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总目录

2016-03-19 04:42
当代外语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料库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总目录

特稿

学问、独创与理论框架——英美文学专家常耀信教授访谈

常耀信柳士军 (1-1)

《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再版后记

瞿世镜 (1-1)

在博客上研究词汇问题

冯志伟 (1-3)

翻译中华典籍传播神州文化——全国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

王宏印访谈录

王宏印李绍青 (3-1)

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

周流溪 (4-1)

语言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

张绍杰 (5-1)

“致广大而尽精微”——蒋洪新教授访谈录

蒋洪新叶冬 (6-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韩礼德

专题访谈录

韩礼德何远秀杨炳钧 (7-1)

对原文注释的理解与取舍:典籍外译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为例

黄国文 (8-1)

外语课堂研究:回顾与展望

徐锦芬 (9-1)

林语堂: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

杨仁敬 (10-1)

百年华光,国之大璋——纪念许国璋先生

仲伟合 (11-1)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纪念许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

胡壮麟 (11-2)

“哲人已逝,哲学遗产至富,学术之幸,学人之幸!”——纪念许国璋先生诞辰100

周年

黄国文 11- 6)

外语学科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略论许国璋外语教育思想三观

沈骑 (11-11)

万树桃李几忆君岁岁花开报师恩——追思许国璋先生

常凤岐 (11-15)

英语教育:国家需求和学校使命

叶兴国 (12-1)

关于新常态下翻译教育协同创新的几点思考

叶兴国 (12-5)

新常态下的英语教学创新

叶兴国 (12-9)

语言学

适用语言学专栏·理论篇 主持人语

王振华 (1-5)

形式标记功能解释的矛盾及其消解——以代用代词it的隐性纯理功能为例

董保华 (1-6)

语言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意义生成——系统功能意义学语类分析

张先刚 (1-14)

判断和鉴赏中的错位现象对比分析

李雪娇 (1-20)

语篇生成者与接受者互动的功能-认知机制——以一则美国单口相声语篇为例

李晶 (1-25)

汉语归附小句在翻译中的及物性转换

赵晶 (2-8)

语音演变的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邱春安 (2-13)

英汉学术书评中投射结构的评价

研究

周惠刘永兵 (2-18)

当代西方新修辞学理论研究——格局与范式

冯志国 (2-24)

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good”评价意义的

再现研究

胡开宝马秀奇 (3-7)

英汉平行历时语料库的创建与语料检索

黄万丽秦洪武 (3-14)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隐喻汉译研究

刘慧丹胡开宝 (3-20)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虚化动词的应用研究——以“做”和“作”为例

李晓倩 (3-26)

日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发展的研究

张建华 (3-31)

评价系统:历史、现状与未来

郇昌鹏吴灿中 (4-15)

关于同一事件的英语社论的结尾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

赵民 (4-23)

跨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言据性及其人际意义

俞碧芳 (4-29)

基于语料库的作为态度资源的明喻研究

赵春雨 (4-37)

历史语用学视角下的语法化——以providing(that)和provided(that)为例

刘承宇胡曼妮 (5-5)

认知语用学视野下的类同话语研究

余盛明 (5-11)

加的夫语法视阈下的现代汉语“使”字结构研究

张敬源夏静 (5-17)

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

张玮谢朝群 (5-23)

递送事件及其变式

魏小兰 (5-29)

适用语言学专栏·法律语篇分析篇

主持人语

王品 (6-4)

身份建构的态度资源——以《悉尼先锋晨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为例

田华静 (6-5)

《慕尼黑协定》中的权势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鲍柳伢 (6-12)

辩护律师人际策略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于梅欣 (6-17)

试论儿童进入成人语言阶段的判断标准

朱永生 (7-4)

语境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语境论题的语言学学理意义

韩彩英武娜 (7-8)

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同语的语境效果和

生成动因

范振强 (7-12)

在线购物会话中的寒暄语变异研究

李慧李泉灏乔权帝 (7-17)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毛俊涵 (7-23)

冲突话语中缓和策略使用的人际语用理据

吉锡媛 (7-30)

