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2016-03-16 03:52荀德麟
关键词:罗贯中施耐庵淮安

荀德麟

(淮安市政协, 江苏 淮安 223001)



大运河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荀德麟

(淮安市政协, 江苏 淮安 223001)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运河流淌到哪里,城市就兴起在哪里,繁荣到哪里。同时,文化就向哪里集聚,在哪里创新,并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作为市民文化产物的小说,不仅是在运河城市孕育,而且首先是在运河城市发展。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古典小说名著,都无一例外地诞生于运河城市,并带有运河沿线的文化烙印。

大运河;四大古典小说;《三言二拍》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运河沿线的城市曾经最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也最具有典型意义。自隋炀帝主持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后,中国进入了历时近1300年的“运河时代”(也有西方学者称为“运河帝国”)。运河流淌到哪里,城市就兴起在哪里,繁荣到哪里。同时,文化就向哪里集聚,在哪里创新,并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以说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大运河的哺育和滋养。至于作为市民文学产物的小说,不仅是在运河城市孕育,而且首先是在运河城市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都无一例外地诞生于运河城市。

一、关于《水浒传》

首先探讨一下最早成书的长篇章回小说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综合目前发现的确凿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其生平大致如下:施耐庵是元明之际泰州兴化县人,兴化县地处里下河平原湿地,属于运河流域。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元至顺年间(1330—1332),与大明开国元勋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后曾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为官两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18壮士率灶丁起义,施耐庵欣然应邀入幕。稍后,收同为幕僚的罗贯中为徒。张士诚攻取平江(今苏州),自封吴王以后,亲信佞臣,疏远忠良,贪享逸乐,施耐庵几次劝谏,均未被采纳。于是大为失望,料其日后必败,便离开张士诚,浪迹江湖,最后寓居淮安,住在城内友人家中。这期间,他依据自己的平生经历与理想,参照宋、元之际淮阴人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以及元代已经在运河沿线流行的好多种“水浒戏”,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无名氏的《还牢末》《三虎下山》《黄花峪》等[1],演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撰写《江湖豪客传》(后更名为《水浒传》)。并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的创作。他主要生活在元朝,于明洪武三年逝世,享年75岁。

根据刘怀玉先生的考证:施耐庵的书斋在“淮安西门城内土地祠后”,他的书斋为三间平房,“窗楞下隔罗贯中的房间”,“这就是他们师徒二人写作世界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其他一些作品的地方”*刘怀玉未刊稿《施耐庵与淮安》。。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书成未久,施耐庵即因病与世长辞。死后就安葬在淮安东南乡。数十年后,他的孙子施文昱(字述元)才将其灵柩迁移到故乡兴化白驹场施家桥重新安葬。

明朝初年,淮安人王道生为施耐庵作的墓志全文如下:

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尚可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炧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呜呼!英雄生乱世,则虽有清河之识,亦不得不赍志以终,此其所为千古幽人逸士聚一室而痛哭流涕者也。先生家淮安,与余墙一间,惜余生太晚,未亲教益,每引为恨事。去岁其后述元(文昱之字),迁其祖墓而葬于兴化之大营焉,距白驹镇可十八里,因之,余得与流连四日,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呜呼!国家多事,志士不能展所负,以鹰犬奴隶待之,将遁世名高。何况元乱大作,小人当道之世哉!先生之身世可谓不幸矣。而先生虽遭逢困顿,而不肯卑躬屈节,启口以求一荐。遂闭门著书,以延岁月,先生之立志,可谓纯洁矣。因作墓志,以附施氏之谱末焉。*民国三十二年《兴化县续志》卷十四之三第二十一页《艺文志·古文补遗》。

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水浒传》把宋江等人的人生悲剧安排在楚州(淮安)城南蓼儿洼。而梁山军平定方腊后,宋徽宗封宋江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宋江在楚州任上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在他被害后,小说写道:“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慈,忠义双全,建立祠堂,四时享祭,里人祈祷,无不感应。”*《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这也是《水浒传》成书于淮安的又一佐证,否则,小说作者哪里会知道淮安城南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蓼儿洼呢?

尽管有学者矢口否认,指斥其伪,仍企图维持施耐庵为“钱塘人”之陈说,但明显辩驳乏力。而陈传坤先生之《“施耐庵墓志”辨正》一文,详析跨世纪争论之源流、症结,从施耐庵是否实有其人,施耐庵墓志文本的来源、语源等方面逐一加以澄清,为读者所信服。*2011年6月中国水浒学会《水浒国际》网。反过来说,即使是“钱塘人”非妄,施耐庵也还是运河流域之人。

