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2016-03-10 23:16邱明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语用能力兴趣

邱明莉

[摘 要]单元整合教学即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单元文本之间的整体联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备好单元整合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上好单元导读课,导出兴趣与方法;聚焦单元重难点,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这样才能使单元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单元整合 语用能力 目标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46

笔者曾参加了一次单元整合教学活动,其后便开始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早在20年前,小语界就提出“单元整组教学”,即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单元文本之间的整体联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即使一些教师打通了单元内课文与课文的隔阂,形成所谓的“专题教学”,但仍然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为重,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的较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就要走出以“人文主题”来设计单元教学的格局,要把着眼点放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上,把这三者贯穿起来规划单元教学,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备好单元整合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以单元为体例,每个单元一般都会有一个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不是将几篇课文进行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对某个要点进行浅表性的反复,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站在“单元”的高度,整体规划一类文体的某个教学内容在阅读、口语、习作方面的前后承接和彼此连贯。教者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围绕这个核心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来达成单元教学的目标。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见表1),这样的教学内容设定,把阅读教学与口语、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上好单元导读课,导出兴趣方法

把一个单元的课整合起来教学,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主动完成对新旧知识的自主构建,明确未来两周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策略,乃至理想的学习效果。这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单元导读课必不可少。单元导读课,安排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一般为一个课时。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要点都将在这节课呈现出来。它类似于电影的预告片,看完之后,就想走进影院去看个究竟,看个明白。单元导读课结束后,学生将更期待后面的研究学习。

(一)轻装上阵,导出兴趣

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的教学为例。教师这样引导:

“这三篇课文都是叙事性文体,却各有各的精彩。你觉得哪些语句读起来最有趣,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圈画出特别有趣的语句。”

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投入到课文朗读中。随后,学生发现《月光启蒙》中的歌谣,读起来兴趣盎然;《我和祖父的园子》中“萧红体”句式让学生感受童年萧红的无拘无束;《爱如茉莉》则让学生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立足文本,扎扎实实地读书,轻轻松松地发现规律。

(二)立足文本,导出方法

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各地”的教学为例。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单元为什么把这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呢?”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三篇课文。此时,不仅仅是一篇一篇地读,而且是站在“单元”的高度,把这三篇课文当作整体来读,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对。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了文章的共同点是说明性文章,语言简洁、准确,都运用了说明方法;不同点是同样是介绍建筑物或城市,文章的结构不一样。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对后面的单元整合学习,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对比阅读。

三、聚焦单元重难点,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一切的语文学习,都是为了最后的语言文字运用。单元整合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近两周的学习要求,重点学习整个单元的语用特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都是写人的文章。同样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四篇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学习的重点也略有不同。但是,如果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来看,就发现这些学习重点又是相通的。(见表2)

第二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还要更多地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运用怎样的表达手法,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写作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写作中。《爱之链》这课最后有个小练笔,要求“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生在动笔之前的交流中就已经意识到,要关注人物的对话、表情与动作,要关注外面或屋内的环境描写,还要注意故事的连续性,最重要的是要升华“爱”的主题。这样的练笔意识,源于整个单元学习时我们不断强调的重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人物品质。

这样的语用意识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之前的说话交流上、实际练笔中,学生也能运用多种写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二单元学习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回顾整个单元的写作手法,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如果能用上侧面烘托的方法更好。

“我们一行四人兴致勃勃地来到自助餐厅。餐厅装修得高档豪华,餐具整齐有序地依次排放。每个餐盘镶着金边,上面还印有梅花图案;不锈钢刀叉擦得闪闪发亮,煞是好看。”

这是苗苗同学《不和谐一幕》中第二自然段的片段。为了突出后面主人公不排队、浪费食物等不良的现象,小作者在这里特意写出了“餐具整齐有序地依次排放”,写出自助餐厅“煞是好看”。苗苗在跟全班同学交流习作时,谈到自己就是在有意识地用反衬手法来突显人物特点。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语用能力兴趣
研读教材 合理整合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