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彭水模式

2016-03-10 17:31于海军杨丽萍
民生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彭水县彭水甘薯

于海军+杨丽萍

中央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以来,彭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扶贫之路。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基本方略、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已经上升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重庆市最困难的4个县之一。2014年重庆市召开扶贫攻坚彭水会议以来,特别是中央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以来,彭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制定了“2017年全县99123名贫困人口越线达标、11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县整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钱建超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2015年,彭水县60个贫困村、4万名贫困人口已通过重庆市验收,分别完成任务的150%、133%。

“七个着力”超常规推进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是“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攻坚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七个着力”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着力凝聚攻坚合力。组建11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实施“千名干部进村入户蹲点扶贫”行动,集中优势力量资源进行结对帮扶。推行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每月一次听取汇报、季度一次专题部署、半年一次现场观摩、年底一次综合考评的“五个一”倒逼机制。

二是着力提升扶贫精准度。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不同贫困程度,“订单式”制订帮扶计划,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辨症施治、对症下药。

三是着力增强工作实效。着力以新型城镇化促减载、以旅游产业化促就业、以新型工业化促转移、以农业现代化促增收,完善产业指导、财政扶持、考核评价三大配套政策和15个专项工作意见,形成“2+3+15”政策支撑体系。

四是着力强化资金统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涉农项目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统一调配,确保扶贫资金运行安全、高效使用。

五是着力完善长效机制。对特困户、五保户、病患致贫家庭、贫困优抚对象、贫困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落实低保、医保、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

六是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生态效益产业,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七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立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工作绩效挂钩、脱贫责任倒逼机制,联系帮扶部门年度考核与扶贫脱贫工作相捆绑,并与各乡镇街道和驻村工作队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三年任务两年倒逼和扶贫脱贫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输血与造血并举

彭水县在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又是如何体现精准、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呢?

彭水县积极实施对象识别、分类指导、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监督管理“六个精准到户”,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建立115个贫困村基础台账和39个乡镇(街道)面上贫困户台账,精确掌握115个贫困村、27640户贫困户、99123名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并按照解“八难”、创“八有”目标,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采取贫困户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贫困村差什么补什么的方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彭水县也采取诸多创新措施。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表示,在教育扶贫方面,彭水县建立健全了全覆盖农村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家庭学生、全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的“两个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确保贫困户学生不因贫困辍学。在医疗扶贫方面,出台《彭水自治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补助方案》,每年拨付2000万元,设立医疗卫生专项扶贫基金,对已享受医保、大病医疗救助等政策的贫困患者自付部分再给予一次性补助。同时,在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组建医疗卫生扶贫专家组,对 “因病致贫”患者进行上门体检、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实现“八有”的基础上,推进行政村通畅率100%、自然村通达率100%、贫困村通客车率100%、电子政务覆盖率100%、电商平台覆盖率100%、3G网络覆盖率100%、村级服务中心规范化率100%等“七个100%”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可持续性,彭水县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并举。因户因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给予每个贫困村20万元产业资金、3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生态效益产业;推进“地票”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流转等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从“根儿”上脱贫解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彭水县还建立完善了政策延续、长效救助等机制,对脱贫销号的贫困村、越线达标的贫困户继续落实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改造、教育培训、医疗救助、就业服务、创业指导、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同时,建立完善教育基金、医疗保险、就业政策倾斜、特殊救助等特殊困难家庭资助(救助)体系,确保短期能脱贫、长期不返贫。

精准定位解难题

彭水县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是巩固难、发展难、全面奔小康难这三大难题。这三个难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彭水基础差、底子薄、瓶颈多,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解决这些瓶颈,彭水县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优化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布局的意见》两个指导性意见,形成了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扶贫精准化“五化”统筹推进,生态城市核心区、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扶贫重点区“三区”协调发展的总思路,坚持以扶贫统揽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全局,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以新型城镇化促减载、以旅游产业化促就业、以新型工业化促转移、以农业现代化促增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

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针对彭水农业发展现状,彭水县主要着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农业规模效益中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红薯、烤烟、畜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推进薯类产业化经营、烤烟产业优化升级和畜禽规模化养殖,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快摩围山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绿色健康食品加工,不断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养生价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全力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引进了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彭水,建成了38个农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突出优势 创新模式

“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彭水县,耕地面积较少,自2010年以来,彭水县立足于山地特色,扬长避短,将传统的红薯作为彭水县的主导产业,并响亮提出了建设中华薯业强县的目标。从品种改良入手,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薯、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市场营销等环节,真正实现了薯业增效、薯农增收目标,到2015年底,单项产值已突破5亿元。

彭水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拥有耕地162万亩(耕地保有面积),在70.88万亩常用耕地中,旱地和坡耕地面积分别占79%、78.72%;有近40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产业覆盖面广,多数农民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和经验,且有文明全国的郁山牌晶丝苕粉等品牌做铺垫;加上县内水力资源丰富、电力供给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水陆交通便捷,对红薯产业的生产与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彭水集全国精准扶贫重点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发展等政策为支撑,是全县如期越温达标的最佳选择。

在提升薯业发展的辐射力上,彭水县依托与全国甘薯体系和西南大学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深化“院县(企)合作”,成立甘薯科技研发中心、专家大院、培训中心,致力于甘薯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推广及产业化研究。在创新种植模式方面,彭水县还大力推行甘薯净作、甘薯—油菜轮作,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甘薯套作等种植模式,推广运用堤埂、堆栽、浅栽平插、增施农家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试点甘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了单产、出粉率“双倍增”和劳动强度、劳动力投入“双降低”目标。在创新经营模式上,彭水县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种植、协会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薯农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促进甘薯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布局合理化。

在提升薯业发展竞争力上,彭水县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分工专业化要求,加快优质甘薯品牌基地建设,郁山镇(郁山晶丝苕粉)荣获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以“郁山牌”“龙须”“纯真”“百业兴”等系列品牌为主的薯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郁山牌”晶丝薯粉已获重庆市著名商标,“龙须牌”晶丝薯粉已获出口经营权,彭水甘薯、郁山晶丝苕粉地理商标、绿色食品认证已获批。目前,部分薯产品已远销日本、英国及港台地区,尤其是紫薯粉丝在香港供不应求。

为提升彭水薯业影响力,彭水县先后于2013年、2014年10月成功举办了全市甘薯产业推进会、全国丘陵山区甘薯产业发展暨扶贫推进会,2015年7月成功举办全国甘薯产后技术研讨会,引起了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及市委、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成功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县、2014年及2015年市级特色效益农业重点补助项目和市扶贫项目的支持。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脱贫攻坚起到了一定作用,重庆仁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红薯工厂化电热加温快繁育苗与脱毒纸册苗繁育等业务。2015年,在彭水县农委的指导与支持下,该公司免费向县内贫困农户发放种薯300余吨,种苗200余万株,带动发展种植户3000余户,实现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同时,季节性劳动用工达130人以上。彭水县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有晶丝苕粉、紫薯苕粉、酸辣粉丝等产品。生产方式上重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对贫困户实行免费发放薯种、薯苗、肥料等,优先收购鲜薯,优先支付收购款。对入社社员及薯农实行盈利分红、二次返利、补差价收购等方式收购红薯,带动广大薯农种植积极性。2015年,公司对贫困户免费发放薯种65吨,价值32万元;肥料78吨,价值25万元;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种植红薯1.8万亩;实现薯农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更加聚焦贫困群众,更加突出资金统筹,更加强化责任传导,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如期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猜你喜欢
彭水县彭水甘薯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多措并举显成效 脱贫攻坚见真章——重庆市彭水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