其次,《水浒传》所选择的主要历史空间——梁山泊,位于北宋时期的主干运河之一——五丈河流域。北宋王朝定都汴梁,亦称为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市。相对于隋唐时期而言,京城东移,因此,形成了以汴京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网状运河格局,除了隋唐时期的通济渠全部、永济渠大部继续通航外,又向西南增辟了一条干线运河惠民河,向东开辟了五丈河,加上原有的向东南通淮的汴河,向西直达洛阳的金水河,形成直达汴京的“漕运四河”。其中,向东的五丈河开凿于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柴荣为加强开封与山东北部滨海地区的物资运输,疏汴水北入白沟(南济水故道),东流入济水,以通齐鲁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称“五丈河”。北宋立国,西引京、索诸水横绝汴水,入开封城东汇五丈河,以增水量。开宝六年(973)改名为广济河。广济河西起汴京外郭东北咸通门,东流至济州合蔡镇(今山东郓城西南)入梁山泊,下接济水。为北宋时期齐鲁之漕运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运河文化。梁山军接受招安后,奉命北上抗辽,其进军路线是沿着北宋时期的重要运河——御河(隋唐时期称永济渠)。抗辽胜利后,宋江又奉诏率梁山军征讨方腊起义军,向江南进兵。其水军行进线路大体是沿汴河下淮扬运河。大军过江后,沿着江南运河自北而南依次攻城,从打下润州一直到攻入杭州,都安排在大运河沿线地区。

综上所述,《水浒传》是一部典型的“运河小说”。

二、关于《三国演义》

首先,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明代最早的版本均署名罗贯中。而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由于史料不足,东鳞西爪,致使莫衷一是。其中比较真确可信的史料,除了前面所征引的《施耐庵墓志》外,1931年郑振铎等人在天一阁发现的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也是可信度最高的最为珍贵的史料。其记载如下:

罗贯中,太原人,号江湖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嘉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风云会》《蜚虎子》《连环谏》。

新中国成立以来,又陆续在《赵宝峰先生集》《宋元学案》、山西祁县《罗氏家谱》有一些新的发现,在史料整理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发展。

综合主要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勾勒如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书的作者,也是《水浒传》的最后修订完成者。罗贯中幼读四书五经,成人后随父亲在苏州、杭州一带学习做丝绸生意。但是,罗贯中对经商不感兴趣,曾沿浙东运河东下到慈溪随学者赵宝峰学习,后又回到杭州。元末天下大乱,胸有韬略雄才、“有志图王”的罗贯中,于公元1356年投奔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做幕僚,认识了施耐庵并拜为老师。张士诚不纳众谏贸然称王后,罗贯中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悄然离开,并着手创作《三国演义》。明洪武初年,在淮安完成了《三国演义》。此后,又陆续将与施耐庵共同构思的《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先后完成。为了出版这些作品,罗贯中曾再次到达杭州等地,但目的没有达到,辗转流徙。大约在洪武三十三年,即公元1 400年,在文天祥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而最新版的《辞海》“罗贯中”条措辞则比较谨慎:“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其‘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所撰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尚传于世。一说《水浒传》也经其‘编次’。又撰杂剧《风云会》《连环谏》《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2]尽管没有交代其成书地点,然而,《三国演义》诞生于运河边上,则是毋庸置疑的。

三、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涟水,后迁居淮安,住淮安河下镇打铜巷,出生于一个由书香门第没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少时“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他的文才很早就受到郡守、前辈名公的赏识。与淮安知府陈文烛、嘉靖状元沈坤等均过从甚密。他所到之处,慕名而请他撰碑作记者很多,故有“吴碑半天下”之说。可是他的科举仕途却极不顺利,到40多岁才得了个贡生。61岁那年谋得长兴县丞职务。因为不谙吏道,两年后就拂袖而去。吴承恩自幼对野言稗史就有浓厚的兴趣,在童子社学时,就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子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3]晚年,绝意仕途,一心从事写作。其间,他曾到云台山、海州、陈家港、灌河等处游览考察,在《西游记》中多处出现这些地方的山水景物。他一生经历了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等五代,目睹了明朝帝王荒淫无耻、昏庸腐败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极为不满,然而空怀匡世济时之志,却无大展宏图之机,促使他把自己的卓越才华和毕生心血倾注到《西游记》的创作中,以文学为武器挑战王权,与黑暗现实抗争,终于著成一部百回本的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这部空前奇特的大书,是人类追求理想的颂歌,其间“神魔皆有性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之余,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

四、关于《红楼梦》

旷世奇书《红楼梦》与大运河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可以说作者曹雪芹就是“运河之子”。曹雪芹的曾祖、祖父、父辈三代有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或苏州织造达65年之久。他们以江苏为中心,通过大运河来往于江浙、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运河城市。曹雪芹祖父曹寅与他的妻兄苏州织造李煦,曾共同完成康熙六次南巡的接驾任务,其中有四次由曹家接待,这与《红楼梦》中甄家、贾家接驾如出一辙。可见曹家实为声势显赫的贵族世家。

曹家不仅在南京有大片房地产,在运河北端重镇通州张家湾一带也有房地产、商铺等。今张家湾还保存着曹家的当铺、染坊、盐店遗址,以及《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的葫芦庙遗址*《古韵通州》296-306页“曹雪芹与张家湾”。。

