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6 07:44蔡鸿雁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法英语教学

蔡鸿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蔡鸿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是在原来输入输出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作用,更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分工和合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但是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

产出导向型教学法;输入;输出;英语教学

一、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的发展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近几年,有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即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1981年Michael Long 提出了互动假设,Long认为输入的可理解程度决定了二语习得能否得以提高,他强调二语习得中的互动,即意义的协商,当语言学习沟通遇到困难时,沟通双方,进行语言上重复,解释,放慢语速等一系列的调整,使得输入变得可理解。[2]1985年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设,他主张通过吸收可以理解的语言信息来获取语言知识,从而获得语言。[1]同年Merrill Swain 根据她在法语教学课堂中的经验提出了输出假设,提出语言学习者要想准确的掌握一种语言,可理解的输出和可理解的输入同样重要。[3]

在我国,对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是文秋芳。2008年她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的是受过正规外语学习教育,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5]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输出比输入的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可以促进外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外语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的兴趣。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来看,文秋芳认为说、写、译为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属于显性考核目标。而听、读为接受性技能,属于隐形考核目标。因此根据就业需求,学习者可以选取一种或几种表达性语言技能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这也就强调了教学生用英语产出的重要性。2013年文秋芳在《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学用一体”输出驱动假设的建议,并组织来自北京、天津、南京五所高校的英语教师开展了教学试验。[6]2014年文秋芳又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中基于5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试验结果对输出驱动假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出了新的假设,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新假设中,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7]通俗地说,语言学习者知道想成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产出任务,就要专心地学习必要的输入知识。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适用对象,定义输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和表述表达性语言技能的地位方面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定义输入的作用方面。在输出驱动假设中,没有明确的说明输入的作用,而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中明确指出输入直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相关知识,全面的提出了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的观点。2014年7月27日到30日在西安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上,文秋芳做了以“从教课文到教学生用英语做事: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为主题的报告,至此,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正式被提到。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关键点在于怎样运用输入促成假设和运用输出驱动假设。这也促使英语教师开始思考要教学生用英语完成什么样的产出活动,怎样讲课文,才能帮助学生用英语产出。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和输出的现状分析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输入轻输出

传统的英语教学常常以课文为中心,这是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通常,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是每周四个课时,即200分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要想给学生输入丰富的学习材料常常是做不到的,因此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会一起研讨衡量,最后为学生选择一本富有文质兼美、名家名篇的课本,以此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入材料。课上老师通常会先从单词的学习开始,然后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熏陶,最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这种重输入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错,因为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也强调了输入的作用,认为输入是完成当下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输入可以为输出任务提供语言知识材料,但是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的输入忽略了输出的作用。导向型教学法认为,输出可以驱动假设,输出比输入更能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这也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在英语课堂中处理好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二)输入内容脱离生活,使学习者很难产生输出的动力

大学英语教材常常存在内容陈旧、可交际性差、缺乏时代信息、无法反映时代的最新发展、日常实用性差、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特点。这样的内容无法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觉得学而无用。外语教学的内容需要富有实用性、时代性、可交际性于一体,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关注,才有成为激发学习者使用语言,进行语言输出的潜在动力。[4]有些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过分强调“经典”,采用“经典”素材进行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学生学而无用、学难致用的消极观念,从而使学生语言输出动力不足。

三、对教师处理课堂任务时的几点思考

既然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明确了课文传统讲授方法只重视输入而忽略了输出的作用,英语教师们开始重视输入和输出重要作用的协调,对如何处理课堂任务,对学生所需求的输入内容做出了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让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产出任务

这点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每堂英语课开始之前英语教师心里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会在课堂开始之初公布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于学习任务有个明确的了解,以便学到并会用。但是英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或者给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都是一个很大且比较笼统的目标,学生常常不能够明确上完一堂英语课到底能够学到什么,更谈不上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做事了。因此,要求英语教师把空洞笼统的大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实在具体的小目标。比如教学目标中常常会出现“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这个目标就显得大而空洞,即使学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用,如果在这个要求下再继续围绕“main idea”设计一些更具体的产出任务会更好。

