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四化”

2016-03-14 11:12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陈国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形象化四化效果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 陈国宁

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去形容学问广博的智者,可见地理之历史久远。要成为这样的智者,一定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教”与“学”。“教”主要是老师把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去获取地理知识。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的效果又反映老师“教”的水准。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我认为若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达到此效果,我认为探讨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的途径,简单概括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化” 是相当必要的。

一、枯燥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化

地理课本上的字眼规范,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枯燥的东西自然而然让人心烦。若能枯燥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化,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让枯燥地理知识使之兴趣化。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Ⅰ中有一段讲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问题,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在赤道上运动不会偏转,这一知识点可以说重要而实用。学生对此进行高强度的机械记忆也能记下来,但时间一长,则不知向哪边偏了,此时不妨让其地理知识兴趣化一点。从我们平常记记忆的“南(男)左北右”,即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下,民间看手相,男的看左手,女的看右手,俗称“南(男)左女右”。此时学生一笑之余,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也可说此生难忘了。若再加上一句,我们约定俗成的上卫生间原则:“南(男)左女右”,这更加加深对地转偏向力的掌握。解决地理问题时,运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求科学知识、愿意亲身感知的特点,不是直截了当“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枯燥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改变方式,让学生怀着对地理充满无限兴趣地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杂地理问题的简单化

有的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会令学生望而生畏,我们应与学生一起使这些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例如复杂的气压带和风带知识,首先我们可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势平坦、地表没有的起伏,只考虑太阳辐射出现的情况。这样在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受热多,在两极地区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受热少。此时若只考虑北半球的情况,在北半球高空的风由赤道地区吹向北极地区,在近地面由北极地区吹向赤道地区,从而形成单圈环流。然后再一一否定之前假定:事实上地球不是静止的,而是无时无刻都作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因而又要考虑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问题,固地球—自转,空气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从而形成三圈环流;然后,再强调事实上地表性质也不是均匀的,一定要考虑地表海陆分布存在下的行星风系,则此时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复杂地理问题,通过简单化后就逐一攻破了。类似这样的复杂的地理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把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抽象地理思维的形象化

地理知识是人们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它有一部分知识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因此,为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让抽象的地理思维形象化,可以使学生获得对其知识有感性认识,经过逐步的加深就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开始形成时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形成山脉,岩层向下凹的向斜形成谷地,事实上大型的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因此使其形象化,则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此原理,条件优越的就借助地理电化教学工具,如课件、录像、等辅助进行讲解;条件不充足的最简单最实用的做法是将一本书平铺,用双手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推,则书就出现向上拱起和向下凹两种现象。教师可一边演示一边引导讲解,通过这个具体的实例逐步引入,使学生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问题,尽可能把抽象思维的地理问题设计成更加具体的更形象化的地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整体参与,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评析,创造出宽松的气氛。我们通过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地理理论阐述的实际化

理论是人们从实际得来的,而学生则是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内容中,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等许多知识都生动具体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和观察。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事象入手进行讲解,这样就易于掌握,这就是我所说的地理理论阐述的实际化。另外,我们应多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对我们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课堂上,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地理理论阐述得更实际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和兴趣,更容易掌握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为了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我认为通过实现地理课堂“四化”,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我只是抛砖引玉,愿为了共同的目的与同行们一起去追求和探索。

猜你喜欢
形象化四化效果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