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与对策分析
——以临漳县为例

2016-03-12 09:25王海臣张文晶张素梅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林农基地经济

王海臣,张文晶,张素梅

(临漳县林业局,河北 临漳 056600)

河北平原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与对策分析
——以临漳县为例

王海臣,张文晶,张素梅

(临漳县林业局,河北 临漳 056600)

近年来,河北平原区积极发展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充分挖掘林地的最大生产效益,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下面以河北南部临漳县为例进行分析。

临漳县古称“邺”,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是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退耕还林、世行项目造林、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等重点造林工程,积极探索和发展以林下种植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发展以林下白芍、林下双孢菇、林下养鸡等为主的林下经济1400hm2,带动林农增收0.6万元,成为省、市林下经济重点示范县。

1 林业发展基本情况

临漳县域总面积744km2,其中耕地5万hm2,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45万,2016年底,林地面积1.45万hm2,生态林1.1万hm2,经济林3500hm2,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8000hm2,主要有欧美107、108杨、中林46杨、法桐、苹果、桃、梨、杏、核桃等20余个树种,100余个品种,森林覆盖率19.5%,林业总产值10.6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桃产业十强县”“中国蟠桃之乡”“河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

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底,该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400hm2,主要分布在沿漳河及漳河故道,涉及全县14个乡镇120个行政村,有林农、林药、林油、林菌、林禽、林畜、林草等“七种模式”。

(1)林药模式。以林下白芍为例,主要以根入药,种植期3~5a,3a投入一般在3万元/hm2左右(土地承包费除外),3a产出效益7.5~12万元/hm2,年纯收益1.5~3万元/hm2。

(2)林菌模式。主要利用郁闭林地林间温度、湿度比较稳定的条件及树木遮阴效果,发展双孢菇、鸡腿菇、木耳等食用菌,林地利用率可达到50%以上。以林下双孢菇为例:1hm2林地可建食用菌小拱棚0.5hm2,产菇10kg/m2、按每千克市场价6元,平均效益60元/m2,除去材料人工投入,每公顷纯收入在13万元以上,每年按3茬计算,年效益也在35万元/hm2左右,效益十分可观。

(3)林油模式。主要指林下种油用牡丹,该模式一年种多年收,5a生牡丹每公顷可产籽6000kg以上,牡丹种籽价格按市场价15元/kg,年综合效益可达每公顷9万元以上。5a后油用牡丹如果换茬生产,可产中药材“丹皮”6500kg/hm2,每公顷又可增收20万元以上。

(4)林农模式。即从树木栽植到郁闭前,在行间种棉花、花生、红薯等矮秆农作物,投入4500元/hm2,年产出1.2万元/hm2,年纯效益约7500元/hm2。

(5)林下养殖。主要是在林下发展鸡、鸭、驼鸟、鹅、狐狸、牛、羊等,因其规格、标准不同,投入产出及效益也不一样。据统计,该县发展林药模式160hm2,林菌模式187hm2,林油模式200hm2,林农模式有380hm2,林禽模式293hm2,林畜模式93hm2,林草模式87hm2。全县建成面积20hm2以上的林下经济基地20余个,形成临漳县海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临漳县望野林木有限公司、临漳县三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市群星鸵鸟养殖场、河北森旺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等大型林下种养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带动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平均增收0.6万元。

3 林下经济发展的突出经验

3.1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结构调整,把林下经济作为县域特色林业列入产业发展规划

临漳县立足林木资源优势,在林业后续产业上大做文章。为促动林下产业发展,2000年该县制定了《关于发展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国家长期得林、群众近期得利、生产远近结合,营林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2007年又将林下经济列入临漳县七大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推进,并出台《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为保障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制定《2009-2015年临漳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和发展重点等,规划县域东部建设林药间作基地,中部建设林菌间作基地,南部建设林下养殖基地,西部建设林农间作基地等的发展布局。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是建设4个万亩工程,即林下中药材基地工程、林下食用菌基地工程,林下油用牡丹基地工程、林下畜禽养殖基地工程,层层落实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用政策激活林下经济发展的活力。