雍正五年(1727),曹家因事被罢官抄家,被迫由南方迁回北京,家道从此败落。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过着“举家食粥”的贫困生活,甚至靠朋友接济和卖画度日。此间,曹雪芹以顽强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

纵观曹雪芹的一生,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其生活范围主要在金陵和北京。清代的金陵不仅有长江与大运河连接,而且有运河连接太湖和江南运河,还是木材、山货等很多由大运河北运物资的重要中转站,也属于运河城市。北京则在运河北端。《红楼梦》所写主要是作者在南、北两京,以及运河名城苏州、扬州等地的经历见闻。

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打上了深刻的运河文化的烙印。曹雪芹一开始就暗示读者,《红楼梦》的真人真事发生在江南运河流域。《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姑苏繁华”,涉及的人物中,甄士隐是苏州人,贾雨村是湖州人,第二回提及的林如海是苏州人在扬州为官,都是运河名城之人。此后,又多处提到苏州:光福的香雪海,司徒庙的“青、奇、古、怪”四大古柏,贾蔷采买的十二个苏州女孩,大观园中游船上的苏州“驾娘”,绣璎珞的姑苏女子“慧娘”。以及薛蟠“从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的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宜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贾府中悠扬悦耳的昆曲,等等,众多的大运河名城文化的信息,无不给读者以美丽的遐想。

《红楼梦》第二回写道:石头城南京的贾家老宅“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气”。渲染了贾府老宅的气势排场。

随后,大运河文化的信息,几乎全天候地在《红楼梦》中时隐时现。连曹雪芹曾经凭吊过的大运河沿线著名历史人物及其遗迹,也通过书中人物之口着意安排出场。《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第四首《淮阴怀古》,讲的是淮阴侯韩信的典故,如今大运河边的漂母墓、韩信故里等历史遗迹仍存于世;第五首《广陵怀古》,讲的是隋炀帝的是非功过,隋炀帝陵、迷宫等则仍存扬州。另外,林黛玉《五美吟》中的虞姬,是大运河骆马湖边的沭阳县人;西施,则就在苏州灵岩山的馆娃宫陪伴吴王夫差。第三十九回提及的“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是大运河畔的宿迁人,如今宿迁城的项王故里犹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运河成就了《红楼梦》,或者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红楼梦》!

五、《儒林外史》《金瓶梅》及其他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文木,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世家大族,长期寓居南京,在南京完成了《儒林外史》,并死于扬州,安葬于南京。吴敬梓曾多次客寓淮安、扬州等地,盐商出身的淮安名士程晋芳更与他是莫逆之交,曾多次邀请他到淮安河下的家中居住,经济上对吴敬梓有过很多帮助。

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已经负债如山的程晋芳赶到扬州,与吴敬梓相聚数日,依依惜别,回到淮安后没几天,程晋芳就接到扬州送来的吴敬梓逝世的噩耗。程闻讯后非常悲伤,作了《哭敏轩》诗三首,并作了《文木先生传》文一篇。这些诗文,早已成为研究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另外,《金瓶梅》中所写的人和事均在北宋时期的运河边上,更是典型的“运河小说”。需要强调的是: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明写北宋时期的运河重镇北清河,而书中所用方言,却多为淮安府南清河方言。元明清时期的南清河县,地当黄、淮、运交汇之处,素称咽喉,弦管繁嚣、骄奢淫逸之风甚盛,文学史家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研究文章,似亦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究。不管是南清河还是北清河,一言以蔽之,《金瓶梅》也是典型的“运河小说”。

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三言”“二拍”。其“三言”的作者冯梦龙乃明代苏州府长洲人,长洲县衙就设在苏州市区,是“运河边人”;“二拍”的作者凌濛初则是湖州乌程人,乌程即今吴兴,也是“运河边人”。更重要的是,这五部小说集,同样打上了密集的大运河烙印,其中好多经典篇章就是直接讲的运河风物、运河故事。

例如:冯梦龙的“三言”中,《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第二十一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第二十八卷“吴衙内邻舟赴约”、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第三十六卷“蔡瑞虹忍辱报仇”;《警世通言》第五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第三十一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等,无一不是讲述运河沿线的奇闻轶事、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其中很多是千古传诵的经典。

再看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卷六“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卷十五“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且都与运河流域息息相关。

综上可知,淮安、北京、扬州、杭州、苏州等运河名城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发祥地,更是产生中国长篇小说名著的摇篮和温床。

[1] 王振星.运河文化背景与“水浒传”的创作[J].菏泽学院学报,2006(3).

[2] 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29.

[3] 吴承恩.禹鼎志序[M]//吴承恩诗文集.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责任编辑:刘海宁

I242

A

1007-8444(2016)06-0800-05

2016-07-20

荀德麟(1950-),编审,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罗贯中施耐庵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剑胆琴心向《三国》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无巧不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