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网上“黑公关”令企业头疼

2016-03-10 08:56
环球时报 2016-03-10
关键词:声誉谣言公关

美国福布斯3月8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如何应对网络攻击

在西方,网络攻击行为往往以窃取一个公司的机密信息为目的。而在中国,此类攻击通常意在败坏公司或个人的声誉。

对在华经商的国内外企业来说,攻击品牌声誉将造成重大威胁,严重程度超出许多经理人的想象。在中国,有一支乐意并能够蓄意对某品牌杜撰误导性报道的写手大军。公关顾问查理·博纳尔在新书《管理网络声誉》中,介绍了公司和个人如何应对网络声誉问题,以免成为恼怒顾客、委屈员工或网络恶人的牺牲品。

在中国,对公司的网络攻击行为有多严重?许多因素导致中国的网络状况独具挑战性。中国的商业竞争向来极其“惨烈”,而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手机科技令“狗咬狗”商业文化更加不可预测。网民可以匿名或使用假名行事,这意味着很难制止谣言。而中国规范网民行为的某些法律规定并不很清晰。中国企业可能首当其冲(受到损害),外企也会因其知名度等因素成为目标。

这些攻击将以何种方式呈现?在中国,网络攻击既有可能是公开叫骂,也有可能是暗藏的冷箭。从负面误导性报道到纯粹的虚假文章,乃至各种诽谤、谣言、含沙射影,形式五花八门。猖獗的“黑公关”正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在中国,应如何应对网络攻击?首先要密切观察是谁在发动攻击及其意图和背景。若是匿名,可能需要求助网络专家分析攻击者的网络足迹,包括IP地址、用户名和网上互动情况等。然后再采取涵盖商业、公关、法律和科技等在内的适当综合措施。

北京坚定打击“黑公关”的行动正奏效吗?北京已多次宣布打击不正当公关和营销行为,并关闭许多“黑公关”。但它们并未彻底销声匿迹,其中一些已进入地下且伎俩更加隐蔽老练,例如许多诽谤信息正通过微信等政府更难以监管的封闭群体平台在传播。此外,尽管中国多次试图在网上使用实名制注册,但匿名和虚假用户仍是切实存在的问题。▲(作者约翰·尼兰德,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声誉谣言公关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Top 5 World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