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程性评价走向“三强三优”——以《编写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

2016-03-21 05:39武汉市洪山区梨园小学晏晋芳
成才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白鲨习作目标

■ 武汉市洪山区梨园小学 晏晋芳



让过程性评价走向“三强三优”——以《编写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

■武汉市洪山区梨园小学晏晋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融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是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评价,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评价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笔者认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上应走向“三强”,主题上应走向“三优”,下文将以《编写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

一、过程性评价中的“三强”

让过程性评价在内容上走向“三强”,即关注情感强自信、关注方法强能力、关注目标强落实。过程哲学、过程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事物变化发展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出现一定的结果。而有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同一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过程来实现,但不同的过程有着不同的意义,过程往往有着许多结果以外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思想落实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关注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激起内心的共鸣,从而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1.关注情感强自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要体现情感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科学的评价对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案例一:这是一节童话故事创编作文课,课堂上,老师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一号主角大白鲨的外形特点,分三步走:①看。引导学生观看完大白鲨的一段视频。②画。画出自己印象中的大白鲨的模样。③说。抓住特点说说你画的大白鲨的模样。看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适度适人地点评:

“瞧你看得多认真呀,眼睛一眨不眨的,相信你对大白鲨一定有初步的认识啦,一定能画出你心目中的那个大白鲨的样子,期待你的画作哟,一分钟时间,开始吧!”

“画完的同学,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交换着欣赏欣赏,看看他的画突出了大白鲨的什么特点呢?谁是今天的卓越小画家、谁是今天的最佳评论员呢?”

“看看,你发言的时候落落大方、声音响亮,还能用眼神和同学们交流,真好!”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说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热情的点评能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性、赏识性点评可以激励“弱势群体”的同学敢说、敢写,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指正性点评可以鼓励优等学生不断挑战、创新。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善于辩论等给予肯定、表扬(可以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对准备充分、发言精彩者给予加分,等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老师们大可不必吝啬自己那表扬、激励的话语。

2.关注方法强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为实现这种积极的影响,必然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和引导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文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要关注到学生写作方法的掌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

刚才的案例中,学生在对照自己的画作描述大白鲨的外形特点时,老师的评价语言:

“真好,你在描述时注意了一定的顺序,先向我们介绍了大白鲨的头部、然后是身体、最后是它的大尾巴,从头到尾,这样就有条有理啦。”

“是呀,它的牙齿到底有多锋利呢,你还打了个比方呢,像尖尖的小刀,多形象呀!谁还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描述出大白鲨牙齿的锋利呢?”

评价促学,评价还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通过教学评价推动写作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注重学生习作的过程方法,包括积累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想象的方法、表达的方法、修改的方法、等方面。反映学生写作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并不断进步,提高写作水平。

3.关注目标强落实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目标,则会无头绪,指导也就缺乏方向。所谓明确,一是指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及分段分组目标认识要清楚,定位要准确;二是指具体的某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的目标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其实现。有些教师对总体目标以及分段分组目标认识不清。有时缺乏目标,随意教学;还有的目标零乱、面面俱到。这些都是目标不明确的具体表现。

作文课堂评价还要关注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评价中促进学生课时目标的落实。

如《编写童话故事》的案例中,课时目标是在习作片段的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那么我们在课堂评价时就要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人物的“见、闻、想”来进行评价。

学生习作:“只见大白鲨猛地一跳,朝透明的玻璃板冲过去,“咚”的一声惨叫,大白鲨被厚厚的玻璃板反弹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缸底。它百思不解:怎么回事,难道我被施了魔法?昨天还不费吹灰之力地游过去了,今天怎么就又不过去了,天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教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拿起笔用不同的记号画出文中大白鲨的“见、闻、想”,查漏补缺,看谁写得更生动形象。在评价中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做到有的放矢,一课一得。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在适时的评价中,创造活动不断开展。学生持续地处于兴奋状态,为创造而乐此不疲。

二、过程性评价中的“三优”

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评价的主题。应该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作文能力,促进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的过程。让过程性评价在主题上走向“三优”:学生自评达优化、生生互评借优势、教师点评促优质。

1.学生自评达优化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要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次修改,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教师要通过前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第一小声读,是否文从字顺。第二提笔改,推敲字词准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描写方法……第三再次读,回放品味反复斟酌。

学生在每次习作后,让他们重温习作要求。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此时,优秀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着手进行修改;而后进生也许只关注文中的错字和病句之类的内容,对习作的整体结构难以把握。不管怎样,每个孩子都会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在自评中让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优化。

2.生生互评借优势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生生互评共赏过程就是一个学生时互相借鉴启发、优势共享的过程,是最让学生兴奋的一个环节。

如“只见大白鲨猛地一跳,朝透明的玻璃板冲过去,“咚”的一声惨叫……”看看学生的评价语言:“动作描写好,跳、冲,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大白鲨的那个样子呢”“对,还写出了听见的声音,咚的一声,也不错。”

在小组合作中,在伙伴结对中,开展生生互评,在这一阶段,学生们纷纷动脑、动嘴、动手,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他们讨论得很认真,甚至发生争执。他们改得更细致,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大家既是评价的主动者,又是评价的承受者,在自主、合作、宽松、热烈的氛围中交流、探究,拓展了学生评价的时空,借鉴了大家写作表达方法,取长补短优势共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教师点评促优质

在自评互赏的基础上,小组推荐出最具代表性的大作,教师示范评。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学习评价作文的过程,这一环节关系到学生以后怎样写作文,怎样评价作文的问题。因此这一环节教师的工作必须做扎实,有针对性,既要总结学生写作的总体情况,又要评价这位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优缺点,还要针对小组评价的情况进行点拨、讲评,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知道自己今后应当怎样写作文,应当怎样评价作文,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在教师的点评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走向优质化。

作文课堂评价,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记住写作的基本要求,讲究写作的技巧方法,而且对写作文的要求、写作的技巧方法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他们指导别人怎样写作文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课堂过程性评价是一门艺术,它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与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恰当运用课堂评价,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让过程性评价在内容上走向“三强”,关注情感强自信、关注方法强能力、关注目标强落实。让过程性评价在主题上走向“三优”,学生自评达优化、生生互评借优势、教师点评促优质。艺术的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注重语文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无疑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增加催化剂。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大白鲨习作目标
大白鲨
真真假假大白鲨
第二章 大白鲨来袭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