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养一体化策略分析

2016-03-13 12:30吕锡平
公路与汽运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建设

吕锡平

(1.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2.佛开高速公路南段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广东江门 529000)



高速公路建养一体化策略分析

吕锡平1,2

(1.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2.佛开高速公路南段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在中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由粗放向精细与现代管理模式加速转变的新形势下,作为建设项目工作重心转移的关键交接阶段——建养过渡期成为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顺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文中主要针对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交接过渡期存在的问题,从养护管理者的视角,本着干好养护要从建设期源头抓起的理念,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实现由建设向以养护工作为重点顺利过渡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公路;高速公路;建设-养护一体化;建养过渡期

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迈进12万km的大关。从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十二五”期间已动工、目前尚未通车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来看,在接下来的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通车里程还会继续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过去1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逐渐从“重建轻养”走向“建养并重”的新格局,高速公路养护面临由粗放向精细与现代管理模式加速转变的新形势。作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作重心转移的关键交接阶段——建养过渡期已成为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顺利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从建养过渡期一开始就尽快使高速公路的营运、养护管理走向正轨,对高速公路建设期及建养过渡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该文在分析建养过渡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建养顺利过渡的保障措施。

1 建养过渡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把“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施工快速化、发展和谐化”作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的主要特征,这不但要求更加重视公路养护管理,同时促使当前的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而对未通车的高速公路来说,通过总结已通车营运项目建设期及建养过渡阶段存在的影响建养顺利过渡和养护工作开展的问题,是提前预判,并从战略上提出新形势下实现高速公路建养一体化目标的基本保证。根据调查,中国高速公路建养过渡期主要存在缺陷责任期内弃养、竣工验收拖延时间长、缺陷责任期索赔难度大、养护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养护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1.1缺陷责任期内弃养现象普遍

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取得交工验收证书开始,接下来的2年为缺陷责任期。从已通车高速公路的经验来看,因为设计及施工缺陷导致的路面病害在该时期已初步显现,且此时正值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若不能及时处治路面病害,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会受到不利影响,导致后期养护维修成本增加。但缺陷责任期内的公路养护责任主体为建设期的施工单位,实际的公路管理单位则主要负责道路日常清扫及小修小补,这种养护责任与管理主体分离的状况往往容易导致路面出现病害时,原施工单位一般不组织实施养护维修,包括绿化在内的本该做的养护工作被忽视。

1.2竣工验收拖延时间长

按照有关规定,缺陷责任期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正式进入运营期。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速公路竣工验收拖延的时间往往过长,造成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不明确,维修经费来源难以落实。

1.3缺陷责任期索赔难度大

缺陷责任期类似于保修期,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承包商的责任意识。但从全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缺陷责任期对施工承包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约束作用。这与当前高速公路交竣工验收指标与标准不够完善、结构物隐性病害检测手段缺乏、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困难、索赔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密切相关。

1.4养护管理技术力量薄弱

全国公路行业一直以来形成的“重建设、轻养护”的格局,让广大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在思想上觉得养护工作简单且不重要,致使公路建设行业人才众多而精通养护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尤其对经历过建设期的人来说,各方面的落差导致在建养过渡阶段开始时其对养护管理往往热情度不足,加之没树立以养护为重心的工作观念,过渡期的建养交接变得困难。

1.5养护配套设施不足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建养并重”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养护维修高峰期已经到来,对与开展养护工作相配套的设施规模及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的高速公路配备的大型拌和楼、养护基地和弃土场等养护配套设施基本满足不了养护管理的需求。而在养护期修建养护配套设施,仅仅征地和贷款上的困难就难以协调。养护配套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养护维修施工质量,已成为提升养护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

2 建养一体化保障措施

2.1推行捆绑招标制度

所谓捆绑招标制度,是指尝试推行路面施工与养护工程捆绑招标。因为施工原因造成的路面损害通常在通车5年内出现,这时路面累计轴载作用次数一般没达到设计标准,所以建议捆绑招标的养护工程时限为通车5年内。同时,考虑到路面前期病害的量一般较少,建议规定2~3个路面标联合1个养护施工企业进行捆绑招标,且最终由路面标施工企业与养护施工企业通过签订养护权合同的方式落实通车5年内的养护维修。另外,招标人可同时制定5年内中标人每年路面使用性能的养护目标及相应最低养护投入标准来保证养护资金来源。这有助于提高施工承包商的责任意识,促使养护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质量,减少重复维修。

2.2强化缺陷责任期的养护意识

缺陷责任期内应加强道路管养单位的预防性养护意识,培养具备承担初步预防性养护的能力。同时可事前在合同中规定该时期养护费用由路面施工单位承担或直接在质保金中扣除。这样,对于未推行施工与养护捆绑招标的高速公路项目,当面临“弃养”状况时,可自行组织维修而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但应注意的是,管理单位自行组织养护维修前要做好拍照、检查等相关记录,作为缺陷责任期索赔的重要依据。

2.3细化施工合同与验收检测标准

现有高速公路的竣工验收指标和标准不够细化,对许多关键部位的检测指标缺失。建议扩大验收检测范围,如可在桥梁的竣工验收中适当增加桥梁定期检测内容,这样,在施工期因施工质量因素导致桥梁支座脱空、偏位等病害时可及时被发现,质量责任也可尽早明确。同时,在与施工承包商签订合同时,明确和细化缺陷责任期的索赔事项,明确奖惩标准,以对施工单位形成有效约束。

2.4重视养护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在建设期即考虑养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节约后期养护成本、方便养护工作的开展、减少重复征地等。需注意的是,对养护基地的职能定位与选址、拌和站的规模与机械配置数量、弃土场的位置和数量、服务区的布局及建设标准等在建设期就要充分论证,并进行全面统筹考虑。

2.5构建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

目前制约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因素,一是缺乏全面可信的基础数据,二是数据不能有效共享,这也是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这是由数据交接和共享平台的缺陷所致。因此,应构建高速公路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把建设期的施工、检测、竣工等相关资料以统一的数据格式规范化形成可方便调用的高速公路建设期数据库。同时,将养护数据在养护过程中动态、实时地写入信息平台数据库,以桩号、结构物名称等为纽带构建高速公路建养一体化数据库,消除建设和养护中的“信息孤岛”。

2.6建立建养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

建养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本质是通过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提前选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知识的针对性宣传与培训,培养建设与养护知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已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依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程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人才与养护管理人才的顺利过渡,达到既补充养护管理人才缺口,又消化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目的,为顺利实现建养过渡提供保障。

3 结语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开通高速公路项目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随着养护管理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其建设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实现从建设到以养护为重心转移的过程更加高效。该文站在养护的角度,剖析了建养过渡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招标与合同体系、提高过渡期养护意识、构建建养信息共享平台、培养建养双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过程无缝对接的合理化建议与方案。

参考文献:

[1] 左梅玲.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2] 叶青山,王鑫.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

[3] 刘文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4] 赵仲华.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D].天津:天津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16)03-0128-02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公路建设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高速公路与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