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2016-03-14 13:18任嘉丽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健康中职

任嘉丽

【摘 要】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实施阅读疗法的意义,提出实施阅读疗法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 心理健康 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65-02

中职学生大多已完成了初中学业,有了基础的文化知识,但由于落榜、家庭经济或个人的多种原因,他们选择就读职业教育,学习实用知识。中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够系统、扎实和强化;他们个性较强,希望脱离父母约束而追求独立,希望有所建树而渴望被认可,内心表现出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却蠢蠢欲动的动态发展特色。因此,疏导学生建立稳定、稳健的心理十分必要。中职教育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实现“知识、过程、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多维目标。然而,中职学生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可以通过阅读疗法来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

一、阅读疗法概述

阅读疗法是指通过各种阅读活动、阅读方式等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进步、舒缓情绪,进而达到预防心理疾病或者自我矫正、自我成长、自我优胜的功效。阅读疗法不仅能够解决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单薄、不爱阅读和阅读不精等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和技巧,更好地促使自省或保护心理疾病者的自尊。

阅读疗法的科学根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期待效应。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著名理论,是说期望对一个人的影响。它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也是十分有用的。运用期待效应去体会、感悟和学习作者的经历,或者课前导入设疑或课尾留有悬念,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做铺垫。

第二,分层教学。中职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新课改提倡的因材施教和重视个性成长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需要遵循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心理发展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分层教学。

第三,情境教学法。创设好的情境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与紧张,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合适、逼真的情境对“悦读”的实现有极大的帮助。

二、实施阅读疗法的意义

基于中职学生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内心德行修养有必要继续建设的心理发展现状,加上中职学生高傲、自我的性格也促使心理教育不能选择诊疗、座谈等传统的易引起反感的形式,笔者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阅读疗法来进行心理建设。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也越来越广,然而单纯的电子阅读收效甚微,尤其是快餐文化中中职学生代表的新一代学生的阅读都浅尝辄止,因而纸质的,深入、思齐型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读奇书通晓古今、阅佳作明鉴自我成长,其实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中职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全或者学而不能找到用武之地,常会出现堕落、拉帮结派、报复社会等问题,而阅读疗法可以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造福社会和不知足而上进、“见贤思齐”的人,其对社会的帮助作用也是很深、很广的。

三、实施阅读疗法的措施

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成互相递进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才。

(一)阅读疗法的实施原则

1.一个主体:在这个计划中有一个主体要贯彻始终,要时刻记在心中,即学生是参与者、受益者、主力军,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阅读、反思、感触和进步,更要让学生主动展示和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

2.一个保证:在阅读计划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老师是计划的专业实施者和辅助者,因此要适度引导,合理规划,随时观察效果,及时反馈问题并加以完善。

3.一个前提:“引导悦读”培养兴趣。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在吸引力的牵引下乐学,更不会排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心理建设或心理问题的改善。

(二)阅读疗法的活动措施

1.独立思考里阅读,“案牍”记录中显形。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该被抹杀的,因此笔者非常重视适度引导后再在阅独中培养独立意识,学生独立思考后才能显现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或不好的倾向。“案牍”说的是阅读中的笔记,提倡学生“多记、多反思、多倾述于笔下”。心理建设的教学是细水长流的工作,必须抓好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才能有效果。

例如,笔者曾经让学生集体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以轻缓的音乐为背景,吸引孩子在带感情的回忆里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想和问,第一遍播放是轻柔的朗读,第二遍是让学生自己朗读并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自己的被“重打”经历,并表述过程,再加以反思,这样可以了解孩子对父母的印象和部分家暴严重的问题,邀请父母一起学会尊重和相信孩子。

2.齐约定“月读”、“越读”和“阅督”。增添教学的活力,为了逐渐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也为了创设合适的情境,笔者经常组织阅读的活动。一是小组“约读”,每周分派一个小组负责寻找与本小组欣赏的好文章一篇,然后大家约读时间一起阅读,这样的活动也扩充了阅读范围。二是“月读”,是为了反馈阅读效果,每两周由笔者出一次题,把心理问答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考查,随时查看学生的不同心理动态。三是“越读”,显而易见就是比赛阅读了,考查哪个小组的阅读技巧均衡发展,互助着进步等。四是“阅督”,要求学生在专门的笔记上写阅读感受和心理话。

如“月读”题笔者曾经以《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这三篇文章为代表要求大家熟悉史铁生的作品,并做题,问答题目偏向心理考察——“你是否现在常和作者当年那样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你想过如果不想活你会如何做?作者因为自己的悲痛而忽视了家庭同样担负着难过,甚至直到母亲死了都连陪着看菊花的心愿都落空了,你认为自己目前经历的悲痛有哪些?你会如何处理?”

3.因势设练,主题教学。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阅读耐心和技巧的培养,如在阅读中让学生对感触最深的话进行情境中回忆;为了让学生随时完善自己的心理建设,可以进行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教学。

如男生较为羞涩和不善于表达的较多,笔者会安排他们阅读《狼图腾》并对血性、胆气之类的段落进行放声阅读;而学生对自己活着的意义不明白的,笔者会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士兵突击》和《活着》等书籍,并要求大家总结活着的意义,进行辩论,使消极遁世者获得心灵的撼动。

4.品读赏析,情境教学。为避免枯燥阅读引起学生的反感,笔者会进行配图或配乐阅读,使学生感受氛围并集中注意。此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学生有发散和创新思维的潜能,因而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章。

例如,轻音乐配着《心灵鸡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独立而激昂的《简爱》配乐能让学生在阅读时体会、感受到心灵美的意义。为了增加学生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体会,笔者给学生布置开展“唯品会”,让每个学生有3分钟时间推荐和赏析自己读过的书,要求突出文章的亮点。

综上所述,阅读疗法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与熏陶,还能透过书籍展现的小世界和学生的心灵接轨,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并引导孩子培养好的读书习惯,进而实现“悦读”和提升心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书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

[2]宗妮.阅读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赵丰丰.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心理健康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