3.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引导,把林下经济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平台全力推动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县领导为副组长的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镇长具体抓。为将林下经济工作抓实抓好,县政府每年召开林下产业工作会议,林下经济动员会、调度会、观摩会等,并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抓2~3个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林下经济工作开展。二是深入宣传发动。县政府每年都利用广播电视、县报、资料宣传等方式,对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宣传,多次组织群众外出到山东菏泽、东阿、保定安国、安徽亳州等中药材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增强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县政府把林下经济建设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县、乡(镇)、村和有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状,进行目标管理,年底,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完不成任务的单位通报批评。

3.3 完善政策机制,扶持典型带动,激发群众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发展林下经济,林地是平台,政策是保障。该县为调动群众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一是落实营林机制。按照中央林权制度改革精神,出台宜林地承包拍卖政策机制,将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延长至30~50a,使林农吃上“定心丸”,对宜林荒滩、荒地大力进行拍卖,拍卖期50~70a。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拍卖“四荒”4200hm2,其中绿化2800hm2,占拍卖面积的66%。通过稳定林地经营权,让林地使用权人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决心。二是政策扶持。将全县100余个退耕还林村,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凡在退耕还林土地上从事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资金上给予扶持。即林下建设食用菌工棚补助10元/m2;林下种植中药材、牧草等2250元/hm2;林下搞设施养殖200元/m2等等。对省、市级重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协调银行部门给予贷款扶持。三是典型带动。近年来,该县先后在西羊羔乡南羊羔村建成23hm2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柏鹤乡梁村建成20hm2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在杜村乡东冀庄村建成53hm2林下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砖寨营乡油坊村建成21hm2林下驼鸟养殖基地等等,培育成像临漳县望邺林木有限公司、临漳县海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省市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个,这些示范基地和龙头带动了各级干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以临漳县海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近年来,该企业利用基地+农户形式,发展林下油用牡丹,同林农签订收购合同50余份,进行回收加工。该公司带动下,目前,已在杜村乡东冀庄、西冀庄、栾庄、东营等村发展林下油用牡丹200hm2,群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逐渐通过龙头带动成功的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市场和经济效益共赢。

3.4 依托科技支撑,实施技术创新,促进林下经济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一是试验示范。该县从林下经济品种选择抓起,在西羊羔乡南羊羔、杜村乡东冀庄等地,建设白芍、牡丹、知母等中药材品种和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的试验示范,通过林下试种,筛选出适合郁闭林下种植的8个药材品种和5个食用菌品种,为林下种植品种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培训推广。近年来,林业、农业、畜牧联合组成技术小组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举办种养培训班100多期,推广食用菌、药材、养鸡等种养技术18项,培训农民15000人次,提高了广大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三是县校合作。该县还常年同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邯郸中医药药材研究所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教授、专家来临漳讲课,担任技术顾问,巡回技术指导等,由于该县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全县林下经济产业正在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

4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林下经济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资金扶持,政策性投入资金扶持少。虽然,大多数群众对林下经济发展热情高涨,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而与发展林下经济失之交臂。有些经营林下经济企业和经营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产业管理粗放。农村很多家庭男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在家大多数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林下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明显不足,产出率低下。

(3)认识不到位。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数群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不了解林下经济发展前途。

5 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5.1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建议林下经济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等政策相结合,对国家项目资金应当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率。在规划实施中,要把农业、水利、能源、畜牧等部门资金与发展林下经济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结合群众意愿,科学选择林下种养模式,围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5.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通过给群众开展技术讲座、参观考察、算林下经济收入对比账等方式,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激发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5.3 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专业技术水平。二是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强化信息发布,使群众能够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规避市场风险。

5.4 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完善融资、信贷、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在林下经济发展上,国家还应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国家、省、市、县都要拨付专门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捆绑使用,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F326.2

A

1002-3356(2016)06-0067-03

2016-10-16

猜你喜欢
林农基地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的基地我的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林农复合系统支撑沟域经济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