从隐性范畴和渐变群的视角认识汉语动词的限定性

杨炳钧 (8-6)

国内外复合词加工研究述评

赵蔚 (8-11)

类指句的入场问题

黄蓓 (8-18)

当代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席小明博士访谈录

席小明李清华 (8-26)

适用语言学专栏·多模态话语分析篇

主持人语

张德禄 (9-7)

多模态历史教科书中评价语义的图文双重建构

石春煦王振华 (9-8)

语言语篇与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对比——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瞿桃 (9-14)

格林海姆·洛雷拼贴小说《女性世界》两版封面的多模态文体对比研究

雷茜张德禄 (9-20)

中国大学生外语多元读写能力评估框架探索

刘睿张德禄 (9-26)

语用学专栏主持人语:语用学视阈下广告话语的多维研究

陈新仁 (9-32)

广告语言中指称模糊的认知语用解读——以汽车广告为例

沈星辰陈新仁 (9-33)

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身份建构变迁:历史社交语用学视角

王雪玉 (9-39)

广告模糊语误导的社会心理机制:批评语用分析

钱永红 (9-44)

微电影广告中的模因策略探析

吴珏姚雅滟 (9-49)

语言的最简思想——与宇宙同构

赵彦春叶友珍 (10-4)

结构因素与汉语普通话自然话语两音节韵律词音高特征的交互性

郭中子 (10-10)

语言、意向行为与价值变换——“假装”别于“说谎”与“欺骗”的符号学阐释

杜世洪查尔斯·皮尔森 (10-19)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章柏成 (12-14)

中动词的性质与中动结构的构造

杨永忠 (12-19)

动态测量与二语学习研究综述

王华 (12-25)

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创新——论斯金纳《言语行为》中新词的使用

蒋道华 (12-31)

英语语言学著作中前言语篇的评价资源分析

余志谋曾蕾 (12-38)

论形态学能产性的制约因素

胡艺芹 (12-42)

试论思维意义动词隐喻机制

彭玉海吕烨 (11-18)

图形-背景关系的可逆性与转喻的认知机制

卢军羽 (11-24)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汉爱情隐喻的哲学基础与文化映射

贺杰周流溪 (11-30)

论多模态话语分析中视觉素养的重要性

叶起昌赵新 (11-36)

外语教学与研究

基于MALQ的不同听力水平英语学习者元认知意识研究

张拥政于翠红 (1-32)

寓教于“行”:二语教师在修正性反馈中的非言语行为

王伟清唐伟玲 (1-39)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习得研究

吴光亭 (1-46)

本科生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解析

彭宣维于丽 (2-29)

汉语二语关系从句产出研究——类型学视角

李金满 (2-34)

从英语教材元语言序列看短语教学设计——一项基于共选理论视角的研究

梁红梅 (2-40)

丹麦奥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

谢柯吴旭 (2-50)

大学英语听力低分者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甘丽华 (3-36)

关于走向文化自觉的英语实践课程范式的思考

杨劲松 (3-40)

二语学习者词汇心理特征的动态变化研究

易保树倪传斌 (4-43)

中国大学生语料库辅助外语写作态度调查

张英雷蕾 (4-49)

翻转课堂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钟小立 (4-54)

以评促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反馈应用研究

王捷 (5-35)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商务计划》“顶石”课程设置为例

佟敏强 (5-41)

建构商务英语语言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李朝 (5-47)

元语言与外语视听说课教学

刘东霞谢作姣 (5-51)

从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意义

张军刘艳红 (6-23)

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研究的ELF范式及对“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范勇 (6-29)

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社会文化探究——学习者身份建构视角

龚嵘 (6-34)

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六问——基于外国语言文学案例

毛浩然 (7-35)

从四大理论/教学框架看任务教学研究的发展

袁芳远 (7-40)

纠错反馈策略与语言错误类型对学生纠错质量的交互影响

吴炜 (7-47)

基于教育大数据时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黄文星 (7-53)

英语通用语研究及其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滕延江 (8-31)

中国学生英语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基于中国当代英语教育名家叙事的考查

常海潮 (8-37)

