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口头传统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6-03-16 07:42闫少婧逯若焰梁延青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正定县歌谣口头

颜 菠 闫少婧 金 梦 逯若焰 梁延青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正定口头传统现状及保护对策*

颜 菠 闫少婧 金 梦 逯若焰 梁延青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极具文化价值的口头传统受到严重冲击,亟须对其进行保护。基于这种情况,课题小组以正定口头传统为例,对口头传统存在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搜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正定口头传统在传承和保护工作上存在文本资料少、政府宣传不足、群众了解程度低等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没有与时俱进和缺乏传承机制是其流失的主要原因。为适应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口头传统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应改进形式,创新内容。同时,政府也应扩大宣传,加强保护措施,才有可能实现正定口头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正定口头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

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说唱文学、传说等口头文类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口头艺术,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第一大类。正定古城作为燕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口头文化传统资源,比如民谣、传说、说唱等。这些口头传统承载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理想愿景,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人类学、文学及历史学价值,因此必须重视这些口头传统的传承和保护。

然而,当前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和传承人老龄化等原因,一部分正定口头传统正在流失和消亡。面对这种不容乐观的传承现状,对正定口头传统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但关于正定口头传统的研究资料很少,所以有必要对其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对正定口头传统做了大量调研,包括搜集资料、调查问卷、走访文化中心等;通过对所得信息和数据的整理,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正定口头传统存在、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了部分正定口头传统流失和消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旨在对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有所裨益。

一、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了解目前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意见,是做好正定口头传统保护传承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对正定当地政府部门、群众的调查走访,可以发现当前正定口头传统保护工作有喜有忧。

从目前已经展开的工作来看,正定县利用多种渠道宣传非遗,例如石家庄电视台“石话实说”节目演讲正定隆兴寺传说,2016年6月常山坠子戏在石家庄展演,2016年6月11日正定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办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展牌宣传口头歌谣等,这些活动提高了正定口头传统的知名度。正定县还积极组织正定口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活动,目前正定赵子龙传说、元杂剧、正定歌谣、常山坠子戏等已经被列为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定县利用专项资金,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如为传承人发放补助经费,建造元杂剧博物馆、赵子龙广场、非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该县还注意建立保护传承机制,如2015年正定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立和确定正定传统拓片等6项、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秀峰等6名,并于2015年开设正定讲堂,定期邀请各个文化领域的学者举办讲座,从历史、民俗、戏曲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宣讲正定的传统文化,由此推出了正定独特的地域文化品牌。“正定讲堂”已成为一个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2015年4月4日,搜集整理正定民间歌谣的寻歌人——宋荣琴受邀到正定讲堂举办了一次主题为 “话说正定歌谣”的讲座,分别从口头文学的表现形式、口头文学的历史印记及口头文学挖掘和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提出将正定县打造为歌谣之乡的设想。正定县文联副主席刘进忠也举办过 《正定古城墙的兴衰》等讲座。这些措施使得非遗的宣传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口头传统作为一种民间的口头艺术,口承性是其重要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文本形式的资料留存极少,导致了许多资源的流失。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仅有少数现当代学者或当地人收集整理资料,例如苏平修与王景瑞编著《正定县歌谣谚语类》一书,共收录了正定的202首歌谣和1400多条谚语,并且对歌谣进行了分类,如劳动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可称为民间文化的集成之作,对口头传统的保护有重要价值;宋荣琴对正定歌谣做了系统整理,历时11年搜集了1000多首正定民谣,每一首都加了歌名,便于记忆,减少了部分口头传统的流失;曹锡鑑的《真定府古城拾遗》,用书法的形式记录了正定的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古城文化,形式新颖,可读性很强,但较少涉及正定民谣。以上搜集整理工作有利于传承正定口头传统,但毕竟都是纸质形式,而且资料较少,而民谣等口头传统必须有相配的方言才能体现它的原生态,所以研究方言中流动的口头传统十分必要。

然而,文本资料的整理保存毕竟是少数,政府层面的宣传相对其他文化宣传也是少之又少,大众对口头传统的了解程度较低。据本课题调查问卷发现,有高达33%人的表示完全不知道口头传统,仅有11%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如此少的人数比重说明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非常严峻,值得高度重视。此外,有56%的人对口头传统有一定了解,但大多数中青年人也无法提供具体的口头传统例子,他们对当地的一些史诗传说、歌谣、绕口令等口头文学作品也同样知之甚少。考虑到口头传统的流传范围主要为老年人,故本次调查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其次是31~50岁的中年人和19~30岁的青年,18岁以下人群最少。30岁以上人群非常了解口头传统的占到65%,表明中老年人群是宣传口头传统的主力。 30岁以下人群非常了解口头传统的只有35%,表明青壮年人群对口头传统了解程度低。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保护的必要、无所谓,保护与否和自身没有什么关系,并且关于当前的保护传承工作,只有24%的人参与或注意,69%的人只是偶尔或很少观察到相关工作的开展。

正定是一座文化古城,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如正定古城、常山战鼓、高跷等,得到社会多方关注,但是口头歌谣、神话传说、说唱文学等口头传统文化项目的文化影响力较低。通过走访调查,课题组发现当地对口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中只有少量的宣传信息,许多村镇甚至连一条宣传口头歌谣或历史传说的条幅都没有。

