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网络流行语的文学审美研究

2016-03-11 08:56吴圣哲赵子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210046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流行语

⊙吴圣哲 赵子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 210046]

当今网络流行语的文学审美研究

⊙吴圣哲赵子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210046]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流行语迅速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网络流行“热词”的具体意义和语境、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其独特的文学审美属性是本文想要初步探索的主要内容。

网络流行语文学审美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附属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些网络流行语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为什么能够让广大的网民接受?这与网络流行语的文学审美是分不开的。每一种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发展演变也是不一样的,形成的效果也有着天壤之别。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发展演变,网民接受程度这几个方面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文学审美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来自外来语的网络流行语

在世界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逐渐成了一个地球村,各国各民族来往密切,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在这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被网民接受并在网络聊天中广泛使用。大部分是音译外来语形成流行语,例如:图样图森破、废柴、纳尼、狗带等,还有一些是直接用外语,如high。这里具体分析图样图森破和狗带。

1.图样图森破:是英文too young too simple的谐音,是“太年轻太天真”的意思,常用于鄙视对方水平太低。too young too simple是“太年轻太天真”的中式英文(Chinglish),而“图样图森破”则是其直接音译。too young too simple是一种含义,把情感暗含在文字之中,图样图森破只是将too young too simple换了一种形式进行描述,要了解这个词,就要把其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在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巧借审美传达出来。①too young too simple就是用这种方法,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达到新颖、意想不到的结果。

2.狗带:狗带是英文“go die”的英文音译,源自男艺人黄子韬的一首歌词而流行起来。直接意思是“去死吧”,因为“去死吧”听起来非常不雅,还带有诅咒人的色彩,在与人聊天中容易让人误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用“狗带”可以避免诅咒的色彩,听上去也没有“去死吧”露骨寒碜,在语气上也有些缓和。“狗带”既可以向对方或自己表达不满的情绪,比如“你给我狗带”或“我选择狗带”,也可以表示自己不会轻易放弃或者认输,比如“我不会轻易地狗带”。

外来语被用到网络流行语的有很多,外来语因为与汉语在构词上有着巨大差别,容易被网民接受。外来语大都以音译的方式出现,把一些用汉语无法形容或不便形容的词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更富有美感,符合审美美学。

(一)改变原义的流行语

一些网络流行语把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转换成了别的意思和含义,成为了流行语。如“”“雷”“呵呵”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将司空见惯的意思换成了别的意思,重新定义了这些词的词义关系,使词富有新的生命力。在这里我们以“”“呵呵”为例子进行阐释。

2.呵呵:“呵呵”一词最早能追溯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词句“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②在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的作品中也有出现。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中性词,意思为形容笑声。比如:呵呵地笑了起来。“呵呵”用了一个叠声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特点。而现在我们使用的“呵呵”更多地带有贬义色彩。“呵”有呵斥的意思,网友正是运用了这个意思,将“呵呵”这个词重新赋予新的意思,使之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主要的意思并不固定,但杀伤性很大,如果在聊天时有一方发出“呵呵”的话,大部分暗示着不想继续聊天或聊天结束,有时也表达极大的蔑视,让人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呵呵”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其中的话语蕴藉非常丰富。越是想说,却越是不能说,只能将这种情绪寄予在“呵呵”这个简单的词中,既不感到非常的露骨,而且能很完整地表达自己心里的感情。苏轼的“呵呵”并没有这个意思,苏轼的“呵呵”主要是一种解嘲,也彰显他的自信和豪放。显然“呵呵”一词在社交网络的应用场合中不断变化,使本义发生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某些词在某一个场景中发生了转变,其本义就渐渐发生了偏差,迅速在互联网上火起来。然而这些词转变的本义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对于正在学习汉语的学生和辨识能力较弱的人来说,会产生误解。

