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地区区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分析

2016-03-15 08:0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原生态海南区域

周 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海南中部地区区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分析

周 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海南中部地区具有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文资源,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中部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圈,与琼北及琼南旅游圈优势互补.本文分析了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原则,并对海南中部地区区域体育旅游开发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区域生态;体育资源;生态旅游圈;体育旅游

0 引言

区域体育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而发展的.海南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然而中部地区对体育资源的认识不足,区域体育特色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中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体育文化发展上都低于全省水平.加强对区域体育资源的理论认识,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将区域体育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相关概念的内涵

区域体育资源是指在地域空间为基础的区域范围内各类体育资源构成的整体[1],包括地域范围内的各种体育旅游资源.正确认识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的数量、开发前景、已开发资源的效益及特色和优势,是选择体育资源和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类型,包含内容较广,影响开发的因素较多.从区域体育资源的形态特征上看,体育资源包括体育自然资源、体育人文资源、体育组织资源、体育项目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

区域生态体育资源可以认为是区域体育资源的一种形态,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类生态体育资源构成的整体,包括一定区域内可以和体育相结合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自然界中的森林、山脉、河流、湖泊、岩体、洞穴、沙漠、冰雪、沙滩、大海等可以作为体育旅游开发资源,和体育结合形成特定的旅游项目,如森林探险、高山滑雪、攀岩、垂钓、游泳、潜水等.一定区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俗体育风情、少数民族节日文体汇演等都可以作为区域生态体育资源而加以利用.区域生态体育资源一般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强优势,在数量上、质量上、稀缺性上较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的资源,如东北冰上体育项目、以赛马为主的那达慕草原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2].如以三亚为代表的琼南地区海洋、沙滩等体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以五指山为代表的海南中部地区原生态、绿色自然资源、黎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等也有明显的特色.

区域生态体育旅游是借助区域生态体育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在旅游中从事各种身体康复、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自然探险和观赏体育表演等活动与旅游地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区域生态体育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对生态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将娱乐、探险、体验、观光、休闲度假与体育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性旅游服务.

2 区域生态体育资源的开发原则

2.1 整体圈际性原则

依据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效应的观点,海南中部地区特色体育资源开发应注重整体性,突出区域特色体育资源整体开发的要求.以五指山为代表的中部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圈,包括琼中、白沙、屯昌、保亭、乐东、五指山等市县的旅游资源,在这个圈际内,具有相似的体育旅游资源,且都在2小时的车程范围内.一般来说,在半径0.5—1小时的车程内,体育活动主要以健身锻炼、娱乐身心为目的.在1—3小时的车程内,主要以体育旅游、休闲养生为主要目的.整合中部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要突出中部特色,与琼北、琼南旅游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

2.2 保持原生态原则

原生态表示本真的、非人为制作或复制的东西.“原生态”从生物学的角度是指自然环境和生物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自然状态,是在没有人类影响下生存下来的一切东西.这里区域生态体育资源既包括原生态的自然体育资源,也包括原生态的当地人文体育资源.

原生态少数民族体育人文资源是指在少数民族发展演进中、一切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体育文化资源,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统节日表演、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习俗等,是原始的、不经人为加工的、民间化、生活化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记载着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生成性特征.

原生态是一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记载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 目前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很多项目已经失传.受规则限制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更加困难,必须提出办法优先保护.同时,在区域体育旅游开发中要保持原著居民的民族特色及其喜欢的体育文化项目.在传承发展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尽量保持原本的特征,突出本地区域特色.中部地区,尤以五指山为代表的热带雨林地区,山高林密,交通通讯不便,黎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低,保有一定的原生态[3].所以,生态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一手抓开发,一手抓保护,保护与开发同等重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坚持“生态优先”,摒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掠夺性开发方式[4].

