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6-03-11 13:45刘杰
中国市场 2016年1期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盈余管理内部控制

刘杰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余管理。文章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部内控制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企业部内控制制度与企业盈余管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关键词]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企业经营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1.130

当前时代下,公司制企业都是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区分开来,企业经营管理权大多数是由企业聘请的高级雇员掌控。而企业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管理者自身谋取利益,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与股东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就有了矛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调节这种矛盾。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高层应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应积极地推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使其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盈余管理概述

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遵守GAAP的基础上,控制和调整企业对外部公开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收益信息,从而达到管理者为自身谋取利益的行为。

1.2 盈余管理的目的

为管理者当局谋取自身利益是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一般情况,盈余管理的主体包括:企业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以及企业高级主管。因为当前公司制企业的基础结构是把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区分开来的,公司大股东一般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而实际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大多是公司聘请的高级雇员。

企业盈余管理在实现了管理者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有一些促进企业发展的具体目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筹资目的。企业想要上市,有一个连续赢利的标准,而想要达到上市的目的,就需要采用盈余管理,包装企业财务,从而获得上市的资格;避税目的。企业盈余管理通过我国税法系统存在的漏洞来达到避税的目的;规避约束目的。企业与债权人签订的债务合同都具有约束力,主要是了防止企业侵犯债权人的利益。而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避开债务合同的约束力。

1.3 盈余管理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变更手段。所谓变更手段是指利用国家会计政策的变更来使企业获取额外的利益;第二,管理手段。管理手段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应计项目的一些管理方法来拓展盈余管理的空间;第三,确认手段。盈余管理的确认手段是指通过推迟或提前确认企业经营交易项目的时间与地点的方法来提高或降低当期利润;第四,关联交易手段。所谓关联交易方法指的是利用相关的手段提高或者减少企业效益的一种手段。第五,资产重组。盈余管理资产重组手段是指企业进行一些盈余的一次性业务,来“美化”企业当前的业绩,从而达到包装财务报表的目的。[1]

2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度与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管理层未能足够的重视内部控制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阻塞、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缺乏企业内部组织制衡制度;缺乏系统管理手段。同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并不是要求企业的每个人运用智慧和能力不择手段地去创造价值,而是着重表达这是一种一定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要清晰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正确地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

2.2 缺少对内部会计的控制

对企业会计实行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行内部监督。当前,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会计审查机制,对内部会计审查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之间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另一方面是外部监管,外部监管包括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外部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监管功能交叉冲突、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不集中、没有有效地交流沟通。[2]

2.3 缺乏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

市场环境时刻在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改变,并加于完善。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缺乏系统性,管理分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4 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3]现今,我国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依然偏低,部分人员未能重视自身的学习,没有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技术,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相互监督意识,没有良好的自制力,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管职能。有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日常工作不能认真仔细,没有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没有效果。甚至还有少数会计工作人员为了利益,无视道德底线,不但不管违纪行为,而且自身还参与其中,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4]

3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1 对筹资的影响

筹资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企业获取上市资格的重要手段。[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企业管理者就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包装企业财务,合法地获取上市资格,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经过了盈余的包装,还有利于企业的股票定价处于一个较高点。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机构会监督这些游离于规则边缘的手段,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规范市场的正常运行。

3.2 对避税的影响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避税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通过盈余管理手段钻取我国税法空子达到所谓的“合理避税”[6],这是一种表面看起来有利于企业的手段,却直接损害了企业自身的信誉,影响企业的形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整,导致了“合理避税”行为的出现,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监督不力,没有发挥有效地作用,外部相关监督人员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监督人员为了利益甚至同流合污,置法律法规而不顾。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规范市场的秩序,有助于减少“合理避税”行为的出现,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3.3 对规避约束的影响

企业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与企业签订的债务契约中都明确表明企业不能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而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规避债务契约的约束,减少违约风险,达到企业自身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未能有效地发挥,企业管理者便会通过这些漏洞行走在规则的边缘。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便能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使企业处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状态。

4 结 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者手中是一件为自身与企业牟利的工具。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节企业高层的矛盾;有助于企业平稳的发展;有助于有效地完善盈余管理用途;有助于规范市场的正常秩序,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及时修正内部控制缺陷,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6):50-59,70.

[2]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2):59-66.

[3]迟旭升,严苏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5):16-22.

[4]宋宝连.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2(10):194-196.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管理盈余管理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浅谈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