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16-03-10 08:34罗耀明邓玉花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径胺碘酮心室

罗耀明,邓玉花

(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1. 重症监护室(ICU);2.心血管内科,广东 清远 511800)

临床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常常伴有窦性心律失常,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猝死的几率,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当前,临床药物种类繁多,有研究表示胺碘酮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更具优势。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5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接诊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经过心电监护,表现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源室性期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0~89岁,年龄中位数65岁;观察组男25例,女31例;年龄40~85岁,年龄中位数6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并服用托拉塞米(国药准字H20052495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每日分早晚2次,每次服用1片。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52294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初始剂量为125 mg,加入5%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推注,要求15 min内完成,对于用药30 min后仍心律不齐的患者,可追加1次,滴注的速度为1.75 mg/min,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减用量。

1.3 观察指标

3周后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心室率和左房内径的大小进行检测[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的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均完全消失,同时患者早搏减少高于90%。有效:治疗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与治疗前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搏减少在60%~89%。无效:治疗前后,患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没有明显减轻,甚至治疗后增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式,行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比较 (±s)

组别 例数 左心房内径/mm 心室率/(次/min)观察组 56 31.19±5.07 86.64±15.39对照组 55 43.46±5.41 150.08±20.97 t值 4.996 12.932 P值 0.038 0.000

2.2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为恶心4例,口干6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11/5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为恶心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2/56),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7,P=0.03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结论吻合[1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安全可靠,同时这种药物治疗对心、肺、甲状腺等带来的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调查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较高,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几率也居高不下[4]。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短期内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临床症状[5-6]。

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这种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抑制外向电流,有利于减慢房室结,并对房室结起到有效的传导效果,有利于降低舒张期除极斜率,并有效增加电稳定性[7-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为(31.19±5.07)mm,对照组患者左房内径为(43.46±5.41)mm,观察组患者心室率为(86.64±15.39)次/min,对照组患者心室率为(150.08±20.97)次/min,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和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邓少雄, 郭南鸥, 洪美满.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不同范围梗死的心律失常机制及预后[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29(16): 2018-2020.

[2]余祖善, 缪荣华.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 28(4): 114-116.

[3]莫志勐.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6): 97-98.

[4]谭湘恒, 杨祖福, 王秀刚, 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2, 31(15): 1913-1914.

[5]于淑慧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1): 230-231.

[6]张国天, 陈永生, 梁海军, 等.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2632- 2633.

[7]李巧春, 李巧华, 肖景刚, 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24): 155,164.

[8]蔡清亮.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1): 112-112.

[9]程杰.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 30, 61.

[10]钟声宇.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22(19): 131-132.

猜你喜欢
内径胺碘酮心室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