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2016-03-15 18:03李琳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育现代化农民

李琳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00)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李琳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00)

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完善、培育资源严重匮乏、培育环境欠佳、培育效果不彰等现实困境,与国家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张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整合培育资源,优化培育环境,强化培育效果。

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存在,乡城人口的持续流动,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农业发展人才极度匮乏。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人才的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现代化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其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因此,中央文件中曾多次提出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等政策的出台,有效推进了全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正式纳入到国家政策话语体系,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引导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作用下,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速度仍然缓慢,职业农民队伍总量依然偏小、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张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完善

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和地方政府发展工业生产的主观偏好性,使得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因此长期以来,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政策体系,也导致了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各项中央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然而当前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政策仍然面临着微观操作性不强、政策执行难以落地和政策之间缺乏协同性的现实困境。中央政策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政策的设计引导,主要站在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这些政策性规定要充分发挥其效力,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支持,需要地方政府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政策。但是在现实运行中的情况却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缺乏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强有力支持,没有形成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利政策环境支撑。即使在上级部门的绩效考核下,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统筹全局的政策考量使得政策本身缺乏连贯性和配套性。而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到教育、农业、财政等不同政府部门,不同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缺乏有效的政策沟通导致不同部门政策之间缺乏协同性,难以产生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协同效应。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严重不足

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需要足够的培育资源,培育资源的缺乏不仅影响到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力,而且影响培育效果。然而稳定的培育资源需要有稳定的培育制度,稳定的培育组织机构,稳定的经费来源,稳定的培育队伍,但是当前在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培育制度,缺乏完善的具有相对权力优势地位的组织机构,缺乏稳定的培育经费来源。而缺乏足够的培育经费资源就难以吸引稳定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队伍,最终使得对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影响了培育效果。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彰

良好的培育效果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也是衡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效的重要指标。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型职业农村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培育覆盖面小、培育层次低、培育能力不足、培育效果不彰显等问题,仍然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大规模职业农民的需要。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不明确。培育效果的彰显关键是要明确重点培育对象,进行精准培育。培育对象目标的不明确不仅浪费有限的培育资源,而且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到底是对已有的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培育,还是对农村保持高度情感认同但暂时并未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农民进行培育,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并不明晰。由于地方政府扶强不扶弱的惯性思维和有限培育资源的约束,当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选择上侧重于那些已经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地位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新型职业农民,而缺乏对农村保持高度认同感具有发展潜力的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挖掘。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是职业农民培育行为的出发点,培育内容的供给要以职业农民潜在和现实性需求为基础。当前在培育过程中侧重关注培育主体能够给予的培育,以职业农民培育组织部门或培育主体的需要提供培育行为,缺乏对培育对象现实性需求的深入认知,直接的后果就是职业农民培育内容供给和需求严重错位脱节。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为异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为异化指相关利益部门等培育组织部门或者培育主体在培育过程中的行为异化。无论是培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培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培育职业农民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农民培育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培育过程中缺乏对职业农民现实性需求的满足,难以增强职业农民对培育行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培训的目的并不是提升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增强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同感或归属感,而是为了凸显地方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或者上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需要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就异化成了相关部门的一个个具体数字,形式化严重却无实质性效果的培育行为就成为了相关利益培育主体的理性选择。而培育过程中的行为异化不仅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业培育的需求,而且难以实现有限培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欠佳

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当前仍然没有形成良好的热爱农业生产的氛围,从事农业生产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可,农业生产仍然缺乏吸引力,特别是青年农民脱离农业、脱离农村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化经营程度有限。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依然没有改变其弱质化特性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农业生产的适度化规模经营规避农业分散经营的弱质化风险,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不高,城镇化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低,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需要依靠农业从事生产,人地关系依然紧张,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没有适度规模的农村土地流转就难以形成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就难以形成农业生产的比较规模效益,就难以提升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就难以形成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优化

(一)完善政府政策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优化的政策保障

当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的力度,然而由于农业发展本身的弱质化属性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仍然难以催生大批适应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政策。因此,可以考虑在完善现有培育职业农民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推动职业农民培育立法,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强有力的约束力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责任,特别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等,从而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整合培育资源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优化的关键

当前在国家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背景下,各涉农部门都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然而由于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导致各涉农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力量过于分散,缺乏合力,而且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容易造成对职业农民的重复培训,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培育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了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因此,整合优化新型农民培育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整合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资源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优化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多元化资金支持是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物质保障,然而正是由于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下,不仅导致各部门的培育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而且容易产生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复性培训,不利于有限培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地方政府要在不断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优化不同部门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资金的协同规模效用。与此同时要正确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确保资金的精准使用。要把当前对农业的投入从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的投入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等人的投入上转变。

(三)强化培育效果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优化的重点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就是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素质水平,让其拥有更强的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能力,而强化培育效果是实现职业农民培育目的的重要保障。强化培育效果就是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行过程化管理,瞄准培育对象、实施精准培育,优化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提升培育主体能力,强化培育过程监管,谨防培育行为异化。

1.瞄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群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必须明确培育的目标群体,只有明确培育的目标群体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培育工作。结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实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长远需要,当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两类人群。第一类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自然形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留守农村的部分精英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比如专业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这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仍然比较脆弱,仍然有着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技能需要。因此,在培育的过程中,各地要不断强化政策扶持,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第二类要重点培育那些对农村发展感兴趣,以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农民。为了确保现代农业生产后继有人以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的连贯性,就需要强化以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民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增加新鲜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培育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需要,也要着眼于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的需求。把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后备人力资源。为了吸引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社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力扭转青少年厌农、弃农、恶农倾向。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于乡土文化的知识,增加农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只有内心真正认同农业生产才能真正的从事农业。

2.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精准定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群体后,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和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队伍。高质量的培育主体队伍是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与数量的关键。[1]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涉及众多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作主体支撑[2]。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不断强化培育主体资源,在强化政府培育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在培育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形成培育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强化不同培育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协同效应。

3.强化培育过程监管。强化培育过程监管就是要改变当前培育过程中的形式化等异化现象,提升培育行为效果。但由于培育过程中缺少统一的制度规范和考核指标体系,容易导致培育行为随意化、过程形式化,培育效果短期化。为了保证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效果,提高培育效率,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通过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让培育过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受益的过程。特别是要将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培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使培育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四)优化培育环境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激励支持,而且还需要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从整体上优化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关键,就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本身的吸引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3]新型职业农民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需要不断加快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解除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首先,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对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选择。[4]要让新型职业农民甘心情愿的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助力度。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新型职业农民从被动的从事农业生产向积极主动的从事农业生产转变。其次,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收益的重要手段,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和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就需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弱化农村人口对农村土地的依赖性。只有弱化农村人口对土地的依赖性才能为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再者,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安心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让农民成为一份值得他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民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1]杨燕.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与培育[J],职教通讯,2014(16):62-65.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N].山西日报, 2015-12-16(11).

[3]闫志利,蔡云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J].职教论坛,2014(19):59-64.

[4]尚锐.农村合作社组织中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科学培育机制探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7):114-120.

Difficulty and Route in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Peasants in Process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Li Lin
(Nany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Moral Education,Nanyang Henan,473000)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conce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peasa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licy guidance and demand for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However,due to such problem as the imperfection of policies,insufficiency of resources,underdevelopmen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there are still certain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is area.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tak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peasant;difficulty;route to improve

F320

A

1008-780X(2016)04-0034-04

2016-04-12

李琳(198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三农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现代化农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