2.3 培育精品原则

精品是经过精心设计、最好或最令人满意的产品.区域特色体育开发要实施名牌推广战略,整合区域内的优质体育资源,认真挖掘培育品牌,善于利用品牌的特色和影响,打造出本地区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如结合海南中部山区特征,目前已打造了文明全国的神州第一漂“五指山峡谷大漂流”项目,而环海南岛自行车赛更是享誉全球,影响巨大.

海南中部地区具有自然风光优美、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少数民族文化深厚、黎苗风情浓郁.还是天然的大氧吧,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实属罕见.国际旅游组织将五指山热带雨林列为A级旅游景区,是全球目前保护最完好、最原始的三大热带雨林之一[5].打造康体养生福地、华夏养生之都旅游圈是中部地区尤其是五指山市的重要目标之一.

海南中部地区的独特民族风情是打造黎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精品项目的基础.作为每年黎族苗族“三月三”庆典的主要场所,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艺品制作的主要发源地,这里具有较好的打造体育文化精品项目的基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体现着本民族的特点.生态体育的开发应该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点,努力打造体现黎苗民族风情、反映海南民族精神的体育文化精品项目[4].2.4 市场化原则

海南中部地区是黎族苗族少数民族居住区,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以打柴舞为代表,这里流传着许多当地群众喜欢参与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宋静敏的调查结果,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43项,体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6].在海南中部生态体育开发中,挖掘、整理出一批黎苗体育文化项目,突出体现当地体育人文价值,逐步形成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可参与性的体育组织形式[4].然而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在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上,中部地区都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缓慢.影响中部山区生态体育旅游的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中部山区除了受到交通不变和经济发展滞后因素的影响,当地人主观上开拓、创业的积极性不足,改革致富的愿望并非十分强烈,自给自足的思想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部山区的发展和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因此利用市场化的办法,在资金引进、政策优惠、交通建设、土地出让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投资方、政府、当地民众都能获得效益,各方利益均享,调动各方积极性.只有这样中部山区体育旅游开发才能走上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海南中部地区区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3.1 综合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保护中加快中部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

中部地区有大量未开发利用、非常独特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中部山区拥有比较独特的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热带雨林气候独特、热带地质特征明显、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全国唯一的黎族风情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在海南省与体育相关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中,中部地区拥有众多的单体体育旅游资源.受到中部地区交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体育旅游资源还未有效开发.精选一项山地生态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带动旅游、房地产、饮食、体育、金融、交通等相关产业链同步发展,促进当地就业,是扶持黎族苗族人民脱贫致富的良方.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育旅游开发方式,正是考虑了当地资源、经济状况,又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 将黎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引入到旅游活动中,打造中部黎苗民族风情旅游圈

中部山区是黎苗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以打柴舞为代表的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无论节假日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跳竹竿的场景.竹竿舞已经深入到学校、旅游景点、健身广场、以及家庭院落中,实现了健身与娱乐的有机结合.椰树是海南的象征,爬树摘果是当地居民的一项生活技能.这个项目在旅游景点中表演能够给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在长期的生活中,当地居民掌握的射弩、荡秋千、攀藤摘花、拉乌龟、摔跤、钱铃双刀、独竹漂、板鞋竞速等也是当地居民喜欢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黎苗民俗文化底蕴,彰显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中部山区特有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如竹竿舞、爬树摘果等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旅游者参与到黎苗体育文化活动中,既能娱乐身心,又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7].对于喜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想了解民俗风情的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3 在以五指山为中心的山地项目中,主要发展生态影响小、投入少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从发展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来看,海南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以五指山山系为中心,绵延周围100多公里,著名的山岭还有七仙岭、吊罗山、鹦哥岭、尖峰岭和霸王岭等.这里山脉多数在1700米以下,适合和开展的项目有攀岩、野外拓展、自行车、登山、野营、森林浴、洞穴探险、穿越热带雨林等休闲、探险项目.另外还可以开展野生动植物考查和生物地理知识实践科考项目.这些项目投入少,参与灵活,便于管理,对生态影响较小,应积极开发新的线路和产品.对于场地需求大、消耗多、后期管理投入大的项目如山地高尔夫、真人CS训练营等项目,应综合考虑,适度发展.

