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2016-03-16 07:44杨美丽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原理

杨美丽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3003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杨美丽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300387)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从教材体系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如何从碎片化式的教学向整体性教学转变以及如何解决学术中的马克思主义与教科书中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割裂三方面提出困惑,从寻找转化的突破点;把握课程的逻辑主线;超越教科书式的原理解读三方面进行反思,提出了可行性路径。

困惑;反思;课程建设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困惑

当前高校里普遍使用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出版社2015年版),该版本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采纳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丰富了一些史料使其可读性增强,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依然存在着知识概括性和理论性强,学生感觉抽象和晦涩。每一个原理都需要展开论述交代出缘由和背景,学生才能理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据我所在的学校调查,读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的同学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教材可读性差大大削弱了它在提升学生理论素养方面的功能。

无独有偶,在2013年12月参加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培训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时,老师们也普遍谈到了教材编写中需要提升的系列问题,如教材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的理论魅力,也要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的人格魅力,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把握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后,调动和换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转变。

(二)如何坚持整体性教学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组成,但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更不是简单的累加形成的,而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把它分割为三部分进行讲解,用理论来裁剪现实,现实中有不符合理论的地方,就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名义进行剖析和论证,极大地破坏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和思想内容的片面化。这还体现在很学校的考试命题中,三部分在试卷中各占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很容易给同学们留下三部分内容是彼此独立的印象,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理论整体性以及知识内在严密的逻辑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得不到彰显。所以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为地肢解,破坏了该理论解释规律的能力。

整体性思维和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往往又会受制于老师所学专业的影响,事实上,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这门的老师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有的是学哲学专业的,有的是学经济学专业的,还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们就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讲特讲,不擅长的就一笔带过,而不是从整体上考虑理论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如何克服这种分科性,树立整体视角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必须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原理课教学研讨会”中,上海交通大学黄伟力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原理”课程的整体性教学:一是教学中着重阐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运用这些观点、理论和方法得出的有关重要结论和理论判断;二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突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地位;三是凸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作为教材编写的一个指导思想予以专门论述。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主体内容。

(三)如何解决学术中的马克思主义与教科书中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割裂

目前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础作为逻辑起点的,第一章就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即唯物论,而这个逻辑起点在学术中的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分析中看来是是有问题的,并且一直被批判的。由此可见,教科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没有摆脱近代哲学的范畴。尤其是在教过几轮之后,会有一种方法论的疲倦,似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理论可以把一切的东西镶嵌进去都不会出错,比如看问题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另一事物对一事物的反作用,进而把马克思理论搞成了静态的僵化的知识论体系,而理论中蕴含的智慧和魅力荡然无存,教科书中的马克思理论体现出的这种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特征恰恰是学术中的马克思批判的样板,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谈到原理课似乎是教会了人说正确的废话,并且一些研究马克思理论的学者对教材中的内容也是颇有微词,对教材设设计的问题其价值和意义保持怀疑的态度。

同时为了体现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把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进行压缩,结果反而把马克思理论搞的支离破碎,比如教材编写中理论先行而后再在马恩原著中找一些话来论证和支撑,这种设计本身也是不符合先论证再得出结论的常规逻辑的,也让理论本身的说服力显得有点牵强。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已经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并把预算编制当作财务管理的核心要素。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由于缺少对预算编制作用的了解,采用的编制方式较为单一,预算结果过于随意,影响预算作用的发挥。再加上预算编制意识不到位,导致在落实预算工作时,缺少对应的依据,无法将其落实到实处。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反思

(一) 寻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我们关键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找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关注的兴趣点,找到转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如在讲联系知识点的时候,先给学生讲清楚哲学上联系的含义,同时指出这里的联系必须是以承认对立和差别的联系,而不是绝对的同一。然后讲清楚联系的四个特征,即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在讲每一特征的时候都必须把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讲,关键的是讲完这些基本的观点,最后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当下社会的热点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比如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一道德问题,以及一带一路是如何体系了普遍联系的逻辑起点的,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看待问题时,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我们才会少一些偏激,多一些理性和宽容,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哲学原理和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彰显了马原理的社会功能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

(二)授课老师应明确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标

对于如何加强原理课整体化教学,作为授课老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提高专业水平,才有可能把相对琐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把握马原理三部门主要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尤其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每一具体原理产生的背景,比如在讲面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时候,适当向学生介绍,将有助于改进原理课碎片化的现状;其次是在授课的时候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领整个教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在这一方法的统领下论证的,同时要明确该课程最终的理论宗旨是要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他们一生都在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参加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才能体现,原理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实现。

(三)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要做到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

