欢
品德课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