亚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张晓庆马蓉 (8-43)

大数据时代MOOCs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闵阅老青 (8-49)

英语演讲学科教学知识

冯瑞敏 (9-52)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使用研究的特征、视角与启示

马艳李丽生 (9-58)

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

邱谊萌 (9-65)

二语教师话语中的修补启动

姚剑鹏 (9-70)

二语形态-句法习得关键期假说的ERP研究综述

杨连瑞马菲菲陈士法刘辉 (10-25)

英语专业学生网络超文本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

王艳萍 (10-30)

大学英语数字化写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调查

吕海霞安晓灿 (10-36)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质量评估: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Rasch模型的数据分析

张琳陈琳丽 (10-4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问题研究

常俊跃于欣慧 (11-40)

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积极互赖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章木林宋红波 (11-44)

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ESP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

王振英 (11-50)

培养复合人才、注重人文教育、拓宽国际视野——继续深化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甄凤超 (11-54)

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感谢语情境的语用意识研究:性别角色与社会情境

蔡晨汪茵茵 (12-46)

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与启示

齐桂芹 (12-53)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田义晟 (12-57)

翻译研究

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现状透析

朱振武袁俊卿 (1-53)

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新进展

李涛徐芳 (1-59)

中国MTI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

周芹芹 (2-56)

语篇翻译与语篇翻译教学整合论

冯全功 (2-63)

重塑的经典——评《阿Q正传》的补偿性风格传译

崔艳秋 (2-68)

兼容不同视阈,逼近经典内涵——刘殿爵先生《论语》三个英译本的诠释学视角研究

陶友兰 (3-44)

基于完形理论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可译性阐释

李英垣吴钰煜 (3-52)

机器翻译与噪音诗学

李忠庆 (4-59)

论翻译的目的和策略——以《红楼梦》的译介为例

陈科芳 (4-66)

显化假说普遍性之再思考——以招股章程中的连接词翻译为例

潘韩婷 (4-71)

奇幻型儿童小说语言资源运用及其翻译研究——以Alice in Wonderland及其汉语翻译为例

张道振 (6-40)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以2014年国内引进的英文电影为例

司显柱田广山 (6-46)

洋商对近代中国商人的身份建构

黄静茹 (6-67)

从获奖流行语解读日本社会及其民族价值观

江夏瑠霞许慈恵 (6-73)

译入语体的选择与现代性别身份的建构——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的译入语体

罗列 (8-55)

女性译者主体性探究——析戴乃迭英译《沉重的翅膀》

张生祥汪佳丽 (8-63)

宗教语言英译的伦理透视——《水浒传》英译本对比研究之一

耿智刘英蘋 (8-70)

公示语翻译语料库的研究与建设

吕和发蒋璐周剑波等 (10-48)

翻译中的神韵工笔画——《巴比特》汉译本之审美再现

高源冯奇 (10-55)

习近平重要论述的诗学特征及其翻译:软实力视角

陈伟 (11-59)

消闲读物,启蒙利器——近代西方科学小说译介研究

袁丽梅 (11-66)

“一带一路”战略愿景下的翻译教学与研究——第三届岭南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会综述

贺显斌余娟 (11-70)

汉语文学作品英译的信息布局对语篇建构的作用——以《醉翁亭记》第一段的三个英译文为例

李明 (12-60)

论语篇翻译中话题与主语的通达机制

钟书能游丽平张云霞 (12-65)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专业词典编纂方式探索

张玉双管新潮 (12-69)

文学理论与批评

小说《白鲸》中埃哈伯人格的“脸面性”解读

康有金朱碧荣 (1-65)

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

林玉珍 (1-70)

焦虑的形式与意义:西尔维亚·普拉斯自白诗的精神分析

曾巍 (3-57)

论《特洛勒斯与克丽西德》中的爱的伦理

李安 (3-63)

凯瑟琳·贝尔西的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趣味论考辨

王进 (3-68)

华兹华斯的实验精神对英国诗艺的新发展——论《抒情歌谣集》中传统歌谣影响下的戏剧性

技巧

骆谋贝 (3-73)