对于教科书式的表述与学术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矛盾问题,本质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专业化的马克思理论问题的分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在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很多的现实情况下,教师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有助于把握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不然就会让学生觉得马原理是大杂烩,这就是自知和自省。同时要明确的是虽然我们跟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视角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对问题的研究会更细致,更丰富、更学术化,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背景,但是这种不同毕竟不是原则性和对理论内容南辕北辙的解读,如果产生了这种分歧,就需要我们反省我们的解读视野是否过于狭窄,理论功底是否过于浅薄,以至于我们只能囿于书本上阐述,而不能进行有质量的拓展和深化。

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承认有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时期内可能无法根本扭转,但还是有些策略可以提供努力的方向,使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充分领略到马克思理论的魅力,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趋近于我们的目标,现把这些对策梳理如下:

三、开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的新境域

(一)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是老师的魅力大小,老师能够自如地驾驭知识,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是能不能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前提。当我们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要抵触马克思理论的时候,当我们自己跟学生说你们对这门课没有更高期待的时候,作为“两课”的老师,是不是做好了扭转大家这种心理的准备,如果只是口头上的告诫,制度上的强制要求,最终也不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所以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无奈,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为“两课”老师,肩负着理论输出和价值输出双重责任,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引进来就是在条件允许范围内请相关的知名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在短期内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有所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知识重难点有一个把握,以及目前该课程中热点有所关注,为教师的转型打下基础。然后就是走出去,老师要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多出去参加高质量的研讨和进修,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充实自身理论的不足,通过跟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学习,对我们这门课的建设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其次,定期地举行集体备课。即便讲授同一门课,由于老师毕业于不同的高校,知识背景,所学专业都不尽相同,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后,相互听课。教师在授课之余应抽时间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最好是交叉听课,即具有不同知识贮备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通过互相听课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总之,授课老师必须把提升自身的专业和理论水平作为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抓手,盘活自身的知识存量,克服本领恐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新课程体系中学理性、理论性最强的课程,每个原理都有厚重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都有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构成,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引导出来的,所以有些内容学生不容易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尝试了采取了专题化教学改革的方式,精简教学内容,在马原理的基本观点立场上下功夫,让学生吃透,做到少而精,结合实际提炼出了12个专题:比如有我眼里的幸福生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利用辩证思维的观点);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真理和价值关系分析);在“美流”“韩流”“日流”的冲击下,如何捍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领导人都把践行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性力量原理)等,对于这12个专题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中的理论,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只有吃透教材中的理论,才能对教材中的理论做通俗易懂的讲解,同时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热点问题来辅佐说明。

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以往的简单“输送”“灌输”向情感“带入”进行转变,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众所周知,在当前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环境下,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教师与学生第一次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态度立场,可以去质疑追问,用“最本真”的教师才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大学生人才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原理课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辩论、演讲, 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考核手段多样化、科学化

在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的今天,教学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考试,但成绩毫无疑问成为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的有力手段,综合测评学生。过去在改课程考核方法上坚持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和实践教学考核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今后会探讨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构成比例,探讨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采取免考的方式,这一方式在我校实施后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学生和老师都高度赞许,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先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制定一系列免考的标准,诸如每章内容讲解完后写一篇1000字的论文,课堂发言积极且有思想有见解,出勤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等,经老师严格考核后,达到标准就给与免考,学生都很积极踊跃,特别有榜样示范的效应,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更加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的内容,也启发了学生的思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现在已经成了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一个软件,老师可以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讨论微信群,不定期在微信里给同学们设置跟教学相关的问题,经常在群里参与讨论并提出有思想和深度的观点的同学,都会在考核中给与表扬和嘉奖。以此拓宽原理课内容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使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填鸭式教学向扁平的民主化参与式教学转化,多管齐下使原理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他们认同的理念。

理论与现实之间永远保持着一定的张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同样也一直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困惑依然还有,但思考仍在继续。

[1]徐海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菏泽学院学报,2011(12):15-19.

[2]丁增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J].菏泽学院学报,2014(12):41-45.

[3]吴育林.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整体性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25-28.

[4]张雷声.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教学与研究,2011(12):19-23.

(责任编辑:王佩)

Perplexity and Reflection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eaching

YANG Mei-li

(Jingu College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is paper presents problems from how to transform the material system into teaching system, how to change the fragmentation teaching to the overall teaching and how to solve the separation problem between Marx doctrine in the academic and that in the textbook. It rethinks over finding the breakthrough point, grasping the logic main line of the course and interpreting beyond the textboo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olution path.

perplexity; reflec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ways

1673-2103(2016)06-0115-04

2016-09-12

杨美丽(1979-),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

G642.0

A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