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悖论

2016-03-14 04:23丁一凡
卫星与网络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掌权暴政专制

+ 丁一凡

新知书库

民主的悖论

+ 丁一凡

要想知道为何选民总是像小股民一样被人操纵,要想知道为何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与选举的结果会相差千里,要想知道大国如何利用“民主”这个工具来颠覆竞争对手的,请读丁一凡新著《民主悖论》。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都面临着一种“民主悖论”:一方面,民主是人们所追求的神圣目标,另一方面,民主又是人们最不满意的治理形式。

那么,什么是民主?

今天的民主只是一种决策形式,一种投票制度。人们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是,多数人总是对的吗?

所以,当我们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时,我们被困在一个二分法的思维框架里,面对的是民主和专制的冲突。人们只有选择民主,因为没有人会支持专制。但是如果你被告知这两件事情之间并不矛盾,你会怎么想?在古代,民主就曾经是多数暴政的同义词,是一种多数专制。

即使在古希腊的政治学中,政治制度分类也是根据掌权人数的多少,而不是根据专制和民主的二分法。柏拉图认为,如果权力由一个人行使,它可以是君主制也可以是暴君制;如果权力由少数人行使,它可以是贵族制也可以是寡头制;如果权力由大多数人行使,它可以是共和国制也可以是民主制。换句话说,无论是多少人掌权,政治制度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在君主制下,如果国王很体贴他的臣民,人们可能会感到很舒服;但如果权力由暴君夺取,他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那么这个权力可能变成独裁暴政,成为非常糟糕的政权。在贵族制下,如果那些掌权的人坚持自己的承诺,以保持荣耀为出发点,人们可以享受他们的生活并喜欢这种政权;如果那些掌权的少数人只利用自己的职位谋取个人利益,那么它就会变成寡头制。如果一种政权由大多数人控制,他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并能遵守这些法律,共和国制度就会是一个良政;但如果掌权的多数人经常改变主意,法律和规则被束之高阁,人们都去随意追逐个人利益,那么它就会沦为民主国家。在柏拉图眼中,民主制有点像无政府状态。无论如何,无论权力掌握在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的手中,那些坏政权一定是专制的才能维持下去。

西方国家称自己是自由民主国家,而自由主义和民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自由主义要求有做一切的自由,最终会导致不平等,因为人类的禀赋并非均等;民主则需要平等主义,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人一票,因此它一定会减少可能扩大不平等的自由。从阿拉伯之春起,西方知识分子开始质疑民主化的后果,因为他们意识到民主不会导致自由主义。

美国人喜欢把他们的制衡制度描述为民主,而这种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限制多数暴政。 如果我们到“联邦党人文集”中去寻找民主一词,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民主一词的用法从来都不是褒义的。美国的创始人们认为,民主将导致地方社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去自决,而这些不同利益的对抗将导致整个制度的失败。这些关注可能提醒我们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英国公投脱欧的故事告诉我们,扰乱欧洲的不是缺乏民主,而是过度的民主。如果欧洲联盟哪一天真的失败了,造成它失败的原因肯定是民主,而不是其他任何原因。

猜你喜欢
掌权暴政专制
本期导读
商纣王的暴政
归马放牛
谈班主任管理中的“放权”与“掌权”
“专制”与“民主”
试论新媒体冲击对舆论的暴政的影响
交朋友不要多
权力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