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立园 打造“和”文化特色品牌——武汉市常码头幼儿园“和”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2016-03-21 05:39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彭玉霞
成才 2016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幼儿

■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彭玉霞 吴 蕾



坚持文化立园打造“和”文化特色品牌——武汉市常码头幼儿园“和”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彭玉霞吴蕾

一、“和”文化提出的背景

常码头幼儿园地处硚口区西部地区,在多年的实践中幼儿园总结了“以人为本,以和为魂”的管理理念,提炼了“崇尚和文化,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园理念,深化了“智慧与创新,和谐与共赢”的主体精神。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幼儿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和特色来促进。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文化建设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园所发展策略,而“和”文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中庸》有言:“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文化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注重“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这里所说的“和谐”,是人与各种关系之间的全面和谐。这种“和谐”无论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都能充分地流露、体现和创新,无疑对幼儿园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品牌和教育力的体现,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我园的“和”文化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宽容,强调的是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创建的是教师、家长和幼儿相处时和谐的人文教育环境。在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和”文化氛围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调动,幼儿的个性和潜能得以释放,幼儿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乐园,教师愉悦生活、幸福工作的家园。

下面,我们便通过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的三个方面的文化创建活动来诠释我园的“和”文化建设。

二、“和”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环境文化话“和美”

环境是隐形的教育资源,是园所文化中的基础,对幼儿和老师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和——播撒“和”的种子,建构文化认同的空间环境

幼儿园在“和”文化的渗透下,构建了“和美”的环境。我们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等细节入手,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和”文化的气息;让幼儿园的大门、围墙、大厅、走廊、楼梯间等处处渗透育人意识。

“和”文化展示墙上幼儿园CIS形象标志——“灿烂太阳”,寓指孩子的天真、童趣,突出人文管理;红色弧线——地平线,寓意起点、希望和老师有力的臂膀;闪烁的光芒,象征孩子们绚丽多彩的人生。这一组形象标志的总寓意是“老师愿用有力的臂膀托起明天的太阳”。只有孩子们都绽放出笑脸,每个家庭才是幸福的,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整个世界才是和平的。

老师自编的园歌《和美篇》展示在幼儿园显著的位置。在暖色调的映衬下,和之美、和之行给人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向人们昭示着我园“和”文化的特色建设。

我们说物质环境是基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精神上的愉悦。全体教职工自然地融入整洁、美丽、优雅的幼儿园环境中,感受到了“和乐”教育氛围,既陶冶了情操,又颐养了乐观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在参与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空间环境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和提升了“和”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了幼儿园文化。

2.美——众览墙体魅力,领略“环境美”的特色空间

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通过园所环境的建设,幼儿园的一景一处、一事一物,都寓意了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体现出了建设者所要倡导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

班级环境创设以寓教、美观、典雅、实用为思路,渗透“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在班级环境创设时,我们充分满足孩子所需(各种兴趣),营造一个丰富的环境;放开孩子的手脚(充分自主),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提供各种操作的材料(积极思维),提供一个探索的环境。我们增强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性,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充分发挥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充分发挥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让环境创设为幼儿发展服务。

公用环境创设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一寸空间为理念,打造园所文化裙带。一楼“我爱我家”,二楼“魅力武汉”、三楼“中国风”有亮点和创新,彰显着我们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在浓郁的家乡文化版图中不仅感受到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限魅力,还激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俗文化在孩子们的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管理文化促“和谐”

管理文化是园所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在实践中认真落实我园管理文化的八字方针“师本、授权、服务、激励”,突出人“和”的主线。这里的“和”指的是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家园之间的和谐。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在幼儿园中营造和谐共进的管理氛围,而其中的关键是教师的工作状态。只有让教师们在繁忙、琐碎、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才能在愉悦的心境中不断释放自己潜在的能量,为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而甘于奉献,甘当孺子牛。

1.打造和慧的教师团队

和慧的教师队伍需要塑造亲和靓丽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实施了以人为本的高雅文化管理,强化教师形象要求,提出文明岗位要求、教师礼仪形象要求,致力于实现与孩子和颜悦色、与同事和衷共济、与家长和乐共处的常幼“和”文化教师形象的打造。

和慧的教师队伍需要实现专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实施“合作共赢,抱团发展”战略。我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着眼点,提高教师自我规划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并加强园所归属感,形成了“我是常幼人,我为常幼发展做贡献”的氛围。我们倡导智慧与创新、和谐与共赢的主体精神,将“师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所文化建设中,使教职工在理念上认同、行为上跟进,让园所成为师生成长、成功、成才的乐园,让管理文化成为园所文化的根基。

