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导师素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2016-03-18 07:58江阳张莉祁小四唐延林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创新型导师

江阳张莉祁小四唐延林

(1、贵州大学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提高导师素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江阳1张莉2祁小四1唐延林1

(1、贵州大学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导师素质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因素。导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创新意识,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并不断提炼总结,努力成为创新型的导师。同时还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承担导师责任,才能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导师;研究生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毫无疑问,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研究生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的创新中作用越来越大,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状况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廖和平等人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审视和思考,指出我国培养的研究生普遍创新素质不高,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创新思维、创新知识结构较弱,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培养和管理机制,评价体制,教育理念,学术环境,课程体系,培养经费都影响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许多文章也提出对策,并进行实践。

在众多讨论中,都强调了导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李萍还对西部省份(贵州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体制的关系进行实证调查,也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先决条件。作者作为西部高校的一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就自己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导师素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体会。

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始终贯穿着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影响。无论是知识传授,成绩的评定,论文选题,还是科研成果鉴定,论文审核,导师的意见都是臻关重要的。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不仅在学习期间,甚至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是强有力的。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无处不在。不仅导师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素质,价值取向也是学生的榜样。可以说,导师不仅在知识、能力、思维方面培养学生,也在人格和价值观上塑造学生。正因为导师对学生的引导性、榜样性、权威性,导师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是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所言,他获得诺奖的六大必要条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有优秀的导师”。

创新(Innovation)/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创新就是在现有的知识、方法、产品、工艺等方面,创新性地发现新事物,进而获得有益的效果。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者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新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改革方面的能力”。“创新”一定要创造出新的事物:新概念、新理论、新设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决不是重复、模仿、简单的改良和推广。

如上所述,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要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创新型的优秀导师。

正确的价值观是创新人才的思想基础。正如习总书记强调,高等学校是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阵地。要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导师就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具有核心价值观。导师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不畏艰难,不计名利,勇于探索,如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如屠呦呦等在科学道路上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科学家们,努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创新型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昂扬正气,高尚品格的人。

要成为创新型导师,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导师首先要有正确的研究动机,本着对科学和学术研究的热爱,特别是对本专业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渴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努力获得创新性、原创性的结果。若导师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急功近利,浅尝辄止,不对问题机理作深入探究,热衷于作重复简单的推广工作,追求论文数量,而不把研究的目标设定在创新的层面,何以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导师有创新意识,有进取心,努力开展创新学术活动,自然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构建更为厚重、宽广的知识结构。导师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本质理解更为透彻,对前沿科技领域的动向更加了解,知识结构向纵深方向扩充。对本学科领域的深入,向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的扩展,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才能提升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创新活动中的判断力和前瞻性,提高创新的高度和深度。导师只有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成为创新型导师,就要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创新活动,不断凝练出创新思维特征。创新思维应具有求异性和新颖性,不能仅用常规的一般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捕捉研究前沿信息,重构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揭示事物之间本质联系;通过综合各种知识信息,并系统化,条理化,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对于复杂多变的事物,多方向,多维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在分析比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其在“山穷水尽”之时,从有意识思维过渡到无意识思维的自由重构中,出现跨越式的思维灵感,潜意识下开发创新能力资源,从而呈现出“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总之,只有创新型的导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体会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才能把创新活动中的真切体会融入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导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还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的教育理念起着导向性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三方面上,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没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塑造研究生的创新人格。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导师和学生关系,除了教和学的关系,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导师和学生在创新思考和创新活动中合作,教学相长,促进创新。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统一标准,而忽视个体差别。学生由于背景,兴趣不同,统一的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新的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塑造,在导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术平等,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个性、独创性,“不拘一格降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落脚点是导师的责任心,创新型导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自己努力进行创新实践,还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创新学术研究中的体会、经验、教训,融入到学生的教育环节中,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问卷调查和平时对研究生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在导师合理地指导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才得到充分发挥。若导师缺乏对教学的责任心,甚至“放任自流”,把学生当“劳动力”,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担起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重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创新型的导师。导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着力提高创新意识,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并有意识的总结提高。特别的,导师要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更新教育理念,以对祖国、对人民和对学生负责任的精神,切实履行导师的神圣职责,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研究生。

[1]廖和平,高文华,王克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2]袁本涛,延毡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20.

[3]陈红,杨凌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J].2009(8):99-101.

[5]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6):51-54.

[6]李萍.培养体制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48-53.

[7]金晓晨.发挥导师作用解决研究生培养的问题[J].教育教学方法论坛,2014:13-14.

[8]杨文强.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key factor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Tutors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 of light,improve the meaning of innovation,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practice,and constantly refine summary,and strive to become an innovative mentor.At the same time,we must renew the educational concept,an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graduates.

tutor;postgraduate training;innovative quality

C961

A

2096-000X(2016)19-0017-02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黔教研合JG字[2013]003);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019);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2012003)。

江阳(1975-),男,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大学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光纤通信系统,光子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创新型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V eraW an g
导师榜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