3.4 以昌化江为中心的水上项目,主要发展自然水域的体验式体育旅游项目

海南水体旅游资源丰富,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中部山区又是海南三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围绕万泉河、昌化江、南渡江三大河,这里水库众多,溪流纵横,最重要是这里水资源丰富,水流湍急、落差极大.做好水资源的旅游开发,既能保护好水资源,也能丰富海南的旅游内涵,突出中部生态休闲的旅游生活方式.这些水体资源适宜开展漂流、游泳、溯溪、划水、垂钓等自然水域的体验式项目.像五指山大峡谷漂流就是做得较好的水上体验项目,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应对水上体验项目做出更详细的调查,争取多出几个品牌旅游项目.

3.5 利用政策优势,开发中部山区体育旅游项目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海南中部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作为国家战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中部山区开展生态体育旅游带来新的市场发展前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好生态核心圈保护规划,在保护好当地森林、基本农耕用地和维护好当地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山地高尔夫休闲项目.项目的落户应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要将高尔夫项目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山地探险、森林穿越、酒店餐饮等有机联系,将体育旅游项目向相关产业延伸,增加经济效益[7].当前中部地区已有七仙岭温泉山地高尔夫球会.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国内外高尔夫巡回赛、职业赛等,提高高尔夫赛事知名度,推广高端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努力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效果.

3.6 树立体育旅游生态发展观,在保护中发展中部体育旅游产品

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中其他国家曾出现过深刻的教训,究竟发展怎样的体育旅游产品才能符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呢?要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不计后果的开发方式,也要避免一味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无所作为[8].树立体育旅游的生态发展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和现代多元文化相继进入黎族地区,黎族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日渐提高,原来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如竹竿舞)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因此,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艺术逐渐退出了劳动领域和某些民俗领域.”[9]因此,加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既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又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发展生态体育旅游,是用科学的发展方式将中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优势,造福当地居民.

3.7 结合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中部康体养生项目

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属热带山区气候,冬暖夏凉.这里绿树成荫、四季如春.常年平均气温22 ℃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 ℃,冬季气温17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适中,平均为1690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优美的自然风光,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浓郁的黎苗风情,天然的大氧吧,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的含量极高,具有“翡翠城”之称[5],这里非常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健身等休闲养生项目.

4 结语

海南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及资源是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文资源.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以五指山为代表的海南中部地区原生态绿色自然资源、黎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等特色,构建琼中生态体育旅游圈,与琼北琼南旅游圈相呼应,形成自己的特色.

[1]谢英.区域体育资源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 31(1): 39-42.

[3]戴敬东.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及问题[J].琼州学院学报,2016, 23(3): 17-24.

[4]江彩凤.论广西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原则[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7):48.

[5]王永挺.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对海南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12(8):20-23.

[6]宋静敏.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5):13-18.

[7]邵小慧.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11(5):147-150.

[8]贾桂云.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影响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8(6):6-7.

[9]林日举.浅谈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4,21(1):65-69.

(编校:何军民)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in the Central Area of Hainan

ZHOU F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With the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aboriginal ecosystem and indigenous human resources of minority sports, the local particular resources of central Hainan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to build a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circle amid the central areas of Hainan and to cultivat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with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ainan. Analyzed are the principles for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some concret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central Hainan.

regional ecosystem; sports resources; ecological tourism circle; sports tourism

2016-07-23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NSK14-112);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NSK11-6)

周峰(1970-),男,山东临沂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体育旅游.

F592.7

A

1008-6722(2016) 05-0120-04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5.23

猜你喜欢
原生态海南区域
分割区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作文呼唤“原生态”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原生态静宁苹果
区域发展篇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