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转化后进生,让教育梦托起中国梦—对后进生进行有效转化的探讨

2016-03-14 11:12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初级中学朱雪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后进生家长孩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初级中学 朱雪瑛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较落后或缺点颇多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一个很令教师、家长和社会“头疼”的群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意志薄弱,怕吃苦;知识掌握滞后,行为习惯差,缺乏学习欲望,自卑感强;有的还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不良习气严重。对于所谓的差生,我们任何一个角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理性分析每一位后进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用心用情研究转化策略,把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当成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且做到持之以恒。

第一,深入“摸底”,明确成因。

后进生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时形成的。它的成因比较复杂,下面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外因上来看,一是社会因素。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重视不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口头或文件要求多,具体工作落实少,缺乏权威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相当部分网吧、游戏厅、KTV等场所暗自允许甚至帮助未成年人随便进入。网络腐朽思想的侵袭,不健康的文艺作品等等,都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单亲留守孩子增多。有的家长尤其隔代教育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施加过重学习压力,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有的粗暴武断,动轭打骂,信奉“棍棒下出人才”;有的家庭不和,甚至破裂,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有的家长道德败坏,子女近墨者黑”。三是学校因素。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贯彻教育方针不到位或受不恰当评估方式的影响,导致德育与智育关系失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理想信念,道德法纪等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有的教师功利性地放弃“差生”,采取“只要不惹事就行”的管理办法;有的缺乏必要的教育艺术,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有的受社会负面媒体的影响,怕担责,不敢管,敷衍了事;有的对待学生方法欠佳,态度冷漠,或者是强硬,甚至粗暴;有的是学校工作缺乏力度,秩序混乱。这些都导致了后进生的形成。

从内因上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些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师长的正面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低下,以丑为美、知错不改、执迷不悟、胡作非为;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滞后,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除上述几种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对症下药”,方能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二,关心尊重,倾注爱心,情理交融。

学生天生是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教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他们尤其需要老师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切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后进生。同时,也得直面他们的问题和错误,向他们讲明道理,真正走进孩子心灵,让他们认真做自我剖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平等真诚的谈话、书信网络交流、教师及时中肯鼓励的评价都不失为较好的方式。

第三,寻找 “闪光点”,消除自卑心,唤醒上进心。

后进生一般比较自卑、内向、孤僻,甚至有种玩世不恭的心理,就更需要教师、家长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当他们犯错误时,应尽力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当他们考试失败时,切不要指责、埋怨,甚至挖苦、讽刺,要耐心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当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消除不良心理,这将对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起到很大作用。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做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受到表彰,介绍经验,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且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后进生积极去参与,找回自信。

第四,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进步学习成绩。

作为后进生,他们也渴望在学习上能够有所提高,但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在学习上难度很大,所以教师要采取种种措施,激励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随着成绩的提高和知识的丰富,他们的是非观念会逐渐明确,其他不良习气就容易克服,有了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转化工作将会顺利进行。在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方面,要帮助他们订立恰当的目标,要多关注后进生学习的过程,多对他们进行纵向比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给予他们更多体验快乐和成功的机会。

第五,耐心细致,注意反复。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第六,主动参与,魅力展现,树立榜样。

在教育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老师和家长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好。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做到。同时也要树立学生榜样,让后进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使整个班级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浓郁氛围,更有利于后进生的成长。

第七,团结协作,家校共育,社会合力。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呼吁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关怀,充分利用校外有利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争取政府的管理支持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加强沟通,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尊严的好学生。

愿与所有同仁携手,用心用情转化后进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共谱教育华章!让教育梦托起中国梦!

猜你喜欢
后进生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如何对待后进生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