(三)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网络流行语

这一类网络流行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态度。这类网络流行语大部分出自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口头用语。因为比较经典,所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它们的出处大都不详,流行起来的时间也不固定。流行的时间或长或短,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如“吓死宝宝了”“上交给国家”“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我单方面宣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和人们的心理状况。我们选取“鸭梨山大”“点赞”“小鲜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方”为例子进行分析。

1.鸭梨山大:压力山大。谐音人名“亚历山大”,是用一种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因为与人名“亚历山大”谐音而被网友广泛使用。这种现象在大都市的白领中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北漂、南漂族,他们在当地没有根基,面临的压力比当地人大很多。“鸭梨”与“压力”同音,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将现代都市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表现出来。压力是什么?很少能用一个限定的量词把它形容出来,而“山大”就将虚像的事物具体化,现代都市在灯火酒绿的外表之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心酸。人们用这种方式自我嘲讽,表达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也是对自己压力的释放。通过幽默的方式平衡自己的心态,重新投入接下来的紧张生活。

2.点赞:本是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中对好友或自己发表的文字或图片表达赞同或喜欢的一种方式。随后“点赞”这一行为风靡全国,慢慢地,凡是对做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的评价都能用“点赞”一词。“点赞”一词从之前一种行为转换成一种动作、一种态度。体现出了人们在生活中渴望看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希望正能量的事情能多一些,负能量的事情能少一些;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的批判。“点赞”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熟知的动作来表达意思更能让人接受。

3.小鲜肉:鲜肉是指网络上对16—28岁之间的皮肤好、身材好、长相俊美的年轻、帅气、有肌肉的新生代男偶像的称呼。“小”和“鲜”都是形容词,“小”和“鲜”指的是年纪轻,用形容肉的方式来形容年龄,直接明了。鲜肉都是指那些刚屠宰过、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肉,与“老肉”比起来要新鲜、更嫩。由此就可以联想到年纪轻的小伙子,因为皮肤好,给人感觉能掐出水来,跟鲜肉一样,使人很快地联想到年轻人。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小鲜肉”和“年轻人”之间是类似联想,两者由某一类似点而把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两者就是用这种联想联系起来。因为“小鲜肉”更加口语化,有着一种音韵美,更容易让人接受,渐渐地就流行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洗脑式的方式来强调一件事情。“三”是一个数词,在古汉语中“三”有表示多数的意思,并不专指“三”这个实数。“说三遍”,既可以指是说三遍,也可以指说很多遍,总之是很重要的事,要说很多遍也不为过,突出了重要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经常会用在一段通知、通告后,突出这个通知或通告的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5.好方:“好慌”最新的一种表达方式。“方”和“慌”音近,在某些方面还有着相似之处。方,很自然地就让人想到方形,是有棱角的,不像圆形的东西那样光滑,而人在慌张的时候,心理并不是非常舒坦的,而是忐忑的,不顺利的。“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能难用具体的某样事物来形容,而“方”是什么,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找到具体的事物来形容。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感情换了一种形式进行流露,也能够引发联想,更容易让读者接受,用一种俏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的紧张,但也能够达到缓解慌张的效果。

这一类的网络流行语脱胎于生活中的一些语出惊人或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属于语言学范畴中的一般词汇,其特点是来得特别快,大部分消失得也特别快,只有小部分会一直在日常交流中使用。

二、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网络流行语也在快速变化。从一开始的“冲浪”“大虾”“潜水”“恐龙”等这些与互联网聊天有紧密联系的流行语,到“酱紫”“木有”等双音节的词,再到“上交给国家”“为国护盘”“吓死宝宝了”这种多音节短语式的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同一意思的词表达方法上还有着差别。这里就以“虾米”“纳尼”和“什么鬼”为例子进行分析。

1.虾米:最早使用,与“啥呢”谐音,是一个双音节词,符合汉语构词的要求。用食材来表示“什么”的意思,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在聊天中充满神秘但不失趣味,在小范围圈子中能够广泛接受。因为“虾米”与“什么”的意思相差太远,太过抽象,也不能凸显出语气,所以在风靡了一小段时间后,逐渐被“纳尼”所取代。

