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学生错字率、回生率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6-03-14 11:12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中心小学方玉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字理错别字笔画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中心小学 方玉坚

学生书写错别字多,识字回生率高,这一严重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于是,寻找原因、探究解决办法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学生书写错别字多、识字回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形近字相混

汉字形体相近者很多。有不少独体字形体大同小异,差别细微,使学生容易疏忽细处。如“己”与“ 已”形体酷似,仅以“已”的第三笔超上第二笔的横而有别,“未”与“末”笔画完全相同,仅仅是两字长短两横的排列顺序不同。许多合体字也是形体基本相同,只是某一偏旁,甚至只是偏旁的某一细小部分不同。

2.同音字替代

贾国均先生在《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一文中有说在小学生常用的《新华字典》中收入读xí音的汉字就有63个,读yì音的48个,读lì音的42个,读zhì音的41个。可见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生在用字时不加想想它的偏旁部首跟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随意地滥用,造成同音字替代的错误。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

1.课堂板书不规范

不少教师在课堂板书时为了节省时间,书写潦草,甚至乱写不规范的简化字,这也对学生产生误导。

2.讲不清字理死记

许多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只满足于学生认得它的笔画,是什么偏旁,学生也只能靠死记硬背把字记下,而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笔画,偏旁。因此,记得就写,记不得就随心所欲、能不错吗?

3.课堂不注意书写训练

重视课堂书写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决定的。而在诸多的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都不注重课堂书写。教生字时,只要求学生书空,而没有真正写到本子上,得不到及时的,实在的训练。这也是造成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

三、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

学生们年纪小,识字时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再加上不善于分析比较,而偏偏许多汉字形体差异细小,往往会笔画不到位,该长的时候不长,该短的地方不短,不该有钩的时候写了钩,不出头的又出了头,造成错误。如“己”写成“已”、“人”写成“入”等。

找到了病因,就好对症下药了。找到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能找到减少错别字的办法了。

第一,识字教学必须讲清字理。

袁晓园先生曾明确提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型理据,汉字是表义文字,是有字理的。只有讲清了字理,学生才能领会这个字的之所以然。

如“自”字,按传统教法,先出示带音节的“自”,读准音,再书空笔画笔顺,学生很容易与“白”字相混。但如果用字理识字,可通过展示鼻子的彩图,抽象图,和楷体的“自”。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字各部分与鼻子图各部分对照,明确“自”字各部分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就会深刻记得自里面两横是表示有两个鼻孔。这样就是后进生也不会把自写成“白”。又如学生常把“乌”写成“鸟”,左、右不分等,就是由于学生没明白字理。而字理识字正是从汉字本身表达的字理上分析的音、形、义,因而大大地减少了错别字。

第二,识字教学必须注重课堂书写训练。

课堂书写训练是符合人们学习心理的。在学生初次接触汉字时,除指导认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外,加强书写有助于加深学习的第一印象。同时,在课堂书写,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

课堂书写训练是符合识字教学规律的。由于教学内容是常用汉字,学生往往对字音和字义比较熟悉,而学习的难点集中在字形上。加上汉字结构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更加大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因此,重视字形的教学,加强课堂书写训练是突破识字教学难点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协调活动,多通道获得信息,促进汉字形、音、义在大脑中建立紧密的统一联系。

这里采用朱作仁先生提出的课堂书写包含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每教完一个生字就让学生按教材或教师的范字抄写〔或默写〕一次,然后引导学生与教材或黑板上的范字对照检查。写对了再写一个,写错了找出错误重新写。

第二种情况是在这节课教完全部生字后,老师按教学顺序和用语报出生字,让学生听写一次。这是黑板上的范字可不擦去,以供后进生利用。

第三,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板书。

前面提到过,由于学生年纪小,写字时不注意分析比较,加上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笔一画都可能被学生仿写,但往往仿写只是依葫芦画瓢,笔画不到位而写错字。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必须十分注意课堂板书,该横则横,该竖则竖,该点则点。决不可拖泥带水,以仿误导。

第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利用游戏、故事、儿歌、擂台赛等识字方式以及使用多媒体、字卡、黑板报、展示栏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识字、写字的乐趣,感受到识字、写字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具体方法有:图画记忆法。比如,教学“伞”字,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伞,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雨伞,太阳伞,然后与伞字作比较。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伞”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儿歌识字。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大妈,白大妈,同坐一块大石头”;“坐”字,编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等。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故事联想识字记忆法 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休”字,让学生想象:一个人去外地,走了好长时间很累,看到路边有棵树,于是停下来靠在树上休息。这个字就是休息的休。

以上所言,是我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看法。对否,还请大家多加指点。

猜你喜欢
字理错别字笔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找不同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一笔画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