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物应存敬畏之心(下)
——《癌症康复》编辑部视频访谈录

2016-03-17 03:08杨锐
癌症康复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健品药品中药

□ 杨锐

对药物应存敬畏之心(下)
——《癌症康复》编辑部视频访谈录

□ 杨锐

(接上期)

问题四:保健品和药品的本质区别

现实生活中各种保健品充斥市场,各种推销手段令许多百姓经不住诱惑,该用不该用的难以厘清,有人对其寄予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的厚望。其实保健品和药品有着太多的不同。

1.概念不同: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保健品是适宜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品只属于食品范畴。国家卫计委批准的保健品保健功能共有二十几项,保健功能一般不超过两种,应符合《保健食品通用标准》规定要求。因此,一种保健品的功能越多越可疑,包治百病一定有假。

2.批准文号不同:1987 年 10 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有了以各省卫生部门简称为头的“药健字”号药品,如“辽卫药健字”、“粤卫药健字”等。1996年6月1日起,卫生部对保健食品进行审批,定为“卫食健字”号。这些批号易使人混淆,产生误导。于是国家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所有“药健字”的保健品停止生产,2004年停止销售;凡经严格验证符合药品审批条件的,改发“药准字”文号,正式纳入药品流通系统,不符合药品条件,但符合保健食品审批条件的,则改发“食健字”文号。

3.研发问世途径不同:药品的问世要有大量的实验室数据并经过临床的数期实验,再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查批准才能上市;而保健品要简单得多,更不需要临床验证。

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同:药品生产是必须在通过GMP检查的特定厂房内生产的特殊商品,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生产流程一丝不苟,原料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必须符合规定,其执行标准要远远高于保健品。

5.市场准入机制不同:药店需要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备案,具有执业药师住店,在面积、场所、设备、人员四个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而保健品有了店铺,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即可开业销售。

鉴于此,不能将保健品当做药品看待。其实“保健食品”本身就具有误导性,美国称之为“膳食补充剂”似乎更合理。在使用前应弄清保健品市场的一些问题,比如保健品分三代,一代产品没有功能评价;二代产品有功能评价,但不清楚功能因子以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三代产品功效成分、结构、作用机理、量效关系清楚。我国现大多为二代产品。另外,还要关注保健品非法添加等问题。在选用保健品之前谨记一句话: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保健品也需对证,大量的使用保健品不可取,过犹不及。

问题五:如何理解“聪明的用药”选择

“聪明的用药”之目的,无外乎选择的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以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做到这些对于普通百姓似乎很难,有人调查过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很多人对医学知识所知甚少。但关乎自身的健康和生命,还是多掌握一些用药知识为好。在遵医嘱的前提下,注意以下问题:

1.清楚用药基本原则

用药基本原则比如“能不用药则不用药,能少用药则少用药,绝不可以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盲目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等等。要多征询医生、药师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搞清楚基本知识。

2.理解合并用药的利弊

毋庸置疑,合并用药越多,不良反应越多。合理的、有利的合并用药自不必说,但不合理的、被动或者不得已的合并用药就需要十分注意了。有些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有据可查的,但很多药物是无据可查的,尤其中成药大多药物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更难料与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了。因此尽可能减少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药物,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和安排用药时间。

3.读懂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书,是经过大量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凝结而成的。因此尽可能读懂它,对于合理用药非常有帮助。对于普通百姓,说明书中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说明很艰涩,但起码要把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搞清,注意听从医嘱,适时求教。

4.做好监测

用药后的各种监测很重要。有些药物需要做血药浓度监测,有些不需要做;不良反应监测是医患双方都要做的工作,避免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导致新的疾病,适时对症加以纠正;对于容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在使用期间要根据医嘱加强肝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避免出现一些脏器的损害;还可能有一些需要做的其他监测。

5.适时调整用药

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有些药物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感觉根本无效;或者出现开始还有效,越来越无效,也即耐药;也许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适时来院复诊,调整用药剂量或者用药品种。

问题六:如何正确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

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在近期就曾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百姓从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到谈中药色变,成了罹害国人的“罪魁”,所例不一而足,令一些人敬而远之。其实中药还是那个中药,配方也万变不离其宗,没有必要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谈虎色变。所不同的是,其一,中草药药材来源从野生到种植、种植条件和时间等会使中药材质量不同;其二,饮片加工炮制工艺水平对饮片质量影响很大;其三,医生的处方水平、用法用量等对病人的影响更为直接;其四,人们对中药的认识水平虽然越来越深入,但未知领域依然很多,包括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更多的是“人为”带来的变化,谈两个感触很深的问题。

第一是我们最担忧的中药重金属、农药、二氧化硫、黄曲霉毒素等残留问题,这取决于人们在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过程的科学性、社会责任感甚至良心。曾经到内蒙古一个药材种植基地考察,这里的药材种植土质监测严格,不使用农药,为防止别家农户土地种植污染影响本基地种植,中间种植林木形成宽宽的隔离带。他们的中药材虽质量好,但成本高,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力,几乎全部出口。一个典型的“良币驱逐劣币”的实例!望着这大片良田上生长的郁郁葱葱的药材,内心里五味杂陈。可喜的是随着药监工作的不断深入,药材市场不断规范,这个有着良好质量药材的种植基地也在拓展国内市场,希望不久的将来,这样种植的中药材能遍布全国。

第二是西医开中药问题。曾经在药物咨询中见过一位患者,她服用了由西医开出的参一胶囊,一服数月,直吃得口干舌燥,眼干鼻衄。参一胶囊的主成分是人参皂苷Rg3,具有培元固本、补益气血的功能,但此药对于火热证或阴虚内热证者要慎用。人参制品一般都适用于阳虚和肾虚的患者,该患者在用药前即为阴虚火旺的体质,不适宜服用人参类制品。应了一句老话“黄连治病无功,人参吃死无罪”,这类问题屡见不鲜,因此使用前的辨证非常重要。中医中药理论博大精深,西医对中医中药或许只知皮毛,医生开药前和患者用药前都必须慎重。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大自然的变迁、疾病的复杂化以及社会的变革,中药从种植到使用方法可能还有许多的不同。我们所能掌控的就是中药的科学选择和合理应用,这是使用中药“趋利避害”的重要要素。

大量不合理用药的残酷现实常令我们扼腕!无论什么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用到药物,药物进入我们的体内,就给予我们希望,承载着生命所托,它可能会治好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它不会因你是何种人种,或者贫富强弱而“垂青”于谁,或“怠慢”于谁,完全在于你选择和使用的对与错。因此对使用药物、选取药物要十分慎重,不可随意,自始至终怀有敬畏之心,要把它看成上帝赐给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武器,用好它,以利我们自己的健康。

猜你喜欢
保健品药品中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保健品知识ABC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