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要“百花齐放”

2016-03-21 06:08江西省临川二中廖淑云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情境

江西省临川二中 廖淑云

高中诗歌教学要“百花齐放”

江西省临川二中 廖淑云

诗词在教学中呈现较为重要的意义,特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知识。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中诗歌教学应创建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运用的多元化与多样化,以保证学生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审美水平。

诗歌教学 高中语文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师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会影响学生的诗歌学习。一是,教师不喜欢诗歌,导致授课积极性不高。教师本身不是很懂诗歌,教学时会力不从心。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以诵读法居多。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知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诗歌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三是,诗歌教学讲解内容重字面理解,轻感情体悟。部分教师侧重于向学生解释诗歌的字面意思,侧重于灌输诗歌的声韵格律、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等汉语知识和写作技法。这种讲解方法完全忽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2.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诗歌的态度不端正。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只是为提高语文的考试分数。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不可能使其真正领悟诗歌的精髓。二是,学生对诗歌学习缺乏兴趣。一些学生学习诗歌的主要动力是为提高学习成绩,与考试无关的诗歌学生不去学习,这表现出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较低。三是,学生学习诗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高中生学习诗歌时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较少进行课前预习,也很少进行课后复习。部分学生学习诗歌时没有掌握鉴赏方法。

二、完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对策

1.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课堂所吸引,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

例如,教辛弃疾的《水龙吟》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却以文为业的诗词家。这段独特的从军经历让他的诗词染上独特的色彩。他是谁呢?他就是发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水龙吟》。”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以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

再如,教《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由此诗改编的歌曲,在柔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使学生进入诗歌如画的意境中。

2.反复诵读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它运用生动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对于诗歌,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例如,教《再别康桥》时,第一遍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学生听教师范读,要求听清节奏。第三遍,学生齐读,读出节奏。第四遍,学生默读,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第五遍,个别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情感。这样,每一次的读都有明确而有区别的任务,以不同的读的方式呈现。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诗句,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语感,在诵读中慢慢感受诗歌内在的思想美。学生在反复朗诵、品读这首诗的时候,力求背诵全诗。

3.品味鉴赏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生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品味鉴赏。“诗道贵在悟。”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鉴赏诗歌,使学生从中体会诗歌用词之巧妙,意蕴之深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的诀窍在于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常用的切入法有: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

例如,教《武陵春》时,教师可让学生找这首诗的“诗眼”——“愁”。由“愁”字入手,教师问学生这首诗哪些地方表现了词人的愁,词人为什么而愁,是怎样写愁的。教师以这个字提纲挈领,串起全文。

4.联想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教师的讲析再精彩,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联想、想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诗歌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

例如,教师教《山居秋暝》时,可运用联想手法,让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总之,诗歌教学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古诗词教学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语文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教育的受众和教学内容,寻求科学的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其进行整合、优化,不断探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人。

[1]伊 欣.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

[2]张小燕.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许得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教学[J].关爱明天,2016

ISSN2095-6711/Z01-2016-12-004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诗歌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