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视野初探

2016-03-21 06:08湖北省广水市广水办事处第三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学心理

湖北省广水市广水办事处第三小学 张 凌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视野初探

湖北省广水市广水办事处第三小学 张 凌

思想品德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活动承担着优化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任务。但是,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其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因此,要想切实优化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价值,学校需要从心理学方面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尽可能地使教学活动较好地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本文从心理学视野出发,探究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中小学思想品德 心理学视野 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将培养全体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每个学生及每个学段的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及心理需求。确保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较为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能推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地顺利、高效进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如何从心理学视野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心理学深度了解教育问题根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有效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笔者从心理学视角详细深度探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1.教师不重视与学生沟通。受社会角色、知识结构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地位平等的关系,导致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机会较为缺乏。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只能生硬接受教师的思想与观念。这种情况下,虽然从表面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实现了,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享有平等的对话权,他们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尊重,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产生隔阂,从而不愿参与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使教育质量下降。

2.没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仍旧沿袭传统的内容,即教师单方面确定统一性的、既定的、正面的理论与观念,针对当前社会上较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及思想言论等问题教师只字不提。教师将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等理念背道而驰。教育实践表明,缺乏全面性的教育活动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二、借助心理学高效解决教育现状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精神功能及心理现象的一门理论性及应用性学科,将其应用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学习低效的根本原因,从而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解决措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应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具体操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1.将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合教育活动中。心理学家把人的需求划分成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等类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爱,希望有较高的归属感。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全面了解并努力满足各个学生的正常的、合理的需求,热情、主动地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尽可能促使学生的思想向积极方面转变。

2.将心理学中的逆反理论应用到教育活动中。逆反心理是教育过程中学生产生的和教师意愿及意志相悖的心理现象,其可导致师生之间矛盾加深、情绪对立,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高质量、顺利进行。因此,消除与预防学生的对抗心理,是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成长特征,善于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对话与协商,以此更全面而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借助心理学优化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针对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与陈旧的现状,有效提高教育实效,需要教师积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借鉴与移植方法,以丰富与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心理通常是在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特点的学生身上有不尽相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间接或直接地对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产生作用。因此,教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测评工具、心理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发展趋势、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程度等有全面了解,借助角色扮演、认知疗法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心理咨询的功效更加显著与先进。通过咨询,教师能更加真实与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关注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心理咨询的技术、方法与原理,以帮助学生处理心理失衡、角色混乱等问题,从而较好地弥补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缺点,以此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

总之,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引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深度了解导致教育实效处于较低状态的根本原因,可为教师提供丰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从而快速扫除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障碍,切实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成效。

[1]王盼盼.思想品德课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吴继男.心理疏导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程 玲.论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方晓军.心理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才智,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2-008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心理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