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2016-03-15 10:40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期
关键词:赵一曼侵略者抗联



抗联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群体意识,是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抗联将士正是凭借着这种千古传承的伟大精神,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忠贞报国,勇赴国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肩并肩,手挽手,冒着敌人的炮火,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

东北抗联的爱国情怀不仅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山河物产、历史文化的深切热爱,而且还表现为对祖国命运和人民利益强烈关注的沉重责任。当国家主权和领土被侵占和践踏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惜牺牲小我,舍弃家庭、事业、学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超级的广泛性和空前的组织性。

高度自觉性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野蛮占领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所有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空前高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升,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全国人民表现出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

后来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正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当得知日本侵略者发动事变的消息后,周保中立刻决定回到祖国,奔赴抗日战场。1932年,出生于云南的周保中,来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东北。在此后十几年中,周保中与东北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先后参与创建了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抗联第五军和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成为东北抗联的创建人和杰出的领导人,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东北人民则更是责无旁贷,直接投入到抗击外敌入侵的战争之中。因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抗联将士在这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也使东北抗联的斗争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东北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超级广泛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局部的,或者局限于部分地域的部分中国军队的行动,或者是部分群众自发的反帝斗争。只有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实行了总动员,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如同火山一样爆发,达到了空前的广泛程度。“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就是对这种广泛性的生动概括。

东北各民族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奋力抵抗,在白山黑水之间掀起波澜壮阔的反满抗日救国斗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他们都以各种方式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1931年,已近70岁的李升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参加了抗日活动。虽然年龄大,但他经验丰富,机智沉着,便于掩护,党组织决定让他做交通工作。1938年初,北满抗联部队与抗联第一路军失去联系。为了重新取得联系,党组织把这项艰巨任务交给李升。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走进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原始森林,每天只能啃几口冻得像石头似的苞米面饼子,吞几口雪,数次昏倒在雪地里。一个多月后,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第一路军的队伍,完成了通信联络任务。

从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及组成来看,也充分显示了东北抗联的超级广泛性。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支持下,东北的爱国官兵,各民族、各阶层的民众自觉地行动起来,群起抗日,自发地组织起人数达30余万的大规模义勇军抗日武装,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给日本侵略者以当头痛击。义勇军斗争失败后,不甘屈服的东北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等,最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主动站到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其中,不仅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青年学生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好汉和东北军爱国官兵,更有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民族解放,他们毅然携手奔赴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儿女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民族宗教、不分海内海外、不分男女老幼,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洪流,演绎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全民族抗战的活剧,表现了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超级广泛性。

空前组织性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屡遭劫难的民族,可谓内灾频频、外祸不断。抗日战争前的中国,更是处在封建统治、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此前,无数仁人志士,徒有一腔热血,没有也不可能组织成强大的反抗力量。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情形就不同了。面对残暴的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下,爱国热情不仅前所未有地爆发出来,而且被前所未有地组织起来。在东北,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成为东北人民的领导核心。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的滔天罪行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民众组织起来武装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许多心怀国家的爱国仁人和革命志士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殊死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各种抗日武装统一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的党组织和它所领导的抗日联军,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从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汇集了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共同向日本侵略者展开顽强的武装斗争,表现了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组织性。

国难当头,所有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在中华民族命系一线的危难时刻,自觉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14年东北抗战中,爱国主义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成为凝聚、动员、鼓舞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强支柱,也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在抗联英雄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以热爱祖国为光荣,以拯救祖国为己任,以献身祖国为神圣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

【人物链接】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五四运动期间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后又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地做地下工作。1932年被派到东北工作后更名为赵一曼,在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后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珠河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杀害。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所作的一首诗,充分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而弃“小家”、跋山涉水也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

赵一曼,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富有的家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很早就懂得了“国之将亡,家何以存”的道理。在国难当头之际,她没有更多地考虑自己是一个文弱的女子、一个妻子,更是一个一岁婴孩的母亲,毅然把儿子寄养在汉口的亲戚家中,勇敢地投身于艰苦的东北抗日斗争。

赵一曼有胆有识,骑白马,持双枪,驰骋疆场,在哈尔滨以东地区率部与日、伪军作战,令敌人闻风丧胆。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押解到哈尔滨后,日军和伪满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最严酷的电刑,使她重度烧伤的皮肤泛黄,大小便失禁,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她坚决地说:“你们不用多问我,我的主义就是抗日……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这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1936年8月2日,敌人把赵一曼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临刑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在珠河小北门外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猜你喜欢
赵一曼侵略者抗联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