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视域下MOOC的混合式学习探索

2016-03-19 15:15李普华薛宏丽赵玉涛
高校教育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评价课堂教学

李普华,薛宏丽,赵玉涛

(江苏大学 教务处, 江苏 镇江 212013)



多主体视域下MOOC的混合式学习探索

李普华,薛宏丽,赵玉涛

(江苏大学 教务处, 江苏 镇江 212013)

从学习者角度来看,MOOC具有内容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开放等特征,使得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更易被接受。从教师角度来看,它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过程从“教”向“学”的转变,教学中心从“师”向“生”的转变,教学评价从“结果”向“过程”的转变。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但在推进过程中,学习者面临学业负担增加,教师面临教改动力不足,管理者面临统筹推进受限等问题。为此,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应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多主体视域;混合式学习;慕课;教学改革

随着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传播,教育者与广大IT人士不禁直呼这是一场教育风暴革命的开始。有人说MOOC是技术的创新,也有人说MOOC是教育理念的创新,但反思近年MOOC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MOOC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教育产品,其关注的中心问题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有效性、师生互动、过程评价等本质问题。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5年11月6日,近三年以“慕课”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分别为2013年109篇,2014年809篇,2015年1 643篇;以“MOOC”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分别为2013年195篇,2014年1 108篇,2015年1 841篇;以“MOOCs”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分别为2013年118篇,2014年509篇,2015年634篇。可见对于MOOC研究的程度和范围都在逐年加大。为此,文章将从学习者、教师、管理者等不同主体角度分析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价值及其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 基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

从当前的理论来看,MOOC有着不同的学习理论基础,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基于内容的MOOC(xMOOC)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知识的传播与复制;基于社会网络的MOOC(cMOOC)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知识的联结与学习网络的创建;基于任务的MOOC(tMOOC)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复杂技能的掌握[1]。与其他网络课程相比,学习者乐于接受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MOOC内容的优质性

目前开设MOOC的平台主要包括Coursera、Udacity和edX等国际巨头,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中文MOOC平台。从当前MOOC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其课程建设主体主要来源于名校、名教授,由融资公司(企业)或者高校投入经费对上线课程进行制作、包装、宣传等,对课程本身、教学团队、制作团队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保证了课程的前瞻性、完善性、优质性。

(二) MOOC课程的开放性

据统计,截至2016 年2 月,Courser平台已有将近1 800万名学员注册学习,140所合作单位开设了1 800余门课程。MOOC作为一种线上课程,相较于传统课程来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时空限制,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学习,加上强大的专业公司团队支持,MOOC的实际运行与后期维护相对较为完善,更增强了其作为线上课程的开放程度。正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达夫妮·科勒(Daphne Koller)所言,MOOC 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不收取钱或只收取很低的费用,更多的学生便可以接受优质教育资源[2]。

(三) MOOC形式的多样性

MOOC主要采用知识碎片化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是录屏、教学实录、特效动画等多种形式,更加考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胜心等,激发了学生围观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使得他们不仅可以免费接受世界范围内知名高校、著名教授的优质课程,还有机会与相关教师、学生进行线下交流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基于教师的角度分析

MOOC课程单个章节授课时间更短、针对性更强、共享性更高,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尽量多的知识,避免无效授课内容的影响。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教师作为指导者,关注对象从教师教什么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什么,真正促使教学过程从“教”转向“学”;知识构建以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各类知识点,促使教学中心从“师”转向“生”;教学评价采用阶段式、过程性评价,以“过关式”“目标式”知识点考核为主要评价形式,促进教学评价从“结果”转向“过程”。

(一) 促进教学过程从“教”转向“学”

传统课程中,教师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往往限定了知识探究的边界,学习者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预先计划好的[3]。MOOC则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对于课程知识点、学生学习需求、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讨论交流等多方面的数据统一处理,教师可以全面、实时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通过课程论坛师生互动、讨论小组生生互动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即了解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点、有多少知识点存在问题,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学习问题,促进教学过程从“教”转向“学”。

(二) 促进教学中心从“师”转向“生”

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认为,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条件:客观上,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主观上,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心向,即学习者具有把新的学习材料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动机和兴趣[4]。但受限于传统师生关系及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需要完成较多的知识点传授,教师从事教学时很难关注到学生主体,致使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不仅延长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增加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时间),也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在实际课堂中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结果和学习问题,有效解决了教师“教”与学生“学”重、难点不对称的问题,促使教学中心从“师”向“生”转变。