(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产出任务

英语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一种或多种产出任务。根据文秋芳的观点,这些任务需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交际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所设计的产出任务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可能真实发生。比如:帮助来到中国但不会讲汉语的老外认路。第二,运用难度适宜的语言,是指学生能够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产出任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熟悉学生中学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熟悉学生已经达到的语言水平。所设计的任务中可以有“task”和“project”,“task”指那些用2到4个课时可以完成的比较小的任务,而“project”指那些要用更多课时才能完成的大任务。这里提到的任务和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有相似之处。

(三)帮助学生选择产出活动需要的输入材料

通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输入材料庞杂丰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越多的输入可以越多的达成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从而更好的实现输出。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输入材料对最后的产出都有用,这就要求老师自己先明确课堂结束的产出任务是什么,针对产出任务来开展课堂活动,从庞杂丰富的输入材料中挑选出那些能为输出目标服务的语言知识材料。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有效的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为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帮助学生选择新的输入材料

老师在明确产出任务的前提下提供的输入材料可以是当今最新的可视可听的影像兼备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他们乐于吸收这些信息,也就为产出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事实证明,输入的材料越新颖,和产出任务吻合的越好,越能被学生所接收。

(五)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用英语做事

大学英语一般包括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这两种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教材。英语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技能教学法,有效的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有效输入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产出。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巧妙设计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比如:在通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课堂形式掌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弄清文章的隐含寓意,熟悉文章的写作风格,分享阅读的体会等,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得到更多话语交流的机会,通过完成这些“口头表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评判,从而提高话语输出的质量。之后,英语教师再布置学生将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从而弥补口语活动中重口头轻笔头的弊端;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将口头表达中新输入的语言知识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英语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循环。比如:英语教师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听力任务,并布置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的短小问题,也可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概述问题。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听录音或观看视频材料来获取信息,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之后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和对语言反馈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输入到积极主动并有选择的接受信息的输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的引导帮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构理论认为教师在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语言习得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满足相应的要求变得异常重要。

四、对学生正确处理课堂任务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不是英语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做的再完美,准备的再充分,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也只是徒劳。因此,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正确的处理输入和产出关系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努力完成输出任务

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一次性完美的完成产出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此时应该追求的目标。学生在试图完成一项产出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自身语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设法去弥补这些差距和不足就算是尝试成功。所以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水平和差距,防止因为不能完美完成一次产出任务而灰心丧气,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积极的学习和寻找促成产出的语言材料

学生不能单纯的依赖英语教师提供的促成语言输出的输入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争取做个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在等待和被动接受中学习。英语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布置一项产出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产出任务,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并要求下次上课时找到答案。这里的问题是:英语教师所提供的输入材料并不一定充足和丰富,有时也只是点到为止,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搜索网络信息,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商讨以选取最有价值,最有效的输入资料,更好的促成任务的产出。

(三)准备语言的产出活动

产出活动的安排要看任务的大小和类型。前面说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可大可小,有的是“task”,有的是“project”,在产出活动时,有的需要单人来完成,有的则需要小组配合完成,所以准备产出的方式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区分。比如,如果要完成的产出任务需要小组成员来配合的话,就要合理安排成员的分工,以确保工作量的均匀分配和任务的顺利进行。最后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出活动了。这时,不同的学生展示的产出活动会有所不同,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产出成果进行讨论,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得到提高,完成一项产出任务。

总之,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是在原来输出输入理论上产生的一种更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法引导英语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从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到重视教学生用英语产出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它对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任务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分工和合作。但是,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如何设计具有交际潜质的产出任务,如何提供能够促成产出任务的输入材料等等,这都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积累经验。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 1985.

[2]Long M. 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2):126-141.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H. G. Widdowson[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25-144.

[4]王奇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J].外语教学,2003(3):67-6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7]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责任编辑:王佩)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AI Hong-yan

(College of Hamanities,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Based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theory,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output and input and pays much more attention to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This approach helps English teachers recogniz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es. However,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pply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put; output; English teaching

1673-2103(2016)06-0111-04

2016-08-26

蔡鸿雁(1981-),女,山东巨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

G642

A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法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