含泪的微笑——重访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快感

何伟文 (5-56)

《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刘茂生王英 (5-62)

自然圆融的境界——论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华严思想

李顺春李寒 (6-50)

存在、伦理、身份——论菲利普·罗斯创作中的身体叙事

李俊宇 (6-56)

技术哲学主要思想在唐·德里罗《大都会》

中的回响

彭阳辉 (6-62)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以外——娜奥米·龙·马吉特访谈录

娜奥米·龙·马吉特罗良功 (7-58)

光滑思维下身份认同的流动——论谭恩美的自传

小说《接骨师的女儿》

开一心 (7-64)

论《亲缘》中的“语言”诉求

吴素贞 (7-72)

当代美国后启示录小说创作与研究评析

陈爱华 (10-61)

戴·赫·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意象观

邵珊何江胜 (10-67)

书评

开启语言评估与测试的大门——《探索语言评估与测试:行动中的语言》评介

郭凯金檀 (2-74)

话语分析的整体路径——《如何做话语分析:一个工具箱》述评

姚晓东 (5-67)

《二语写作发展多视角研究》述评

靳红玉 (5-69)

21世纪翻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评《翻译学研究指南》

王宏梅阳春 (5-72)

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话语分析与媒体态度》评介

徐芳李涛 (8-74)

《国之考——中国大学英语考试的社会和教育效应》述评

杨宏波辜向东 (10-72)

《Routledge语言测试手册》评介

徐鹰 (10-75)

《二语学习理论(第三版)》评介

张凯彭梅 (11-71)

《二语习得中的重要话题》评介

常辉徐俪珑 (11-74)

《未知世界:透过“大数据”棱镜窥探人类文化》述介

邵斌陈晶晶 (12-74)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A Hypothesis for the Basic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Four Tactical Measures Influencing the Futur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by QIAN Guanlian,p.9

Part One: A hypothesis for the Basic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AFLL, hence); 1.1 The BAFLL; 1.2 The three foundations and one core of the BAFLL;

Part Two: There are the four tactical measures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LT) in the future. 2.1 We do need the cultured function of FLT;2.2 It is necessary “to remain alert to a very real danger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light of the latest scientific advances” by Chomsky(briefly, ‘Chomsky’s alert’); 2.3 There is no necessity to begin FLT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2.4 Reading-aloud is also counted as one of the tactical measures in FLT.

The basic approach to FLL includes 10-year-span (for learners in middle schools,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 30 minutes for reading loudly every day + 1 paragraph (taken from textbooks) every week for learners to be repeated from memory + 50 books in the original within 10 years. for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reading + 300 pages within 10 years. for learners to do writing exercises +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 giving their classes in their foreign languages.

The core of the BAFLL (10 years.) is that we use organs of our own bodies such as ears, eyes, tongues in addition to brains and hands, instead of extremely complex electrical teaching equipments beyond our bodies, so as to accumulate the sense of sound and the sense of language. All this is immensely beneficial to giving full scope to learners’ creativity and to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ir potential. By the way, we can save a great number of investments as well as much time and energy.

In this world, what is scientific,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tends to be simple and convenient. So, in FLT any scheme or program or project should not be designed extremely complexly, gigantically and expensively. Thus, we can have our future of FLT in our pockets.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Per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by ZHANG Delu, p.14

The present article studies the status of Englis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proposes the goal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ly qualified English major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ways of designing the reform an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We argue that English education need to be developed, reformed, and planned, and need to take actual measures and a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daptability: A Study of Carlos Rojas’ Translation, by ZHU Zhenwu & ZHANG Huiying, p.59

Yan Lianke’s novels, especially the English version ofShouHuo, namelyLenin’sKisses, soon were in the spotlight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fter Yan reaped Kafka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adoption of appropriate method and theory for translation became a hot topic.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how Carlos Rojas, the translator of Yan’s fiction, exerted his initiativ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work. He us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ke transformation, adding and deletion, coinage and free translation to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finally introduced this Chinese literary work into the English world successfully.

猜你喜欢
语料库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