(三) 促进教学评价从“结果”转向“过程”

传统课程学习评价往往用“作业+考勤+考试”来综合测评,但是最终考核结果仍是以考试结果为主要形式的成绩认定,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更缺少相关学习动机、学习过程等情况的分析。而MOOC基于学习的章节测验与考核较多,多次测评不仅能测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利用智能化的现代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利用可视化统计表单呈现给学习者真实的学习数据,督促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程,评价从检查学生的监控管理手段转为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5]。这种连贯式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有效掌握学习标准和学习目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一位参与Coursera平台MOOC课程的学习者表示,在MOOC中,自己学习的成就感和交流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与者会对你的作业进行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给自己提供了信心和动力[6]。

三、 基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

我国受教育人口较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势必要求学校教育更注重内涵式发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内外教育公平成为内涵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混合式学习从形式上看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的结合,但其更深的层次还包含了不同学习理论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集体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混合[7]。为此,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对于中国教育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MOOC将学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分割为知识碎片,按照逻辑推理建构起一个以知识学习为整体目标的体系,方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段多次学习。其作为中国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即教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在线发布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提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且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主要学习问题,进行情感、价值交流;学生通过课后复习、习题训练、师生讨论等,强化学习成果。2012年秋,edX项目与圣何塞州立大学(SanJose State University,SJSU)展开合作试验,测试edX平台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力。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混合式课程学习的班级,学习者期末测试通过率由55%提高到91%[8]。无形之中,课堂教学与MOOC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解放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双手,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指导者、帮助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这对于深入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 持续促进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几千门,其余各级精品课程更是不计其数。但我国现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往往处于“静止”状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了课程本身的质量,却忽略了课程的实际影响力、受众性、共享性等问题,如何让优质课程真正共享使用成为未来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MOOC通过设计团队、教学团队等完成了课程制作、线上教学、课堂互动、课程认证、内容更新、学分互认等一系列持续投入的课程建设过程,实现了对教师、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使得课程的“内在活力”显著增加,促进了资源共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MOOC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9]。

(三) 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不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而且包括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通过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考试入学形式改革等,我国初步实现了入学的教育机会公平,但教育过程在区域间,甚至于区域内都还有较大差异。MOOC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10]。MOOC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全球共享,解除了因地域、学校、教师等限制条件带来的教育过程不公平问题;由于课程学习资源的统一优质性,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多次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最终通过统一的MOOC教学管理平台发放教授认证的课程证书实现了课程学习结果的公平。与传统教学采用的内部评价相比,教育结果评价更加开放、多元,这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 推进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基于MOOC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但在推进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我国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一) 学生学业负担增加

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学习形式,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育改革都是推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动机、未能理解材料内容、无人可以求助、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等原因,致使MOOC的退学率高达90%[11]。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要全程完成一门MOOC需要付出较多时间来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作业、参加考核等,与学生学习一门普通校内课程来比,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退出。为此,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统筹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完成率和成就感。

(二) 教师教改动力不足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引吸引了部分优秀教师借助优质MOOC平台主动改革现有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一步凝练教学成果。然而,其在现实教学改革中碰到了不少问题,如现有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与开展混合式教学不适应,制作MOOC投入时间、经费较多,对于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短期内难以认定等,这使得推进教学改革仅仅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并无具体的实施标准、技术团队、成果认定等办法,广大教师往往将计划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作为一小部分学生的改革试点,无法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成效有限。

(三) 管理者统筹推进受限

对于管理者来说,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推进教学形式、手段、模式改革,更可以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同时可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从当前的课程建设成本来看,数十万打造一门豪华型MOOC并给予重金奖励的院校不在少数,但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在教学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大笔经费建设MOOC受到限制;同时,在MOOC建设、运行、管理、分析等过程中,都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保障支持,要统筹多部门技术人员、多方资源也成为制约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瓶颈。

五、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举措

克里斯多夫·梅内尔( Christoph Meinel) 教授坦言:“MOOC 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因为传统的大学校园的物理限制,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的、更大的市场。”[12]MOOC作为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教育产物,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作为MOOC建设。从学校教学改革需要来说,我们应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推广网络在线学习方式,改变MOOC“墙外热、墙内冷”的状态,推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发展的综合改革。

