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2016-03-14 11:12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初中部数学组郭泉芝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教学定教学策略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初中部数学组 郭泉芝

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之一,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把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作业训练效果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本人根据我校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了“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这一课堂策略,所谓“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就是学生在教师适当地指导下,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习,教师围绕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师“教”与学生“学”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就这方面的实践探究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感受。

一、“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教学策略下的课前预习

在整个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施该策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基本理解教材内容

通过快速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通过再次仔细精读教材,初步体会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并争取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可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2.初步掌握新授知识

在基本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求学生联系以往所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进行比较,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以建构新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梳理将要讲授的知识,把握它们之间前后的逻辑关系,能较为清晰地呈现出这些知识的结构、脉络。

3.学会解决简单问题

基于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学生可结合课本例题,尝试完成书后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二)课前预习策略

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以达到学生对新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1.教师导读策略

是指对于一些内容较难理解,学生自行阅读比较困难的章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边阅读边提问,引导学生预习。

2.类比预习策略

是指对于内容相近、相似的章节,学生可以将它们的概念、性质等方面进行类比,以旧知加速对新知的理解,又以新知巩固旧知,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学习“对数函数”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对数函数与前面所学的指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和性质非常类似,所以学生预习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对照表,进行预习。

3.问题引导策略

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新课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习。

二、“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教学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组织

课堂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包括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实施、课堂作业的设计布置等方面内容。针对不同的预习策略,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和课堂作业的布置也各有不同。

(一)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1.教师导读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环节

可以分为教师导读、例题剖析、练习巩固、变式训练等几个步骤。通过教师对课本重点、难点的导读,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书本上的较难知识点或方法。结合课本例题的剖析,师生合作归纳出相关题型解决时的基本步骤,使问题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讲解和总结三角函数y=sinx与y=Αsin(ωx+Φ)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方法时,可归纳为平移、伸缩、振幅三个步骤,其中的关键或难点是先平移后压缩与先压缩后平移的不同。由于本节内容学生较难理解,课堂上的练习巩固题可以先是例题的简单模仿,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变式训练或拓展提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对相关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

2.类比预习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环节

可以分为类比分析、填表小结、对比练习、拓展提升等几个步骤。高中阶段,前后有联系的类似知识点有很多,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双曲线与椭圆等等。通过对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的类比,可以得出一些相类似的性质和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可使前后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明晰,关系更加清楚。

3.问题引导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环节

可以分为问题引导、提问总结、基础练习、拓展提高等几个步骤。教师对于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预习。学生通过这些或递进或并列的问题,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概念,搞清这些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再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练习,概念得以进一步巩固,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如在学习过正棱锥的概念后,可马上提出:“正三棱锥要求侧棱长与底面三角形边长相等吗?”再问“侧棱长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吗?最后问“底面是正多边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吗?”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紧扣重点,问题①是温故,②是过渡,③是迁移,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对正棱锥的概念,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数学课堂练习、作业

无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必要的适量练习能进一步巩固上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能力。在“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的教学策略中,教师采用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主要有两种:巩固、拓展练习和分层题组练习。

总之,“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学教一体”这一教学策略,要求通过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预习,课上进行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教学,改善了学生“学”的方式和改变教师“教”的行为,最终使教师“教”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与学生“学”融为一体。我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实施这种教学策略,定会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作业训练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学教学定教学策略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美术课堂“教学”与“学教”的探究
问题引导式课堂“学教”形态的实践与思考
变“教学”为“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