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驻村第一书记队伍的四个关键环节

2016-03-11 11:30程显峰
党的生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选派班子第一书记

□程显峰

建设好驻村第一书记队伍的四个关键环节

□程显峰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强音,为进一步整顿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回顾近年来汤原县委加强这两项工作的成功实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省委组织部和佳木斯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以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为抓手,精心选配、强化管理、从严考核,通过加强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切实促进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因村制宜,政策保障,选好第一书记。一是严格选派标准。本着“抽硬人、选能人”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内部公开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选派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强、熟悉农村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二是坚持分类选派。按照“因村制宜、因村选派”的原则,结合选派对象的个人特长、所在部门的特点,对口派驻第一书记,确保适岗适位。对班子软弱涣散村,选派党群部门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着重帮助整顿班子;对村情不稳村,选派政法部门掌握政策准、善于处理复杂难题的干部,着重帮助化解矛盾;对产业发展滞后村,选派涉农部门懂政策、有技术的干部,着重帮助壮大农业经济。三是提供政策保障。为确保第一书记驻得下、靠得上、干得好,县委要求第一书记统一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任职村,要求派出单位提供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支持;建立工作补贴制度,定期发放工作经费、交通费、生活补贴,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强化培训,突出重点,育好第一书记。一是驻村入户,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县委要求,第一书记入村后要做到“三会四访五问”,即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种地大户、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询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发展思路、群众疾苦、矛盾纠纷情况,做到深入基层摸实情,深入群众解民忧。二是专题培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采取“三个结合”的方式对第一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即课堂面授辅导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参训学员到党建示范点观摩学习、探讨交流;政策理论辅导与县情教育相结合,客观分析全县脱贫攻坚形势,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党建实务辅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邀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教方法、讲规矩、传经验。三是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组织第一书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实际参与乡镇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实践锻炼,使他们迅速提高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细化标准,完善机制,管好第一书记。一是明确职责要求。县委制定《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的意见》,从日常管理、责任落实、考核奖惩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工作做出具体规定,要求他们对村级工作“总揽不包揽”,与村党组织书记“依靠不依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共同推进所在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是创新考核方式。建立集公开任期承诺、日常动态考核、年度阶段性考核、任期目标考核为一体的“一诺三考”评价体系。在年度考核中,将评判权交给群众,通过第一书记现场述职、村民代表面对面提问、现场测评等程序,考评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激励相结合,县委对考核优秀的第一书记进行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使用;对考核不称职的第一书记予以召回,对召回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转任重要岗位。

明确职责,长袖善舞,用好第一书记。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按照县委的要求,第一书记把主要精力用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协助配齐村党组织班子,物色培养后备干部,建好用好村级活动场所,指导村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有效解决村级班子能力不强、活力不足、后继乏人等问题。二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第一书记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发挥工作经验、个人特长等方面优势,通过帮助任职村引进致富项目、协调帮扶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一批木耳种植专业村和畜牧养殖专业村,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助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开展村容环境专项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抓稳定,促和谐,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弱、出行难、环境差、治安糟等老大难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中共汤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李树明电子信箱:shuming101@163.com]

猜你喜欢
选派班子第一书记
我的第一书记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第一书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