(一)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自主学习理念,拓展发展空间

在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多样便捷,但如何处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ed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Attnang Aganva)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谈到,“慕课”学习需要学生很强的学习主动性[13]。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逐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构建“传统授课+自主学习”的立体化课堂,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自主控制相应的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创设学生可以有效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获得解答,最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其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换;结合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开展生生互评的同时,帮助其深入了解课程评价体系,使其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实现对课程知识结构的再认识,完成从“学习者”向“掌握者”的转变。

(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抱着教材、守着教材,致使课程教学内容的吸引度不高。MOOC则针对当前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的弊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实时更新,主要表现在内容更新颖、形式更灵活、助教更广泛等方面,学生可接受多主体的教学服务。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也需尽快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如学习效果、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还要关注课程的共享性、持续更新情况、师生互动等,结合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等,实现学生、教师、督导等多主体和学习动因、行为分析、学习结果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不少教师反映准备MOOC课程的历程让他们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所举的例子、所设计的作业等,对于课程教学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14]。

(三) 统筹教学综合改革,协同共建教学资源,推进课程建设

当前教育发展已经到了“更加关注内涵、更加注重质量”的转型时期,面对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教育质量最终只能由学生说了算。MOOC运行包括网络教学传输与交互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以及根据网络整合起来的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学生、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等要素[15]。智能化学习设备终端已经基本普及,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度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应借助现代智能设备开展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更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借助课堂提问、研讨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实现建设课程与应用课程相结合、边建边用,统筹推进教学理念、技术、模式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MOOC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深入融合的产物,并非将线下课堂搬到了网上,而是借助互联网的实时传播、广泛扩散、人机交互等特点,在传统教学改革面临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师生互动”等重大问题方面取得了实际、可操作的突破。在当前教育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国际教育竞争逐步加大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学校类型、定位和师生特点,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主动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推进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在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改革传统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在逐步优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完全、充分的多方面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与人格全面发展。

[ 1 ] 贺 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A):3-〗7.

[ 2 ] Maslen G.MOOCs Challenge Higher Education’s Business Models[EB/OL].(2012-〗08-〗31) [2016-〗02-〗24].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article.php? story= 20120831103842302&query=MOOC.

[ 3 ] 李 青,王 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 4 ] 皮连生.学和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8.

[ 5 ] 王 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 6 ] 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EB/OL]. (2013-〗05-〗06)[2016-〗02-〗24].http://www.edu.cn/li_lun_yj_1652/20130506/t20130506_938989.shtml.

[ 7 ]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 8 ] 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 9 ]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and edX Expand Course to CSU Campuses [EB/OL].(2015-〗07-〗04)[2016-〗02-〗24].https://www.edx.org/blog/Sa-njosestateuniversity Edxexpand.U2UkkvmSzvs.

[10] 邬大光,别敦荣,贺祖斌.2013年高等教育改革重要课题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4,8(2):1-〗5.

[11] Hewa K F, Cheung W S.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EducationalResearchReview,2014(12):45-〗58.

[12] Zhuv 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 Threat or Opportunity to Universities?[EB/OL].(2012-〗09-〗06)[2016-〗02-〗24].http://www.Forbes.com/sites/sap/2012/09/06/massive-open-online-course-a-threat-or-opportunity-to-universities/.

[13] 邓 晖. “面对MOOCs,中国大学一要大胆,二要创新”——专访ed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N].光明日报,2013-〗10-〗11(06).

[14] 高 地,吴 桐.美国“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前沿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5,9(4):49-〗54.

[15] 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8(5):34-〗40.

(责任编辑 刘 伦)Analysis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MOOC from the Multi-Agent Perspective

LIPuhua,XUEHongli,ZHAOYutao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Affairs,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learners, MOOC have such features as high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open curriculum and so on, and all these make the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MOOC easier to be accepted and spread. From the point of teachers, MOOC can promote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to shift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instructional center from teacher to student,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from outcome to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managers, MOOC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promote resource sharing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fairness. Bu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MOOC, it will bring such problems as increasing learners′ academic burden, lack of teaching reform motives on the part of teachers, difficulty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reform by managers, etc. In recognition of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build divers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construct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MOOC if we are to conduct instruction reform and to enhance instructional quality in this new era.

the multi-agent perspective;blended learning;MOOC;instructional reform

2016-〗04-〗1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4YJC880042);江苏省教改课题重中之重项目(2015JSJG007);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课题(2016-17);江苏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5JGYB042)

李普华,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 2016-〗10-〗29

10.13316/j.cnki.jhem.20161029.016

G642

A

1673-8381(2016)06-0088-05

薛宏丽,副教授,江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从事机械工程与教学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1029.1955.032.html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