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天和《白毛女》

2016-03-11 22:21
妇女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鲁艺周扬白毛女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曾打动了无数人,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了传奇一幕。在解放战争中,《白毛女》对动员民众、改造国民党军俘虏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可谓“书生一支笔,可抵百万兵”。

最初的白毛女的故事,和一位甘肃临洮人有关,他就是李满天。李满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笔名林漫,1914年出生在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线市街。

1942年五六月间,李满天等待工作调动。他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在多方搜集素材的同时,也拉出了小说的初稿。不久,他就到《晋察冀日报》任编辑,又在工作之余,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完善。这样小说《白毛女人》就逐渐完成了。

最初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晋察冀某地,当地人传说,有个“白毛仙姑”,白发白身,通体雪白,晚间经常在山峦间奔驰。村民们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给仙姑上供。据说很灵验,过一夜供品就没了。乡亲们很惊恐,纷纷上庙求拜。谁知,越闹越大,直接影响到生产。武委会主任不信此事,就和一个小伙子拿着枪埋伏在神庙附近。果然,半夜一个人到了神庙中拿贡品。武委会主任大喝一声,那人转身就逃。武委会主任紧追不舍,来到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蜷缩在山岩下的白毛女人。

在武委会主任的逼问下,白毛女人才说出了情由。她是一个佃农的女儿,父亲被地主逼迫以她顶租还债。她不得不到地主家。地主家待她很不好。女孩子长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还遭受地主儿子奸污,又被地主婆毒打。不堪凌辱的她逃出地主家,躲到山洞栖身,只能在晚上偷拿贡品为生,因为不见阳光,加之没有食盐,身上长出白毛。武委会主任很震惊,打发小伙子回村报信,全村震动。白毛女人逃到山上已经八九年了,不知时间变化,更不知成立了抗日政府。下山后,她在妇救会控诉了地主的罪行,政府镇压了恶霸地主。人们对白毛女的遭遇非常同情,给她各种学习机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毛女逐渐适应了新生活,进步很快,后来还当了妇救会主任。

李满天想动员更多的人为抗战出力,就把《白毛女人》的小说稿寄给了在延安的周扬。

周扬看后,大为震动。于是,划时代歌剧《白毛女》就慢慢地酝酿了出来。据说,最初的改编任务交给鲁艺音乐系主任张庚。一稿由邵子南执笔,邵子南是个诗人。但彩排后,人们觉得缺乏震撼力,只能继续修改。这次由贺敬之、丁毅操刀。为何选中才20岁的贺敬之呢?原来贺敬之对逼债有切身的感受。在债主的威逼下,他父亲去世,弟弟夭折。他将这段感情融入《白毛女》中,仅仅8天就交稿了。而张鲁则用河北民歌《小白菜》基调,谱出了《北风那个吹》等名段,主角都是河北人,喜儿由唐县人王昆扮演,黄世仁由宁晋人陈强扮演。

1945年4月28日晚上,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演,引发轰动效应。数十年来,《白毛女》震撼了无数人。解放战争期间,《白毛女》对改造被俘虏的国民党军起到了令人震惊的作用,甚至出现了解放战士拿着枪要击毙舞台上正在演出的“黄世仁”的情形。这部作品真正起到了“书生一支笔,可抵百万兵”的作用。但是,作为最先写出“白毛女”故事的人,李满天的名字却鲜为人知,《白毛女》的所有影视作品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李满天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辑、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他著有长篇小说《水向东流》(三部曲)及歌剧《太平桥》等。

1964年,李满天在大连参加他的小说座谈。这次座谈会上,曾主持“鲁艺”工作的周扬在介绍林漫(李满天笔名)的同时说:“他就是白毛女故事的写作者,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情,你们要记住,不能忘了。”

(摘自2015年11月6日《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鲁艺周扬白毛女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
“白毛女”姐姐
私房钱风波
追忆“文革”中的周扬
延安鲁艺与文化强国
延安鲁艺与文化强国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谁动了我的肖像权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