二、正定口头传统流失的原因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口头传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而现实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日渐流失,其流失原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口头传统没有与时俱进。现代社会有很多流行元素,一些旧有的东西加入流行元素之后就很容易广泛流传。正定口头传统有很多方言腔调,而普通话的推广使得会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不常听到,也就陌生起来。正因为它是旧的东西,也没有人把它与时代信息融合进行创新,使之与时俱进,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少,不仅外面的人知之甚少,而且就连正定本地人都很少有人了解了,口头传统自身的原因是其逐渐流失的根本原因。

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传承保护机制,口头传统后继乏人[1]。非遗的传承工作是系统的,正定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个人四级非遗传承人档案,对传承人实行动态管理。但由于口头交流传承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文本资料匮乏,使得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难度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熟知正定口头传统的那一代人逐渐老龄化,人们没有意识到口头传统的流失,政府也没有及时组建培训班培养专业人员进行传承与保护,使得口头传统后继无人,处于困境之中。这是口头传统流失的一大主要原因。

调研中发现,当地政府虽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但对于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发展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只有宋荣琴女士等少数民间爱好者对正定口头传统做了详细搜集和整理,后续没有能够进行系统学习和调查研究的传承人,导致口头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现在尚没有民间组织或学校对口头传统文化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承保护工作。除此之外,政府方面给予的关注很少,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导致很多民众只知道一点甚至完全不了解口头传统[2]。

群众了解渠道少。随着广播与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广泛使用,农村生活的现代化,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活单一,生活变得丰富多样,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现代媒体传播的内容。然而,广播与电视等媒体以现代生活为主要传播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很少,更别说像正定口头传统这种地域性极强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不畅,也导致正定口头传统逐渐流失。

群众保护意识不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人们外出交流的增多,视野不断开阔,并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农村不断涌入城市,体会现代城市生活带来的生活便利,正定县也不例外。在这种影响下,人们开始觉得有些口头传统是过时的,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于是不仅不再传承口头传统,而且觉得它没有保护的必要。民众缺乏自觉的保护意识,是口头传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正定口头传统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口头传统的内容保护关键取决于能否对内容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直接影响它的传承性强弱,调查发现,知道口头传统的人少之又少,年轻一代中的许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重点放在如何实现将带有地方方言特色的传统与现代文娱价值理念相结合,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传承过程中对原口头传统做最大化的保护,将其内部结构优化,不一味迎合,如将赵子龙传收集之后作进一步的梳理,使散乱的故事主题突出、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清晰,增强其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相信必将开拓一片崭新的领域。

除了在内容上不断注入新活力外,在形式上也应不断改进,使传统融入现代。调查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人对于舞台表演和多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感兴趣,所以用现代的艺术手段将口头传统加以包装,在保护中不断开发,改变单一的口口相传方式,将使其有更多的渠道延伸传承。。

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能否顺利,关键还在于广大群众。走访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口头传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自觉传承了。如何在现有体制下最大限度地使大众培养走上日常化道路、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之路上的重要课题[3]。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应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制定长期计划,将正定口头传统保护传承工作纳入日常教学和学生活动中,为正定口头传统保护传承培养新的时代力量。例如,除在课程中加强口头传统常识宣传外,小学初中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舞台表演、参加文化展览、了解更多的口头传统知识,使之成为青少年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政府保护措施。关于正定口头传统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须订立专门的保护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并组织专门人员对口头传统进行保护和整理。最重要的是不能停留在表层上,要正视口头传统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传统文化自身的文化特征进行保护与传承,不应以宣传与发展经济作为目的,而不愿意投资项目的管理与保护[4]。为此,地方文化部门的管理者,首先须不断学习和积累口头传统保护与传承的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其次,要以开放与包容的胸怀接受各界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益于正定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口头传统是正定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正定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对口头传统的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文化传承,减少流失。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口头传统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占有特殊地位。致力于口头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是在为中国民族伟大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此外,口头传统作为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日益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闪光点以及国家独特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闪光点,保护传承口头传统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而正定口头传统无疑也具有这两方面的价值,因此应该积极地挖掘它、保护它、传承它,将其发扬光大,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5]。正定口头传统的传承和保护经过多方面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其内在魅力也会不断地显现出来。

[1]马向阳.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陇南西和春官为例 [J].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51-152.

[2]李玲染.关于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J].青春岁月,2013(21):403.

[3]周凯,田瑞敏.从“昆曲传承计划”看“非遗”戏曲的保护与传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25-26.

[4]赵书峰.增强保护观念敢于面对问题——以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为例[J].人民音乐,2013(6):57-58.

[5]马改茹.小议口头文学传承的现代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2.

(责任编辑:邢香菊)

2016-11-12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调查——以口头传统为例”(项目编号:201611832016)研究成果。

颜菠,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本科生;闫少婧,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1班本科生;金梦,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1班本科生;逯若焰,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本科生;梁延青,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本科生。

猜你喜欢
正定县歌谣口头
石家庄市正定县总工会以“零工驿站”竭诚服务劳动者
正定县正定镇太平庄村 夯实党建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正定县古建筑保护意义及相关措施
如何写口头通知
正定县人大常委会 “网上代表之家”增强监督实效
《春天的歌谣》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