我们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教师读书工程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还针对青年教师比例大的特点,实施了优秀教师培养工程。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实行“捆绑式结对子”,倡导“同课研究”“专题研讨”构筑新型教研方式,让所有的平行班教师团结起来,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设计简练、精确的教育教学环节,共同制作教学用具,把观摩、展示活动原本“一个人的事”演变成为“大家的事情”。对于新教师,这种方式不仅能帮他们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更能让他们提前感受平行班老教师相同内容的授课过程,通过比较、判断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尝试实施自己的“教学实践”,累积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这样的措施实现了教师“海绵式吸纳”的有效发展。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合作。教师的合作必须有共同的发展愿景、共同的研究话题、共同的发展方向。园内的每个成员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关注,才能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人人都做得很好,团队才能永不解散,并发挥功效。幼儿园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家长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抱团发展的优势,每一个成员都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及聪明才智。抱团行动促进了每位老师按适合自己的方法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2.制订民主、人性的管理制度

我们制定了民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力求建立不失原则又注入情感的各项制度,我们倡导以奖励代替惩罚、以真情代替说教、以榜样代替要求。

制度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教师权益,因此民主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参与、监督制度的制定,就成了制度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制度的执行就被赋予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坚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及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制度环境。如“幼儿园绩效管理考核”制度,我们坚持教师全程、全方位参与的原则,经过若干次自下而上的意见征求、方案讨论及修订,方案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为后一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许多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必然需要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因此,我们将传统的“以事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变为“以人为核心”的制度环境。这决定了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教师工作,当制度束缚了教师时就应当加以改变。当绩效考核制度出台后,大多数老师提出在标准制订时是否能有一些可替换的条件,以便发挥各自所长。为此,幼儿园出台了奖励评价机制,该制度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不用同一尺寸和标准评价教师。奖励评价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单项的,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的老师都可以得到单项奖励。这样的奖励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教师的积极性,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组织中的价值,从而形成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文化。

(三)课程文化生“和乐”

课程文化是园所文化的关键要素。我们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构建了“和乐”的园本课程。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从幼儿的视角去发掘和理解“和”文化的儿童教育价值,并与幼儿教育有机整合,以《武汉市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为基础课程,勾画园本课程蓝图——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明晰课程的总目标——我是现代中国人,即以做人为基点,以做现代中国人为中心,以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和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我们通过“亲亲自然”“亲亲社会”“亲亲自我”等创新主题的建构与完善来达到和乐教育目标——至真、上善、崇美。

我们研究开发了“和乐”课程教育资源,如:节日、生活、家长、自然、劳动等课程教育资源,丰富了“和乐教育”的园本课程内容。在和乐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融教学、教研为一体的教学研修系统。

1.和——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将“注重让幼儿健康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园本课程目标的核心。我园“和乐”园本课程旨在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培育完整儿童。我们以“培养健康活泼、阳光博爱、全面和谐、富于个性的人”为课程建设目标,并将课程总目标设定为: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的美好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大胆自信、乐于创造、勇于表现的能力和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乐——构想创意空间,打造“和乐”的游戏殿堂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大环境,增设观光旅行团、和茗轩茶社、生活体验馆、娃娃家、医院、户部巷、小天使影楼等游戏体验活动。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楼层特色,不断扩展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加强游戏指导、完善游戏评价。孩子们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愉悦了身心,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懂得了感恩之情,这也让我们的至真、上善、崇美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3.实——完善并充实园本课程,注重价值多元化

课程内容的价值是选择课程内容所应关注的重要因素。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统筹考虑了课程内容对幼儿身心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的完善与充实以及社会的进步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作用。“一个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能满足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的各方面需要,这才是课程内容价值和生命力的最好体现。”在选择“和乐”课程内容时,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大自然及社会发展进步中选取相关的课程内容。如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定期举行相关的“亲亲自然”社会实践行活动,诸如“我爱家乡武汉美”的“魅力武汉”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和同伴交流,分享了武汉的民俗风貌、武汉的小吃等内容,不仅丰富了自身经验,发展了探索与交往能力,而且通过亲身到大自然中观察、感受、体验家乡的美,学会了用绘画、摄影、舞蹈等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和乐”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多元化优势。

4.活——“体验对话”让课程实施途径更灵活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体现整体化、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互动化等基本特点,应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互动对话。例如:在“和乐”课程实施中,我们一方面让幼儿通过平等、民主的参与方式交流所获得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协商、互动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课程文化的质量。如: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中生成了园本特色活动“走进茶社”。孩子们在调查、发现、探讨、操作中了解了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茶具、茶道是中国人生活文化的特色之一,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茶的作用、名称、种类、特色以及茶具的品种更是五彩纷呈。带着好奇,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开设了活动区“和茗轩”。在活动区,孩子们各自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体验着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文化立园内涵显,我园以人为本、以和为魂的“和”文化特色的积淀与彰显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与幼儿的生命质量,赢得了家长的如潮好评。未来,我们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加宽容的胸怀迎接各种改革和挑战。我们有这样一支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就一定能攀上发展的新高峰,就一定能书写教育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幼儿园环境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