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讨

2016-03-04 02:39胡美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目标

胡美丽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 天津 30040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讨

胡美丽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 天津 300400)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品德结合到现实生活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融入道德知识,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做到知行相统一。

初中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前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1.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逐渐走入课堂,有些教师在落实教学的时候就忽视接受型学习,这样一来,教师过于提倡探究性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其实,在接受型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乐于探究问题,与研究型学习一样能够贯穿勤于动手的精神,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探究性学习,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得出一种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

2.举例不准确,课堂效果不明显

要做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就必须在上思想品德课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例子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课堂。现实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师都在努力往这方面改进,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可经常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举一些实例。但是由于教师所举实例的不适当,导致学生听的时候兴致勃勃,一旦下课便忘得干干净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不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极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改革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主动权,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也不加引导。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有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确定合理、能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需求的目标体系,才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制定“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了解到学生们普遍遭遇过买到假货、商品缺斤少两、合理退货却遭商家刁难而不知如何维权的事情。于是笔者把“在消费生活中要积极参与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列为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还拓展了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聪明”起来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还谈了自己和家人在购物时的一些“聪明高招”,供大家在消费时参考。融洽的课堂气氛、求知的眼神和获得解决方法之后的满足感让笔者记忆犹新。课堂活动围绕生活化教学目标展开,目标的制定来源于学生生活,目标的实现又服务了学生的生活。

2.采用生活化情景开展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中,利用具体的身边事物给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具体的生活画面,给学生营造出身处现实生活中的感觉。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也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自进行现场体验,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情境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实践场,将课堂变成知识的实验室。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注重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心理常识,并适当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体会他人心理,引导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考虑问题。

3.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过度时期。但由于初中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缺乏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合理认知。因此,需要这就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同己有心理水平的矛盾。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靠站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设身处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血红色呢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例如,在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问卷调差的方式,收集学生与父母之间问题,并对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解决。

4.通过生活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行动

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课堂教学处理向生活靠拢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生活中行为的引导。在课堂学习之外,注重在课堂之外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启迪自身的思想、引导自身的行为。在这一环节当中,应进一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践行所学知识。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将道德知识与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并指导自身的道德行为。

此外,课外延伸生活化也非常重要,在课后,通过学生访问、调查,以作业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和运用课堂上的知识,并且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语

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需溶入生活,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1]胡凡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与本土资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第1-2期.

[2]张明.浅谈优化和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85.

[3]齐桂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 2014(19)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目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选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