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介入”,激活课堂
——浅谈介入式文本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21 06:08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葛艳秋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介入刘禹锡丑小鸭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 葛艳秋

完美“介入”,激活课堂
——浅谈介入式文本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 葛艳秋

介入式解读文本的方法走出了传统就文解文的文本解读方式,通过对比、印证、组合、类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介入 文本 教学

一、介入背景,铺平文本解读之路

刘禹锡18岁考取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他为人正直,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被贬为当时的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县衙内三间三厦的屋子,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刘禹锡毫不在意,还高兴地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教训他,当地知县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岸柳婆娑,又撰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很生气,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提笔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他的好朋友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这段资料生动有趣,交代了《陋室铭》的写作缘由,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与文章主旨相互观照,能让学生思考陋室究竟有多陋?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确实很简陋。刘禹锡面对临江的三间民房没有抱怨,反而感到新鲜;面对河边一间半的房子没有抱怨,反而怡然自乐;面对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没有指责,而是以山、水类比陋室,为自己的德馨而乐,为环境的清幽而乐,为来往人物的不俗而乐,为生活情趣的高雅而乐,为自己有古贤人的志趣和抱负而乐。身处逆境,当别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时候,当别人为逆境暗自垂泪到天明的时候,刘禹锡却能反问“何陋之有”。作者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这是本文的中心。

二、介入作品,提升文本解读高度

1.介入母本,增加文本解读的深度

因为篇幅关系,有些语文教材的文本在选入教材的时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或缩小或删改,相对于“母体文本”而言,学生读到的只能算是一个“子文本”。为更深入地解读,学生有时需要母本的介入。

例如,讲《苦弱个体的艰难抗争——〈丑小鸭〉课堂实录》时,为让学生体会丑小鸭所生活的世界,教师用多媒体介入删减的母本资料。

“这样,他们就到养鸡场里来了。场里响起了一阵可怕的喧闹声,因为有两个家族正在争夺一个鳝鱼头,而结果猫儿却把它抢走了。”

“你们如果看到那儿的一个老母鸭,你们就得把头低下来,因为她是这儿最有声望的人物。她有西班牙的血统——因为她长得非常胖。你们看,她的腿上有一块红布条。这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东西,也是一个鸭子可能得到的最大光荣:它的意义很大,说明人们不愿意失去她,动物和人统统都得认识她。”

考虑到篇幅,选入教材读本时这段文字被删减了。这段文字在文本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一个无聊透顶的世界、一个美丑不分和以丑为美的世界。那里的人们愚蠢又趋炎附势。这是丑小鸭受歧视和欺凌的根源,是丑小鸭逃离这个世界的必然。其实这段话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歧视,偏见,上层贵族腐朽的血统观念的荒唐可笑,羡慕虚荣、推崇浮饰物欲的生活方式的滑稽无聊。那只肥胖的老母鸭仅是因为有西班牙血统,便成了“这儿最有声望的人物”。鸡因为“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便得意非凡,自以为是一个皇帝,不可一世,气势汹汹,到处胡作非为。丑小鸭是安徒生生活的写照。丑小鸭生活的世界是安徒生生活世界的写照。学生单从文中的子文本中把这篇文章的主题理解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学生很难探究作品深刻的社会性主题。

由此可见,准确掌握教材,艺术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介入母本,有利于教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会使教师和学生的解读“向文本深处畅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连作品,拓展文本解读的宽度

有一些文本虽然是独立的,但它却拥有许多的“连锁文本”,如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作品,或是同一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教师要对这类作品有目的地介入拓展对比分析,拓展文本的宽度,拓宽师生教学、学习的视野,使教师和学生步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登上阅读的新高度。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的环境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但柳宗元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比较执着于现实,但其在诗歌《江雪》中表现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教师要抓住诗歌中的柳宗元与散文中的柳宗元的差异,加以分析,这比一味承认一个统一的柳宗元要深刻得多。

从相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寻求对比,是更为方便的介入式对比解读,能将主体作品的内在奥秘呈现出来。

总之,介入的实质是学习外延的扩大。介入的天地是广阔的,但介入本身不是目的。教师使用介入式文本解读教学的目的是激趣、启思、促悟,以达到借他山之石攻“本文”之玉的目的,从而激活课堂,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ISSN2095-6711/Z01-2016-12-0201

猜你喜欢
介入刘禹锡丑小鸭
赏牡丹
丑小鸭的蜕变
《刘禹锡 陋室铭》
《丑小鸭》后传
《丑小鸭》续编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