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2016-03-11 09:40林静
当代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静脉炎B超成功率

林静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林静

目的 探讨无法在肉眼直视的情况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患者选择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临床置管效果。方法 选取30例患者,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确定无法在肉眼直视情况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BD前端开口PICC导管。结果 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第1次穿刺就成功置入PICC管,1例患者第2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总体成功率为100%。结论 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问题,安全可靠。

超声;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护理

上个世纪80年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开始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可以避免常规的穿刺方法成功率低并发症多的缺点,能够很好的为特殊患者开辟输液通路。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置管成功的重要条件:(1)血管弹性好;(2)血管能够直视或触及。对于那些血管弹性差、既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患者,如何成功置管是个关键的问题。近几年PICC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好,成功率最高高达100%[1-3]。本研究选取3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2015年5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就诊的进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卵巢癌9例,结直肠癌8例,胃癌6例,肝癌5例,输卵管癌2例。

1.2 仪器与材料 迈瑞血管超声导引系统1台,BD前端开口PICC导管1套,BD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无菌超声探查耦合剂1支,1套PICC穿刺包,1支利多卡因注射液,1袋生理盐水,浓度为75%的酒精,碘伏,无菌手套,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敷料等。

1.3 操作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对患者详细讲解PICC置管术,如果患者有疑问,详细解答,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2)血管评估:B超引导下进行血管探查,沿着血管走行扫描血管的直径、深度和分叉位置,观察血管周围是否存在血管畸形、是否有血栓、是否通畅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PICC置管、带管及拔管的风险和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具体操作 用酒精纱布清洁后进行消毒(酒精3遍,碘伏3遍,交替进行)。采用迈瑞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左手拿着无菌探头,右手采用穿刺针进行血管穿刺,看到回血后立即将导丝送入。利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沿着导丝慢慢的置入插管器。然后根据术前测量好的患者需置入长度修剪导管,再轻柔送管。

1.3.3 术后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带管中的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务必遵循医生的嘱托,降低患者在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离院前,给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单,目的是提醒患者,以免忘记。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情况 30例患者中,第1次穿刺成功有27例。1例患者第2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总成功率为1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发生穿刺点出血的患者为1例,1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2.3 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先前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成功率在70%左右[4]。使用超声配合后,使该技术的成功率整体提高到95%左右,更甚者为100%。本研究中第1次置管成功的患者有27例,占90%,而总成功率为100%。

2.4 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由于改良塞丁格穿刺针比普通的穿刺针更细,因此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5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左右[5],本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血栓。本研究中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说明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的进步明显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2.6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部位在肘窝的上方,不会对患者的肘部正常活动造成影响,所以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对此表示十分的满意。

3 讨论

3.1 加强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工作,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耐心嘱托应该注意的事项,遵循医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第1次置管成功的患者有27例,占90%,而总成功率为100%,比单纯的改良术高[6]。

3.3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血栓,比国外研究的结果低[7]。本研究中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说明此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4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部位在肘窝的上方,不影响患者的肘部正常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5 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 要想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需求,PICC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就必须达到专业化水平。而我国PICC虽十几年前就运用到临床,但依然没有达到专业化水平。这种现象对PICC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医生和护士共同搭建专业平台,建立严格的系统管理制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国外学者建议将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作为PICC置入技术的金标准[8]。相信不久的将来,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途十分美好。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大优点[4-5,9]:(1)操作安全简单;(2)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3)留置时间比普通技术长;(4)对患者创伤较少;(5)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损伤;(6)减少高渗或低渗透压。总之,该技术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显著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丁小萍,夏彩莲,李红梅,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60(5):415.

[2] 乔爱珍,苏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1.

[3] 顾红,肖雪月,钱茂梅,等.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式赛丁格尔技术置入PICC的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23):2208-2209.

[4] 陈影洁,陈春贤,简黎,等.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5] 吴玲,雍群,倪明珠,等.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lCC置管[J].护理学杂志,2009,24(7):45-46.

[6] 张晓菊.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556

[7] Stokowski G,Steele D,Wilson D.The Use of Ultrasound to Improve practic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 Rates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sertions:Final Report of Investigation[J].J Infus Nurs,2009,32(3):145-155.

[8] Botella-Carerteor,CarerroC,ArrietaF,et al.Rol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arl catheters (PICC) in home and in-hospi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 Nutritional Metabolism,2009,27(2):55-61.

[9] 闻曲,鲍爱琴,彭昕,等.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66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肿瘤科 (林静)

猜你喜欢
静脉炎B超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写字的尴尬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