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2016-03-21 05:39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
成才 2016年1期
关键词:领导力学校课程

■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 屠 巍

■ 武汉市青山区教研室 肖钰明



“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屠巍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正在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动着创新2.0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兴服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推动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在“互联网+”下,教育这一最保守的行业已经发生实质变化,正在改变着生成着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在“互联网+教育”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师课程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变得更为重要。但是,新形势并没有引起我们许多教师高度重视,他们仍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愿意看到改变,不愿意接受改变,更不愿意主动改变。教师的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没有激发,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削弱,这极大地影响了新的教育生态的重建,未来课程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新常态,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概念界定

课程领导属于管理学范畴,容易让人误解是学校校长的应尽之责。但课程领导实质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组织行为学来理解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以达成课程发展的根本目标:提升课程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学生的学业成就、再造学校组织和文化。从中可以看出,课程领导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还应包括学校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程领导比校长的课程领导更重要。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以国家育人政策为核心目标纲领,对课程的影响、引领、指导、设计、实施的能力。在课程实践中,教师领导自己、领导团队以及影响他人参与课程的决策及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最终将影响学校的课程文化及课程价值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可概括为课程战略思想力、课程学习领悟力、课程设计创新力、课程技术整合力、课程实践影响力。面对信息化挑战,面对课程模式及实现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世界的扁平化与信息的快速直接交换,教师需积极应对,尤其是教师本人对课程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课程领导力也急需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不仅是全民终身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等客体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体现国家公平教育的需要。

二、“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表征分析

目前,教育的应试化倾向严重,教师课程领导力偏低,有学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传统学校课程管理体制阻碍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挥,教师自身的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能力不足,校长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更新等。在“互联网+教育”下,原生的课程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发生新的变化,教师课程领导力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各种新名词轰炸式地袭来不知所措,有些教师只相信现实世界,拒绝与虚拟世界同步;教师认为在应试化、功利化教育的背景下,只要执行好国家课程就行,不愿意承担更多地责任,对课程领导无兴趣;国际化观念淡漠,认为国际化课程离自己非常遥远,只要顾好现在就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不积极,专业培训都不想参加更不用说素质提高培训;学校的集体教研落实不够,教师过于自信,不善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教师课程领导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教师的主动学习能力不足,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不足,教育新观念更新不够,害怕成为新终端设备的“奴隶”,造成教师的国际化课程战略眼光短浅。在升学压力大的情况下,学校没有将更多的课程领导权还给教师,学校主要开设了升学的文化课程,而其它素质提高课程的开设严重不足,学生对现有课程的兴趣在逐渐减小,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建设失去兴趣和激情,更谈不上课程的实践。有些教师固守自己的传统课程观念,安于现状,拒绝改变,对各级各类的教学研究嗤之以鼻。在“互联网+”时代,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显得苍白,团队合作变成奢望,教师满足于自己的过去,对未来从未规划,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创新及实践等领导只能成为空想。

三、“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策略提升

“互联网+教育”下的课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有了更多的方便和灵活,可以与有共同志向的人一起创作,可以坐在家里与名校的学生一起学习,可以与大师对话,可以与更多的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适应这种尊重人性,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生态开放的新媒体课程,我们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放权于师,搭建平台,让学校力量成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力保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体验方式已经不同。所以,学校要加大“互联网+”时代的理论、理念、技术等各方面的培训,让教师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教师具备数字化思维和科技素养。

学校应该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引领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重新构建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校情的课程实施方案,改变“应试教育”课程观,发展“素质教育、特色教育、个性化教育”课程观,将课程权力还给教师,还给学生,以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及实施。对“互联网+教育”下的课程,学校的管理者还应更加开明与宽容,允许教师“试错”课程,为全媒体下的课程开发建设留有宽松的开发环境。

学校还要为教师课程领导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或研究,或交流,或展示,激发教师对课程领导的热情。例如开展优秀校本课程评选,开展优秀网络微课程评选,优秀移动终端拓展课程大赛等活动,用精神的及物质的奖励来肯定教师的付出。学校还可以与上级主管部门一起共同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及量规,用科学的大数据来指导课程的发展。学校还应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平台,个人空间建设,手机微信APP,广播电视等全媒体手段来展示教师对课程领导。

2.教师个人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反思提炼,让个人力量成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充足动力

教育信息全球化已经全面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互联网技术使得课程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的课程已经悄然兴起,手机、平板等互联网客户终端使得课程的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突破了年龄和性别。教师不能让自己慢慢地消失在“无知”中,要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要用思想的高度及跨界的胆识和魄力来充实自己。因此,教师个人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除了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外,还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自己专业理论发展的学习,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数字化教师”和“专业达人”。教师还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在研究试验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归纳,不断总结提炼,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建立自有施教的课程图谱,进行特色建设和改造,并植入“互联网+”的基因,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活动课程生活化,实践课程体验化,创新课程个性化,让更多地课程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师还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大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分析学生的课程诉求,还可以通过建立课程的数字徽章等认证制度,以激励学生进行选择性的深度学习。教师还要不断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提炼、升华,建设自适应学习系统,完善课程检测评价方法,运用大数据对所设课程进行评价分析,以掌握教师的课程领导情况。

3.教师还应组建团队,深入学生家长,深入社会,学会跨界融合,让团队力量成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力量源泉

课程是学校建设之本,是国家创新之源。教师不仅要积极贯彻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机制,还要挖掘社会资源,组建团队,领导“互联网+”时代下的课程建设。学生即课程,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充分利用课上的精彩演绎,充分收集课下的奇思妙想,这些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家长、朋友、官员,只要是热爱教育的,有专长的,有经验的人都可以成为课程建设的人力资源。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对这些社会资源进行跨界整合,及时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为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基于“互联网+”的STEAM课程的建设,这需要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及数学素养。但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同时具备以上素养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原有任教学科背景与STEAM可能的交集,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或将兴趣研究方向相投的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组建成团队,共同研发实施课程,共同分享课程果实。在研发实施过程中,教师吸取众人之所长,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谐了人际关系,凝聚了团队力量,同时也发展自己的课程领导力。

在“互联网+教育”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更要树立以生为本,终身发展的意识,认真地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积极融入互联网社会,善于学习,让自己“博学”起来,多“审问”多“慎思”多“明辨”多“笃行”,用“5w”(what,when,where,why,how)的钻研精神去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用“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去构筑教师课程领导新常态。

责任编辑成弘

课本古诗翻写

元日

■武汉市青山区教研室肖钰明

我从你的诗句

走进你的新年

听——

爆竹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爆响孩童的兴奋

闪亮庄户银须的笑颜

碎红跳跃异香穿越

雾岚洇染寒凝的村落与桑田

第一缕春风从门缝进来

厅堂上一家老幼围坐

一碗碗美味

释放着香甜

一杯杯屠苏

热腾着甘泉

涌起祝福声声

吹送春意绵绵

久违的笑意

伴着紫气东来

祈望吉祥常驻人间

吃好了接年饭

崭新的太阳洒着瑞气的金辉

随着人群相互拜年

辉映家家户户新换的桃符

好一幅人间祥和胜景史上无前

我从你的诗句走近了当年的你

你主持的变法刚刚一年

新垦良田水利修复民生回暖

又委重任再展身手雄心烈焰

我从你的诗句理解了壮志的你

陈腐苦痛落后该随旧年一去不复返

新景升腾大象当与一元伊始开先河

犹记“不畏浮云”“六朝旧事”大担当

动情“明月何时照我还”忘我的扬鞭

每当新年每逢换对联

想起记忆深处的你可望不可即的苍颜

附:(宋)王安石原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领导力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学校推介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