2.纳尼:是日语“なに”的音译,是外来词音译后形成的网络流行语。“なに”在日语中的意思有“什么”或者是出于惊讶、愤怒表达的词语,与中文的意思基本吻合,有一定的延伸。作为一个音译外来词,“纳尼”在流行语中掀起了新的潮流,在汉语传统构词法中注入了新鲜血液,所以容易让人们广泛接受,在语气上因为有日语本义的语气,将惊讶等语气凸显出来,取代了“虾米”成为了“什么”的新的表示方法。

3.什么鬼:是最近新涌现出来的表示“什么”的网络流行语,大有取代“纳尼”的架势。“什么鬼”将现实与抽象结合了起来,让大家一看到词就能想到这个词是“什么”的意思,而且“什么鬼”运用了话语蕴藉的艺术手法,鬼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不知道,“什么鬼”就更加凸显出语气的惊讶、疑惑或愤怒的语气,把意思和语气在同一个词中全部表现出来,更加简洁易懂,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现在在网络上和实际交往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起来。

三、网络流行语的审美属性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随机进行了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尤其是95后的大学生在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并不排斥使用网络流行语,但不会刻意地使用,对于大量泛滥的网络流行语还是持保留意见。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性的。

我们觉得,网络流行语是汉语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汉语中注入了新的成分。它能够表达快节奏时代人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情绪,网络流行语就像一张大网一样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网络流行语很接地气,容易让人记住。网络流行语表达了人们的态度、情绪、价值观,准确地表达了特定年代下的特定情绪和观点。一些好的网络流行语会被留下来,一直被大家运用下去。网络流行语使汉语更加有活力,日久弥新。

当今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大范围地流行起来,是因为人们的审美与网络流行语的审美之间高度契合。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比如“狗带”“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说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字数不多,便于记忆,使得人们会在非正式的场合大量使用。当然,一些富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在正式场合上使用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使用过“蛮拼的”“点赞”等,使得贺词中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容不死板,富有青春气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仅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有趣,而且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网络流行语大部分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网络流行语中美的成分更容易使人接受。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不是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是传播正能量的,也存在着数量不少的格调低下、庸俗的网络流行语,容易误导正在学习汉语的低年级学生和外国人士以及辨别能力较弱的人。这些网络流行语很容易演变成网络暴力。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便捷,代价却似乎越来越大。庞大的用户基础,决定了庞大的暴力来源。网络语言暴力如同花粉,又多又密,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在美国,有40%的年轻人遭遇过网络欺凌的伤害,甚至有些受害者因此而患上精神疾病,身心受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4年的9月发布了一则消息报道,在法国,6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有12.5%的人都有过在网上被攻击的经历。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我国当前有6.68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2008年的统计数据则表明,在这批网民中,至少有68.6%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放纵敲打键盘的双手。有时候,也许一张完全无关的照片,配上极富煽动性的文字,就会引发一段新的针对某个人的网络暴力,网络语言暴力也纷至沓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暴力这支罪恶之花也因此得以绽放。

网络流行语过度使用也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的疲劳。网络流行语过多的罗列会使人有厌烦感。比如相声演员冯巩在近几年央视春晚的小品中经常使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没有达到喜剧的效果,反而使整部作品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早已传遍各地,已让人觉得不新鲜了,这样就拖累了整部作品的审美。过度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就像在与别人聊天时一句接一句地把古诗词的句子背出来,使别人既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又显得你过于吊书袋了。

①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②《想不到一些网络流行语出自文人雅士》,《扬子晚报》2015年11月6日第B2版。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材(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余志伟,陈立明.网络新语漫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李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作者:吴圣哲,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文艺学;赵子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猜你喜欢
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注脚
2019年中国十大流行语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排行榜
小透明
遇颜友止
让流行“流形”,让经典“永恒”
谈日语流行语的汉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